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因子的初步研究*顾茂彬陈佩珍关键词湿地松粉蚧、种群密度、环境因子湿地松粉蚧(OracelaacutaFeris)[1]于1988年由美国传入广东省台山市红岭种子园后,迅速繁殖并向四周扩散,目前此虫已分布到开平、新会、恩平、鹤山、...  相似文献   

2.
芽枝状枝孢霉和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des(Fres.)Derrues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lecanii的孢子液2.5×107/ml和1.7Xl07/ml防治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la(Lobdell),试验结果为:在室内,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7%和85.o%,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每公顷喷孢量为33×1012和16.5×1012个孢子防治湿地松粉蚧,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2%和81.0%,用蜡蚧轮枝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7%和99.5%。初步认为上述两种菌在湿地松粉蚧防治上具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3.
新侵入害虫──湿地松粉蚧的防治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侵入广东后的扩展与为害情况;从此虫的发生情况,我国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栽培范围,栽培区域的地理纬度,气候条件和原产地美国发生区域的相比较,分析了此虫在广东虽然发生已上严重,但并不是最适生长区,它的最适生境庆在中国的东南部。在调查研究新侵入区害虫天敌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的防治决策,是有效地控制这种新害虫的一条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侵入广东后的扩展与为害情况;从此虫的发生情况、我国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栽培范围、栽培区域的地理纬度、气候条件和原产地美国发生区域的相比较,分析了此虫在广东虽然发生已相当严重,但并不是最适生长区,它的最适生境应在中国的东南部。在调查研究新侵入区害虫天敌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的防治决策,是有效地控制这种新害虫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牙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sides(Fres)Derrues的孢子液防治近年新传入广东的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室内试验的校正死亡率为82.7%~92.7%;林间试验,每公顷喷孢子量16.5×10 个,20天的防治效果80%以上。因此,芽枝状枝孢霉防治湿地松粉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发现湿地松粉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6月在广东台山市红岭湿地松种子园发现一种新的检疫害虫——湿地松粉蚧(学名未定)。当时只有53.3公顷湿地松被害,而现在已扩展到77210公顷,专家和林业部门呼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害虫的人为传播。据考察.该虫是1988年从美国佐治亚州引进湿地松无性系接穗在该种子园嫁接定植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量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定点观察和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显示,湿地松粉蚧种群在疫区边缘存在8-10km宽的高密度区,虫口密度达60-70头/松梢;粉蚧侵入的季节不同,种群密度高峰出现时间了不同,一般粉蚧侵入半年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之后锐减;林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受湿地松新梢的影响,现有天敌无法有铲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定点观察和跟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显示,湿地松粉蚧种群在疫区边缘存在8~10km宽的高密度区,虫口密度达60~70头/松梢;粉蚧侵入的季节不同,种群密度高峰出现时间也不同,一般粉蚧侵入半年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之后锐减;林间种群数量消长主要受湿地松新梢的影响,现有天敌无法有效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对湿地松粉蚧Orcellaacuta(Lopbdell)在广东南部新侵入区湿地松林内的发生和消长研究表明该蚧多为一年4代,5月中下旬或6月初为发生高峰期;世代间发生量变动幅度大;在同一林分,该蚧能持续发生,对松林造成危害;降雨和初春温度影响虫口密度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粉蚧在新侵入区的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湿地松粉蚧Orcella acuta (Lobdell)在广东南部新侵入区湿地松林内的发生和消长研究表明该蚧多为一年4代,5月下旬或6初为发生高峰期,世代间发生量变动幅度大;在同一林分,该蚧能持续性,对松林造成危害;降雨和初春温度影响虫口密度和高峰期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蜡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的试验结果,用其2.5×107/ml和1.7×107/ml的孢子液室内防治湿地松粉蚧,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用其每公顷喷孢量为33×1012和16.5×1012个孢子防治湿地松粉蚧,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7%和99.5%。  相似文献   

12.
化学防治湿地松粉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筛选了包括有机磷、矿物油、植物性杀虫剂以及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在内的11种农药。机油乳剂、松脂同乳剂和自配的机油乳剂混钱藤氰在室内试验中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Ferris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毒力,其死亡率分别为100%、89.4%和85.0%。但林间试验未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笔者认为试验中某些对湿地松粉蚧显示了一定作用的安全农药,可考虑在今后的综合治理中为与生  相似文献   

13.
在昆虫饲养室,保持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及时清除不利于寄主培育和天敌繁殖的有害生物及更换萎蔫的松苗,为实现建立湿地松粉蚧种群和湿地松粉蚧寄生蜂的寄生繁殖提供寄主条件。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松粉蚧是广东省继松突圆蚧、松材线虫之后,近年出现的又一松树害虫。该虫严重为害湿地松松梢,造成春梢难以抽长、针叶难以伸长,并伴随有煤污病的暴发;秋季,造成老针叶大量枯死、脱落。该虫1年3~4代。4—5月份林间虫口密度极大,7—9月份林间虫口量明显受抑制,下半年林间虫态不整齐,以中龄若虫在老针叶束内越冬。已采集到6种捕食性天敌.在湿地松种子园,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 000倍的混合液进行喷雾,可减轻湿地松粉蚧对湿地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白云山风景区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梅 《林业科技》2008,33(1):24-27
以林间调查为基础,作用因子组配的生命表及其相应的分析方法为研究手段,对湿地松粉蚧在白云山风景区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组建了越冬代和第1代的连续世代生命表,分析了本地天敌对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数量的影响.第一世代的种群趋势指数为9.398,在白云山,捕食性天敌EIPC值为2.155 7,即排除本地天敌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后,下代种群数量将为当代的2.155 7倍,说明本地天敌对湿地松粉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他类因子是影响该粉蚧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重要因子,其EIPC值为9.0636.  相似文献   

16.
化学药剂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3种化学药剂对湿地松粉蚧进行室内杀虫试验及林间防治,结果表明:在室内低浓度1以速扑杀效果最好,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4.47%;林间用速扑杀能较快地降低当代虫虫口密度,对湿地松粉蚧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6月,经调查,在与广东交界的玉林市、梧州市的北流、陆川、容县、博白、岑溪5个县(市)的18个乡镇发现湿地松粉蚧,证明湿地松粉蚧已于今年上半年进入广西,有蚧虫面积0.49万hm2,这将对广西现有13.3万hm2湿地松林构成威胁。目前,广西区林业局和有关市、县林业局及森防站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防止湿地松粉蚧扩散蔓延。一是继续实行监测和加强检疫;二是调查天敌,了解自控能力;三是做好小面积的防治试验;四是对湿地松进行林分改造。湿地松粉蚧蔓延进入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吕送枝  相似文献   

18.
选取8种化学农药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杀扑磷对湿地松粉蚧的室内毒杀力最强,LC50为0.0480 g/L;毒死蜱毒力最差,LC50为0.4026g/L。在8种农药中,杀扑磷、氧化乐果和吡虫啉对湿地松粉蚧均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19.
芽枝状枝孢霉和螨蚧轮枝菌防治湿地松粉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s)Derrues和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的孢子液2.5×10^70/ml和01.7×10^7/ml防治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la(Lobdell),试验结果为:在室内,用芽枝状枝孢霉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7%和85.0%,用蜡蚧轮板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65.9%;林地  相似文献   

20.
槭树绵粉蚧Phenacoccus acris Sign,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林业害虫。本文描述了其形态特征,记述了其在山西晋中的生活史和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