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对孵化至18日龄的鸡胚进行胚胎免疫注射,胚胎免疫后出壳雏鸡淋巴脏器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显示,18日龄胚胎免疫鸡对淋巴器官的早期发育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马立克氏病胚胎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同时有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积极参与的联合免疫。另外,本试验对鸡胚淋巴器官的组织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经尿囊腔接种、钝端垂直进针接种和长轴中点垂直进针接种3种途径,对有MD母源抗体的18日龄鸡胚免疫接种MD疫苗(HVT),结果表明不同免疫途径胚胎接种均有效,但以钝端垂直进针组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最高,并有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胚胎免疫接种HVT不会降低孵化率和键雏率。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1日龄雏鸡接种MD三价疫苗或HVT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MD疫苗免疫后:(1)脾脏、胸腺T细胞IL—2诱生活性和IL—2R表达明显增强或增多,表明IL—2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强;(2)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增高,表明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3)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A,IgG,IgM含量明显增多,表明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局部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4)MD三价疫苗免疫鸡的上述免疫应答变化比HVT疫苗免疫鸡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T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的T细胞数量,于感染CIAV后7~28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表明1日龄感染CIAV雏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Ф)和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细胞适应株在鸡胚CEF单层培养物上增殖后经超速冷冻离心制备抗原,以国产NC膜为载体建立了检测与诊断鸡IBD的Dot-ELISA方法。经与AGP、VN、ELISA等方法进行比较,表明本方法灵敏,快速,简易,特异性强,重复性良好。对IBD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首次以IBD弱毒苗与灭能油乳剂苗同时免疫、再次用油乳剂苗加强免疫的接种程序,可获得显著而持久的抗体水平;带母源抗体(MAb)的雏鸡于21日龄首次免疫,效果良好;带MAb的鸡胚于18日胚龄接种IBD弱毒苗,雏鸡出壳后可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给父母代种鸡伺喂合GC-132的饲粮,以获取富锗种蛋,经孵化后取富锗雏鸡并以普通雏鸡做对照,分别随机分组,于1日龄进行MD疫苗接种和(或)人工感染vMDV,配合饲料添加或不加锗的基础日粮,旨在对比观察有机锗与免疫对人工感染vMDV雏鸡的保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1)1日龄雏鸡人工感染vMDV取得成功;2)富锗雏鸡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肿瘤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普通雏鸡(P<0.05);3)1日龄富锗雏鸡开始继续饲喂添加Ge-132的饲料,能进一步提高雏鸡对vMDV的保护率;4)1日龄感染vMDV同时单纯作MD疫苗接种.其保护效果不显著.研究结果首次证实.由富锗种蛋孵出的富锗雏鸡比普通雏鸡对vMDV有较强的抗病力;同时继续饲喂加锗日粮,可进一步提高对鸡马立克氏病及其肿瘤病变发生发展的抑制效果.从而提示:采取有机锗加免疫的综合措施.是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一个高效、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用一步法从17日龄来克亨SPF鸡胚和90日龄成年鸡的法氏囊、脾脏和胸腺组织中提取总RNA(TRNA),用鸡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病-2基因(bcl-2)cDNA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发现bcl-2在成年和胚胎鸡的不同免疫器官中表达量不同,成年鸡bcl-2的表达量多少依次为胸腺、脾脏、法氏囊,而胚胎鸡则是胸腺、法氏囊、脾脏。同时用流式细胞法测定这些器官的细胞凋亡情况,胚胎鸡法氏囊、  相似文献   

10.
雏鸡HVT疫苗免疫后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1日龄AA肉用雏鸡,于免疫后7,14,28,42和56日龄分别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及主要内脏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O)含量,并首次采用化学发光(CL)法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化学发光的动态变化。结果:(1)HVT疫苗免疫雏鸡各器官总SOD(T-SOD)和Mn-SOD活性在大部分检测时期均显著增强(P<0.05),Cu、Zn-SOD活性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HVT疫苗免疫雏鸡各器官Se-GSHPx活性28、42和56日龄显著增强(P<0.05,P<0.01);(3)HVT疫苗免疫雏鸡多数器官LOP含量于7、28和56日龄降低和显著降低(P>0.05,P<0.05);(4)HVT疫苗免疫雏鸡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各免疫器官淋巴细胞CL值检测各时期增高和显著增高(P>0.05,P<0.05,P<0.01)。本实验结果表明,HVT疫苗免疫雏鸡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增强、淋巴细胞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但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弱,从而发挥HVT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和免疫保?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