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在辽宁省沈阳地区的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个大豆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比较了几种大豆种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回归参数(bi)分析法、决定系数(r2)分析法、回归离差的方差(sdi2)分析法和基因型分组法等统计方法,均可做为大豆品种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的评价参数。同时对以上几种评价参数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1988年淮北地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测定了9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都相当不同.某一品种可显示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具有较好产量稳定性的栽培品种通常都含有稳产因子.本研究采用分析法评价大豆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较其他方法更为精确和全面.它可作为一项附加标准用以评价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大豆遗传多样性对产量改良的重要性及其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大豆品种资源,为扩大大豆生产、提高大豆单产,从利用特异大豆种质拓宽大豆的生态适应性、提高大豆产量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大豆遗传多样性对大豆产量改良的重要性。并结合生产条件的变化和大豆品种资源研究的进展等因素,提出近期和未来对大豆产量改良可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一些性状或侧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国家大豆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公顷左右,多数品种产量不高或是适应性不广。因此,培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多种大豆病虫害、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是黑龙江省大豆育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垦农20号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有机地结合在一体。  相似文献   

5.
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俄罗斯全俄大豆研究所提供的两种根瘤菌H和根瘤菌K及华农菌、自制4号菌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于2008~2009年在黑河分院试验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够促进大豆结瘤,提高大豆自身固氮能力,提高大豆产量;引进的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当地大豆品种有较好的亲和力和适应性,且两种菌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引进16个中晚熟大豆(Glycine max)新品种在江汉平原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中豆41比对照中黄13增产21.10%,产量最高,不倒伏,适应性最强;圣豆18和蒙01-42产量比对照高4.43%~5.76%,不倒伏,适应性较强;苏夏15-2和SK-998产量比对照高4.33%~13.08%,倒伏程度为中等,不推荐种植;其他10个大豆品种产量低于对照,均不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相似文献   

7.
应勇 《北京农业》2013,(15):26-27
论文以大豆的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提高四川省威远县大豆产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对威远县大豆生产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梳理;然后,分别从稳定大豆种植面积、选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适时播种、适当提高冬豆的种植密度和搞好田间管理五个方面对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最后,通过综合上述两方面信息给出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为提高威远县大豆产量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地评价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产量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商豆1310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豆1310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应在大豆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掌握各个品种的性状.进一步明确它们的适应范围及产量表现,从中筛选出适合我旗种植的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大豆新品种。为我旗大豆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大豆高产节本增效及引导农民科学选择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近年来,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有些地区大豆达不到预期产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大豆高产必须注意每一环节的技术要点。1土壤准备1.1整地施肥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适宜于高产。整  相似文献   

1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传统的种植方式一直是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豆意识,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现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1.1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  相似文献   

12.
扶持     
大豆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粮油兼用作物,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之中。大豆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0.3万公顷。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大豆产量,我们引进了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泉豆7号进行试种示范,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耐涝、抗倒伏等特点,深受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大豆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粮油兼用作物,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之中。大豆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0.3万公顷。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大豆产量,我们引进了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泉豆7号进行试种示范,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耐涝、抗倒伏等特点,深受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探讨适合苹果幼园套种的大豆品种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在苹果幼园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套种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存在差异,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中黄13产量最高为3 682.5 kg·hm~(-2);株高与产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第一类株高中等、产量最高;第二类株高低、产量适中;第三类株高最高、产量最低。株高64 cm左右、百粒重22.39 g左右的大豆品种及其类似品种在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近20年大豆育种进程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 2 0年来 ,辽宁省大豆单产水平在逐年提高 ,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大豆新品种产量潜力增大 ,适应性增强。为了总结过去的育种经验 ,将来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水平和效率 ,本文对近 2 0年来辽宁省大豆育种进程进行了初步评价。1 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采用Martin等 (1 991 )的统计分析模型 (表1 ) ,对 1 979年至 1 997年间的辽宁省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计算了这阶段产量的遗传获得。表 1 区域试验中产量性状的遗传获得统计分析模型统计分析参数产量性状 (占对照的百分率 ) 区域试验第 1年对照品种性状的平均…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本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徐豆18、灌豆1号这2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徐豆18产量最高,达148.23 kg/亩,分枝多,荚数多,单株粒数多,单株产量高,田间表现好,无倒伏现象,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灌豆1号产量次之,达139.98 kg/亩,分枝较多,籽粒较大,百粒重大。徐豆18、灌豆1号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均表现较好,适宜在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作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夏播大豆品种,以当地主导和近年新审定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新乡地区菏豆19、驻豆19这2个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能够在灾害年份稳产增产,具有推广价值。科豆2号因适应性不强,产量较低,则不适宜在新乡地区作为夏播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是喜温、需水较多、对土壤条件无特殊要求的一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作物。吉林省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种植大豆,尤其是在夏季,不仅日照时间比较长,而且高温多雨,气候适宜,因此吉林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域。我地是吉林省大豆早熟品种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要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文章总结了高产大豆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1土壤耕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个大豆品种进行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推广种植大豆时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其中3号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最好,植株高大,产量最高,湘北地区推荐种植3号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方式的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具高产潜力的两个大豆品种黄大豆(X-46)和绿大豆(X-55),通过采用不同大豆品种的单作及其与同一玉米品种间作两种形式,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单作和间作情况下,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鼓粒期籽粒的生长发育以及干物质积累情况直接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在单作种植方式下,黄大豆产量显著高于绿大豆;在间作种植方式下,两种大豆的产量差异不明显。两种大豆的产量在单作情况下明显高于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