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海泉  张健  杨在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69-7570,7592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将环境影响评价引入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现实意义。然后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着重研究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尝试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采用不同的评价程序、指标体系及技术方法等提供依据。最后,针对目前规划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实施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剖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方法和程序;并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根据影响识别的内容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运用专家判断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良影响减缓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编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和进行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为例,结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影响因子识别和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构建一套适合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到评价最终得分,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罗志军  芦贱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57-9659
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及其内容,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确定,最后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国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47-10149,10157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按照"土地需求压力—土地状态变化—响应即环境影响"思路,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运用耕地需求压力指数、城镇用地需求压力指数等7个指标,探讨了土地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以往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不同,该文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7项指标真正从整体上揭示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符合规划的宏观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特征,避免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雷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应用于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刘鎏  黄云  高德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8-2349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构建了乐山市峨边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预测指标值分级标准,得出峨边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土地利用规划在战略决策水平上与环境保护有着客观密切的联系.为此,本研究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借鉴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型,提出了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土地覆盖与景观、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和水环境5个方面共22项评价指标,对江苏省南通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列表清单法和专家咨询法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22个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赋值,得出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南通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目标年的综合评价值高于规划基准年,说明该规划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准备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资金的合理引导和标准化推广。有利于优化土地结构,促进耕地保护和集约土地保护,有利于统筹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促进区域环境治理和充分发挥土地调控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主要影响,构建了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为重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太成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综述,以期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综合考虑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目前中国使用的几种评价方法都难以量化土地整理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将生态足迹法的生态承栽力模型运用到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中,并以信阳市清浉河区双井等(两)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规划方案为例,以期为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种可以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阜新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研究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根据矿业城市的特点,结合阜新市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实际需要,对阜新市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识别,归纳出总体规划方案中涉及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主题,构建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规划中各个环境主题对环境影响的贡献,以区域性本底背景及科学的研究判断标准为依据,确定了评价标准,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环境影响级别特征值为1.941,阜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II级,其规划方案可能对环境造成比较小的影响。自然环境保护对环境影响最大,为了减缓环境影响应从自然环境着手,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龙高  陈龙乾  杨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71-1537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LUPEA)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发展的,目前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LUPEA内涵及边界界定、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解决框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土地利用污染物长期多源扩散机理与模型、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系统回顾与总结,综述了LUPEA理论与应用的发展过程,指出LUPEA理论研究与实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形式和结构渐趋复杂,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也愈加剧烈,土地整理过程是人为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为了使土地整理区域景观功能更加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提出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江苏省仪征市某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为实证。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安全角度,创新性地建立包含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四大因素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对指标赋权,运用改进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计算规划前后的安全分值,定量探讨土地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以湖南省平江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全县2020年相对2010年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1.1204,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是正面的,在生态安全方面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