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分析新陆早53 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 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设两个试验点,每点各选10 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 期。新陆早53 号第1 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6耀n+2(n 为主茎叶龄),第1 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 伸关系为n-8.9耀n-5.7(n 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 铃数的17.50%、31.35%、43.12%;棉株第1 果节成铃率78.86%,结铃稳定,第2 果节结铃率为21.14%。因此,新陆早 53 号中下部内围铃是棉铃主体,中下部外围铃和上部内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分析2个试验点新陆早51号棉花各器官的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陆早51号第1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0)~(n+1.5)(n为主茎叶龄),第1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8.1)~(n-6.1);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下、中、上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48.0%、32.7%、22.6%;棉株第1节成铃率为73.6%,结铃稳定,第2节结铃率为26.4%。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陆早74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方法]设2个试验点,试验品种出苗后,每点各选10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期。[结果]新陆早74号第一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1.97~n+1.60(n为主茎叶龄),第一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7.9~n-5.7(n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稍高,下、中、上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铃数的34.29%、33.17%、32.54%;棉株第一果节成铃率88.94%,结铃稳定,第二果节结铃率为11.06%。[结论]该研究可为新陆早74号大面积推广种植及合理化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棉花盛花期不同类型叶和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茎叶对棉铃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主茎叶和果枝叶对棉花植株下部棉铃的铃重也有影响;果枝叶和叶枝叶则在棉花成熟期方面有贡献作用;在影响产量的其他因素上,不同类型叶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5.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棉花适宜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为水肥耦合调控棉花机采性状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途径.[方法]采用行距66 cm+10 cm、株距9.5 cm机采棉种植模式,在施氮量和灌溉定额相同基础上,将生育期各次追氮量和灌水量分别设计为3个方案,完全组合成9个水氮运筹处理,研究机采棉机采性状差异.[结果]各处理间株高、株宽均有差别,株高差异不显著,有些处理间株宽差异达显著;棉花始果枝节位高都在18 cm以上,其中仅3个高产处理在21.5 ~19.2 cm;处理间棉花内外围铃比例差别大,内围铃比例远大于外围铃;处理间下中上部棉铃比例有明显差异,其中高产处理的下中上部棉铃分别为35;、40;和25;,是较理想高产和适宜机采的棉铃垂直分布.[结论]生育期不同的精细化水氮运筹方案,可以对机采棉收获时的株高、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果枝台数、棉铃内外围铃分布、棉铃垂直分布等性状产生影响,对机采棉株宽、始果枝节位高、棉铃内外围铃分布和棉铃垂直分布等机采性状的调控效果最明显,在棉花生育期实行精细化水氮运筹,不仅能调控一些棉花性状达到采棉机收获要求,同时还能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全面了解超高产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实现较好的棉花生产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南疆棉花生产,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以新陆中42号为材料,2017—2018年在棉花生长发育期分别测定棉花株高、光合速度、水分蒸腾、水分利用率、CO2变化、湿度、光照、叶温、冠层结构、产量形成、叶绿素含量及其铃在棉株空间上的分布等主要因素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Pn)以盛蕾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以盛铃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低于同期主茎叶片光合速率;SPAD值呈波浪状,叶色表现"三黄三黑";水分利用率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曲线,7月5日调查时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水分利用率均为最高;棉花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叶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花铃期时叶片温度较高,但果枝叶叶温一般较主茎叶低0~2.0℃;相同部位不同时期表现浅U型曲线,花铃期是棉花吸收大量CO2的时期.棉花单株结铃8.55个,以植株主茎节位作为棉株空间结构分类参考量,按照有序样本最优分割为5个段数,结铃部位主要集中在第5~10主茎节位;果枝第一节位结铃7.55个;棉铃脱落主要集中于主茎第5~13节位.[结论]应加强选育高光合、理想株型、后期功能型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实现棉花生物学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栽培上在狠抓成铃总数的同时注重增加铃重,在最佳结铃期内提高结铃强度;建立棉花超高产向光要产和向温要产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 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8.
不同铃重类型棉花不同结铃区位的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不同铃重类型棉花品种不同区位的棉铃及对应位果枝叶主要生长与生理指标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源、库的生育性状受品种铃重类型的影响;同一品种的源、库特征受时空变化的影响。大铃型品种果枝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小铃品种,且高值持续期长。受品种铃重类型和叶源质量的影响,大铃品种的籽棉干物质积累的时间较小铃品种长,且大、小铃品种单铃籽棉干物质日增量差异最大的时期在棉铃生长发育的后期。大铃品种最大单铃重集中在中、上部内围果节;小铃品种的最大单铃重集中在上部果枝  相似文献   

9.
1979—1981年我们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茎叶生长及现蕾作了系统观察。揭示了棉花主茎及果枝节间的伸长、主茎及果枝叶的增长和现蕾间的同步关系;提出以展平后6天或9天的叶面积对该叶最后面积进行予测的看法,以便生产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关系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淮海棉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棉花的株高、营养枝载果量、植株总叶面积、果枝数、营养枝数和叶果比均有显著的提高,而营养枝倾角、果枝倾角和单位叶面积载果量则显著减小。土壤水分低于70%(相对土壤含水量,试验场地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下同)时,果枝叶面积所占植株总叶面积的比例减小,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土壤水分高于70%时,果枝叶面积和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同时下降,营养枝叶面积所占比例上升。花铃前期,70%土壤含水量的棉花籽棉干重/茎枝叶干重、铃和蕾量最大,分别达到了1.31,9.3个/株和53.7个/株。研究认为,黄淮海平原棉区,棉花蕾期至吐絮期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70%,这样既改善了棉花植株的形态发育,又促进了源库关系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1.
南疆超高产棉花源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 000 kg/hm2以上;高产:皮棉2 225~3 000 kg/hm2;中低产:皮棉2 225 kg/hm2以下)产量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三桃"比例及叶面积载荷量等源库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群体成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率最大(r=0.997**),超高产棉花生育前期LAI增长速率高于高产、中低产田,峰值大且出现较早.而前期LAI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伏前桃、伏桃比例,同时也促进了中后期光合产物向库器官积累.[结论]超高产棉花叶源生育前期增长较快,峰值大且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增源扩库是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追施策略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施氮量对陆地棉全生育期、不同生育时期蕾铃脱落的影响.[方法]研究地面灌溉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量下陆地棉蕾铃脱落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棉花生育期追肥量一定情况下,追肥策略即追肥次数和分次施用量不同时,会造成总的蕾铃脱落率和各生育时期蕾铃脱落率都有差异,产量也会有不同但不足以形成显著的差异;棉花蕾期施肥对蕾铃脱落没有影响或不明显,花铃期前期施肥量要适中,过多过少都使蕾铃脱落率提高,在花铃期后期施氮越多蕾铃脱落率越高.[结论]新疆中等肥力棉田采用基肥40;、蕾期追肥15;、初花期追肥23;、盛铃期或花铃期后期追肥22;的氮肥施用策略,可以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最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杂交棉品种高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方法]在相同的密度和栽培条件下,研究常规棉花与不同品种杂交棉的性状表现.[结果]杂交棉新陆中31号和新杂1号与常规棉中棉43号相比,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要高且保持时间长,从盛花到初絮间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明显较高,分别高出10;和70;左右,且杂交棉成铃数多,单株成铃6~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大于5 g.[结论]棉铃在空间分布上,以中、下部果枝为主,而杂交棉第2果节的棉铃数与常规棉相比对产量的增加起了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Cry1Ac+EPSPS)棉为观察品种,非转基因棉赣棉11号为对照品种,进行了棉花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等的比较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成铃至吐絮期株高增长显著(超速6.6~9.1 cm);在盛铃期之前成铃变缓极显著(少10.7个铃);花铃期至盛铃期果枝层生成慢显著(少1层);果枝角度变大极显著(大2.1°);主茎节距拉长极显著(长0.6 cm);叶色加深显著;衣分率降低极显著(低1.7%);籽指升高极显著(高1.77 g);纤维整齐度指数升高显著(高1.325%);纺纱均匀指数增加显著(增7.5);籽棉、皮棉、霜前籽棉、霜前皮棉均减产极显著。初步评价: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的生育性状、产量性状较差,纤维纺纱性状较好,推广种植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茎粗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较中棉所96A分别增加了22.28%、9.84%,茎粗分别增加了25.01%、11.55%,中熟品种的果枝始节高度大于中早熟品种;“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塔河2号>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伏桃为中棉所96A>新陆中73号>塔河2号,秋桃为新陆中73号>塔河2号>中棉所96A;棉铃空间分布上,中棉所96A的棉铃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内围铃,而塔河2号和新陆中73号则分布在下部、上部内围铃;中熟品种中部外围铃的蕾铃脱落率高于中早熟品种相同部位;中早熟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棉所96A的单铃重较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别增重了3.15%、7.73%,中棉所96A与塔河2号的籽棉产...  相似文献   

16.
造纸黑液固化物有机NPK复合肥对棉花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施用造纸黑液固化物有机NPK复合肥的效果研究表明,棉田施用造纸黑液固化物有机NPK复合肥确有较好的肥效,其籽棉和皮棉产量达4749.15kg/hm2和2063.55kg/hm2,相当于施大壮1(仅减产5.78-3.97%),且较施大壮2增幅达17.43%-18.61%,施用于棉花上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前期植株生长较旺盛,第一果枝着生节位较低,果枝数,总果节数也有增加,因此,有利于多结状前挑,棉花早发,其“三桃”比例更为合理,从而实现了棉花中期稳长多结,后期不早衰,造纸黑液固化物有机NPK复合肥对棉花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视觉症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为脱叶剂在新疆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脱叶剂处理,在每个处理内外行选择长势均匀的棉株进行挂牌调查,分析取样叶和棉铃。【结果】叶片脱落的先后顺序是上层先掉小叶、新叶,后掉大叶、老叶、主茎叶,间隔3~5 d;中下层先掉主茎叶、大叶、老叶,后掉其他叶,间隔3~5 d;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叶片,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间隔3~5 d。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快于外行1~2 d。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4~5 d后变成褐红色再过3~4 d后变成黄色,形态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点,4~5 d后斑点连片,再过4~5 d后整叶老化干枯。离层在喷药后3~5 d先从下部裂开,再过3~5 d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顺序受到棉花品种(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药时间(9月5~15日)、药剂浓度(225~525 mL/hm2)、药剂种类、温度(日均温>18℃,最低温度>12℃)、雨、风(>3级)、草害、病虫害、支撑点(>1)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结论】喷药后3~5 d开始出现脱叶和吐絮加快症状,20 d后脱叶基本稳定,脱叶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水氮运筹对机采棉个体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水氮运筹对棉花塑型的影响,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66cm+10cm)田间试验,在总灌溉量和总施肥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溉量(W1、W2、W3)和追氮量(N1、N2、N3)对棉花个体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与氮肥处理对棉花7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高产处理W1N2的株高79.9cm、株宽42.4cm、茎粗9.67mm、每株果枝数9.1、单铃质量5.90g、单株有效铃数5.8、籽棉产量7 845.88kg/hm2。精细化水(W)氮(N)运筹对棉株内围铃、外围铃的构成比例以及上、中、下部棉铃分布比例影响不显著,高产处理W1N2的下、中、上部棉铃分配比例达到36%、33%、31%。通过机采棉膜下滴灌精细化水肥运筹,可对棉花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有效调控,实现优化棉花产量结构,增加籽棉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