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3份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的DNA分别导入7个栽培大豆品种的295朵花的结果表明:大豆自花授粉6—32/小时(花冠等于或高于最高花萼1mm),切去柱头,滴注DNA于切口处,其导入成活率为31.6%,转化率为8.2%。自花授粉后32—120小时(花刚开至萎蔫),对子房微注射DNA,其导入成活率为1.4%,转化率为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复合菌剂处理对移载樱花生理生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剂后,樱花幼苗移栽成活率和苗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组高6.7%和2.67%;菌根感染率比对照组高0.3%;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2.53%、15.96%、12.44%;N、P、K、Na、Ca、Mg元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4.78%、9.98%、5.52%、16.70%、8.67%、19.49%。说明施用复合菌剂可以提高樱花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促进矿质元素积累和重要化合物的形成,加快其移栽后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研究认为,嫁接时期、嫁接方法、接穗长度、嫁接方位及接口包扎材料等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均有影响.在辽宁地区,红松嫁接较适宜的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活率可达90%以上;髓心形成层对接法成活率最高,成活率达65%以上,可以作为首选方法;砧木以东、西方位做切面较好,成活率达88%以上;接穗长度为8 cm左右,成活率达88%;包扎材料以塑料条最好,成活率达94%.  相似文献   

5.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10,32(3):43-43
景宁白茶套罩嫁接法试验 为确定景宁白茶的最佳嫁接时间段和不同品系间嫁接的难易程度。分别在秋、春和夏季采用套罩保湿法和随机区组排列对景宁白茶进行嫁接试验。结果显示,景宁白茶在春、夏和秋季的嫁接成活率在72.0%~94.0%之间,夏季的平均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1.2%和81.3%,春季和秋季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0.0%和82.0%,秋季的平均保存率仅为25.7%。  相似文献   

6.
大豆杂交成活率与气象因子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卫东 《大豆科学》1990,9(1):83-87
在大豆开花期内,同一杂交者于同一地点,用同一组合,在每天20时去雄,次晨8时授粉。用杂交成活率及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统计分析,证明8时授粉时温度,20时去雄后相对湿度及授粉之日日照时数是影响杂交成活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其最适指标是8时23.8℃温度,20时55%相对湿度及授粉之日3.18小时日照。本地区大豆开花期8时高温,20时高湿及日照过多是影响杂交成活率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外源DNA导入技术中花粉管通道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中的导入、转化及性状变异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取大豆DNA,在玉米自交系自交授粉后22小时、24小时、26小时导入,变异率在1.9×10-3~6.05×10-2,变异顺序为24小时>22小时>26小时,从变异性状上看,24小时的变异性状多表现为供体的早熟性状,且变异范围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7-4、云研77-2的不同类型的褐色芽片、绿色芽片芽接试验表明:绿色芽片的芽接成活率和抽芽率明显高于褐色芽片;成活率高达96_3%~98.3%,抽芽率高达98.0%~98.3%,苗圃出苗率为92.4%~96.3%,而褐色芽片的成活率、抽芽率和苗圃出苗率仅为39.6%~42.6%、32.0%~37.0%和12.7%~15.8%。  相似文献   

9.
茶树杂交种茗科4号参加2003~2009在贵州湄潭点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茗科4号适制绿茶;种植成活率高,株成活率达98.9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早芽种;发芽密度大;树高与树幅超过对照种,成园快;产量高,比福鼎大白茶平均增产35.0%;感官品质水平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宜在贵州绿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柚、柠檬、红江橙等作砧木,化州橘红作接穗.研究了激素处理砧木、接穗灭菌和培养基配方、砧木苗龄等因素对化州橘红茎尖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柚作砧木时,任何激素处理的成活率均高于对照,以0.1 mg/L的GA3处理10 min的成活率最高,为31%.不同砧木其成活率不同,成活率最高的为柚,达19.0%,最低的为宽皮橘,为5.0%.灭菌方法对成活率和污染率也有影响,污染率最低的是0.1%升汞灭菌10 min,为5.7%,成活率最高的是0.15%升汞灭菌8 min,为25.0%.培养基配方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MS基本培养基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添加6-BA、Ad和NAA都会降低成活率.16d苗龄的砧木最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成活率可达36.5%.  相似文献   

11.
2011~2016年在武夷山开展乌龙茶新品种区域试验,对参试品种春桃香、紫观音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春桃香、紫观音的均产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加73.64%、9.13%;香气与滋味的感官审评加和总分均比对照种高1~2分,且在不同采摘批次间表现稳定;成活率、生长势等性状均与对照相当,特别是成活率,春桃香和紫观音的成活率分别高达97.9%和99%,开采期均晚于对照种10 d左右,属晚生种.在武夷山区试点种性特征表现优异,适宜在武夷山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茶树短穗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嫁接因成活率低,在茶树育种上较少应用。近年来,我们在进行茶树嫁接技术的摸索中,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方法——茶树短穗嫁接法。1980~1983年的反复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加速愈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在苗圃里嫁接1148株(17个组合),其最高成活率达95%,一般也达70~80%。在生产上还可应用于老茶园的换种,其平均成活率也能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用大豆抗旱性较强,中度和较弱类型的品种各7个,测定了0.5—72小时的吸水系数、吸水速率和48小时发芽率。结果表明抗旱性较强、中度、较弱三种类型萌动期(48小时)吸水系数分别为1.16、1.34和1.38;抗旱性较强类型在0—72小时范围内吸水系数持续增加,中度类型和较弱类型在24小时后趋于平稳;在0.5小时内,抗旱性较强类型的吸水速率低于较弱和中度类型,12小时后逐渐高于较弱和中度类型;吸水48小时发芽率抗旱性较强类型为37.2%,中度类型为19.0%,较弱类型为22.6%。吸水系数,吸水持续时间,可作为抗旱鉴定指标,48小时发芽率可作为抗旱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5.
用被乙醇处置过的雄性费歇尔344大鼠来研究红参提取物对乙醇代谢的影响。给大鼠口服水溶性人参(200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水,随即用50%的乙醇给大鼠口服(3.2g/kg)或腹腔注射(1.5g/kg)。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1、2、3、4和5小时分别从大鼠尾部动脉抽取一定量血液,测得一定的数值,绘制成血浆浓度—时间曲线(0-5小时)。发现,对于经口给予乙醇的大鼠来说,口服人参组血浆中乙醇的浓度——时间曲线下的平均面积比水对照组减少21.0%,而对于腹腔注射乙醇的大鼠来说,人参组与水对照组的乙醇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无显著区别。说明,大鼠血浆中乙醇浓度在口服乙醇的同时加用人参将比单独口服乙醇要低。而口服人参对经腹腔注射乙醇的大鼠来说,其血浆中乙醇的浓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引种福建、广东血叶兰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形态比较、移栽等初步研究,以期为血叶兰野生种质资源的引种、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两省血叶兰野生资源按照外观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7份种质,在漳州地区1-6月份,月均温15℃至30℃间,均可进行引种移栽,3-6月份引种有利于其地下茎的二次萌发;除"绿密银"种质成活率较低外,其余种质引种成活率均可达70%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引种移栽成活率越高;相近温度条件下,引种地的距离可直接影响到引种移栽成活率,距离越近,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木荷容器苗嫁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木荷容器苗嫁接技术,包括砧木选择、接穗;住备、嫁接方法及嫁接苗管理等方面容器苗嫁接方法嫁接成活率较高,可达93%左右,造林成活率高达95%以上,可为木荷种子园营建等提供技术参考,而且可以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冈田酸(OA)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模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鹿茸多肽对HT2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FBS)培养液(DMEM/F12)传代培养HT22细胞7d后,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OA细胞损伤模型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含10%FBS的DMEM/F12,DMSO对照组给予DMSO终浓度<0.01%的DMEM/F12,OA细胞损伤模型组给予10nmol OA的DMEM/F12,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50、500、1000μg/ml的DMEM/F12,于37℃、5%CO2条件下孵育24h。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实验细胞内PI3K、AKT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实验细胞内PI3K、AKT、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MTT比色法检测结果表明,与OA细胞损伤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OA细胞损伤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能够明显提高受损HT22细胞内PI3K、AKT含量(P<0.05或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OA细胞损伤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能够明显提高受损HT22细胞内PI3K、AKT、Caspase-9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对OA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受损HT22细胞内PI3K、AKT、Caspase-9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藻糖对月季鲜切花的抗衰保鲜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溶液作为瓶插液,比较形态指标、鲜重、相对外渗率的变化。[结果]海藻糖对月季切花具有一定的延缓失水作用,瓶插第7天时,5%海藻糖组的月季切花鲜重下降28.3%,低于蒸馏水对照组的50.0%和3%蔗糖组的47.7%;蒸馏水对照组第7天的相对外渗率比第1天上升79.8%,3%蔗糖组上升176.0%,而5%海藻糖组仅上升了10.9%;5%的海藻糖组的观赏日期比蒸馏水延长了1倍。【结论】5%的海藻糖作为月季切花瓶插液的作用最好,海藻糖对月季切花的抗衰保鲜作用是通过稳定细胞质膜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