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现阶段猪场保育猪疾病流行动态 1.猪场中的“理事会成员” 像协会常任理事一样,也有些病毒是在绝大部分猪场中都可能存在的,笔者称其为“常任理事病毒”或“理事会成员”。  相似文献   

2.
在加拿大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肉猪,都是通过省生产营销委员会和其它机构进行营销的。所有的省营销委员会都是覆盖全国的“加拿大猪肉理事会”的成员。它们负责猪肉促销和全国性问题。各猪肉加工厂、猪场由加拿大肉类理事会(Canadian Meat Council)代理全国性事务。根据鲜胴体重量(warm carcass weight)和按照联邦政府的猪胴体分级程序(Hog Carcass Grading Program)所确定的胴体价值给生产商的结算资金。  相似文献   

3.
朱中平  朱敏 《猪业科学》2022,39(3):114-116
在传统以围墙为防控措施的生物安全出现“失灵”的情况下,猪场会存在“低烈度”的病毒。要使猪场在“低烈度”病毒存在的情况下猪群不被感染,只要实施“以猪为本”的P氏生物安全,就完全有可能实现“非洲猪瘟病毒+猪≠非洲猪瘟发病”公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w Syndrome,PRRS)和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 Sdisease,PCVD)“阳性”猪场在疫病控制上的难点和传统防控方法的缺陷,依据病原生态学及继承免疫学原理,进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和圆环病毒病“阳性”猪场的稳定生产技术运用研究,探索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和圆环病毒感染“阳性”猪场,通过“驯化和实现猪场微生物稳态”到达实现猪场稳定生产的新措施。病原微生物的驯化代替净化的新方案,对于促进规模猪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只发病原因,课题组成员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等方法对送检的发病猪病料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猪只为猪瘟病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建议该猪场根据诊断结果及时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6.
栗文文 《猪业科学》2020,37(10):105-106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逐步深化,猪场防控措施也逐步在完善;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控的核心,将病毒阻挡在猪场之外;对于有问题的猪场,全面排查和“精准拔牙”,结合抗体检测能够很好地控制住病毒的传播,使猪群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病是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其病毒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它有两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PCV-2主要与引起猪免疫缺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密切相关。最近几年,在本地福清市、连江县、仓山区等部分猪场相继发生PMWS疑似病例。为此,我们于2004年3月对部分猪场送检的血清样品进行PCV-2病毒病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万熙卿 《养猪》2007,(2):38-40
自从呼吸道疾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病几乎疯狂地攻击相当数量的规模化猪场以来,往饲料中广泛“加药”已成为众多猪场防范疫病的主要手段。据对近5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我县部分规模猪场的送检病料中,同时检出了猪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并由此引起了与之相关的疫病,给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从今年4月份起,我们引进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动物疫病免疫和诊断中心研制的“猪圆环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二联苗”在我县二个规模场试用。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防控非洲猪瘟要建立三道屏障,用以保护猪只不被病毒侵染,即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意识屏障.笔者认为,还有第四道屏障——生物屏障. 2019年以来,公司通过对非洲猪瘟重灾区幸存猪场或者说幸运猪场的调研发现,它们可能不是简简单单的因为“幸运”.甚至有一些“奇葩”猪场,本场以及外来人员不换衣服,甚至鞋也不换,可随便进出猪场,也安然无恙,可能是有一道看不见的“生物屏障”保护了猪群.这些猪场或农户的管理,根本谈不上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有的设施设备、猪舍都很简陋,有的养殖场就建在路边甚至国道旁边.  相似文献   

11.
正猪场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疫苗免疫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严格的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与批次生产相适应的科学的圈舍建筑设计、高质量的饲料、合理的营养水平、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及员工培训考核制度也同等重要。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根据抗原特性及基因组成,可分为PCV1和PCV2两种,其中PCV2对猪具有致病性,于1997年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动物保健》2008,(12):121-121
流感季节最早从10月份开始,可一直持续到来年5月。养猪生产者、兽医以及其他接触猪的人员要接种流感疫苗。美国养猪基金会科技副总裁Liz Wagstrom博士说:“养猪业者和猪场工作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以及把流感带到猪场的风险”。流感疫苗包含两种A型病毒和一种B型病毒。A型病毒可在人和猪之间传播。B型病毒则对动物健康没有影响。她补充说。流感疫苗有两种剂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清浦区生猪细小病毒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作者应用ELISA试验对该区15个规模猪场共计l5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监测。结果显示被检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0%,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率为32.67%,两种病毒抗体同时阳性为7.33%;26.67茗的猪场细小病毒抗体阳性,86.67%的猪场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26.67%的猪场两种病毒抗体同时阳性(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的猪场圜环病毒2型抗体也同时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某猪场疑似猪伪征犬病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家兔后,使家兔产生典型的奇痒症状,且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CEF细胞接种该病毒后,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梯状”条带,说明病毒感染CEF细胞后,使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综合本病毒的各种特性,初步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应用伪狂犬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对来自山东6个猪场共100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25份,血清阳性率达25%。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某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死亡的仔猪大脑、扁桃体等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接种家兔后,使家兔产生典型的奇痒症状,且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CEF细胞接种该病毒后,进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呈现“梯状”条带,说明病毒感染CEF细胞后,使细胞产生“凋亡”现象。综合本病毒的各种特性,初步鉴定为伪狂犬病毒。应用伪狂犬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对来自山东6个猪场共100份血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共检出阳性血清25份,血清阳性率达25%。  相似文献   

16.
旨在了解四川省集约化猪场腹泻仔猪粪便中病毒种群的变化。于2019年从四川省15个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粪便样本共156份,每个猪场挑取3份样本混合成1个pool样,提取其总R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SOAP denovo软件进行序列组装,并对病毒的种类和分子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腹泻仔猪粪便样本中的病毒种群包括12个科的20种病毒,以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成员为主,与腹泻相关的主要病原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infectious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获得PEDV N基因的完整基因组和TGEV、猪星状病毒2型(porcine astrovirus, PAstV-2)、posavirus 1和猪细小病毒4型(porcine parvovirus, PPV-4)的部分基因组。系统发育结果显示,PEDV、TGEV、PAstV-2、posavirus 1和PPV-4均与参...  相似文献   

17.
自2021年起,《猪业科学》杂志开设“猪场人才”栏目,目的是大家共同探讨猪场人才问题。包括人才培养、养猪职业教育、猪场人才管理、激励机制。特别欢迎中国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领导人、专家教授们多撰稿,共同探讨生猪产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稿件也可以介绍职业教育中的心得体会、教学法研究等相关内容。稿件收到后会及时回复,录用发表后支付稿酬。  相似文献   

18.
猪瘟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多以所谓非典型、温和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出现.以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初生仔猪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对规模化猪场除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猪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查出病原体并淘汰“带毒猪”.控制净化规模猪场猪瘟病毒,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辽宁地区多个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调查和病原学检测,证实此次高热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PCV-2)和猪链球菌等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21,(2)
为了解贵州省贵阳地区规模化猪场主要动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情况,从贵阳市6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血清样本共576份,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6个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猪A型口蹄疫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62%、86.46%、8.06%、98.32%、91.85%和97.14%,抗体离散度分别为74.56%、62.35%、15.23%、50.54%、35.42%和43.68%。结果表明,贵阳地区6个规模化猪场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猪A型口蹄疫病毒的抗体阳性率都比较高,但是个别猪场也存在免疫抗体不合格。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猪A型口蹄疫病毒的抗体离散度相对较低,免疫效果较好。其中猪场B、猪场C、猪场F出现了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猪场需要采用合适的免疫程序和适时开展疫病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