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微生物发酵剂和酶制剂加工中式香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配比的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作中式发酵香肠的发酵剂,通过研究其对发酵香肠的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了菌种的最优配比。同时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参数,探索了蛋白酶对发酵香肠感官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木糖醇酸奶,考查木糖醇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木糖醇酸奶感官品质、色度和酸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木糖醇酸奶制作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木糖醇添加量7.8%,菌种接种量0.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7.4 h。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研制胡萝卜—番茄混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鲜榨胡萝卜、番茄原汁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综合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混合汁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液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24h,接种量3%;发酵饮料最佳配方为:蔗糖10%,柠檬酸0.05%,稳定剂(CMC—Na)0.4%。  相似文献   

5.
发酵温度和水分对菜籽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菌种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测定温度和水分对菜籽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30℃、35℃和40℃,水分含量为35%和40%。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对发酵菜籽粕品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发酵菜籽粕的pH、酸结合力均极显著低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温度为35℃,水分为40%条件下发酵的菜籽粕pH最低,粗蛋白含量最高,酸结合力、粗纤维含量均较低,且显著低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可作为菜籽粕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6个酱类生产企业从原料,曲胚、酱胚、半成品、成品的分离、培养计数、归类和鉴定的微生物分析,得出酱类产品不同发酵阶段霉菌、酵母、细菌出现消长的现象,这与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及代谢产物有关。对永丰辣酱和岳阳蚕豆酱中的主要霉菌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确定了永丰辣酱中主要的优势霉菌为米曲霉和黑曲霉,岳阳蚕豆酱中主要的优势菌为米曲霉。利用VITEK2对易引起辣酱产品胀包现象的细菌进行鉴定,并确定引起辣酱胀包现象的主要优势细菌为耶尔氏菌、甲基杆菌属、鲁沃夫不动杆菌。对6个酱类企业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监测。结果发现,按照目前行业的发酵工艺,黄曲霉毒素B_1严重超标的问题主要是制曲和发酵过程中滋生了黄曲霉菌。  相似文献   

7.
以成熟度适当的优质青梅为原料,用白砂糖调整青梅汁糖度,在料液比为1∶2,培养时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青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以酒精度、糖度和感官指标为考查参数,选出发酵能力强、酿造果酒品质良好的酵母为最优菌种。结果表明,以帝伯仕酵母D254为发酵菌种,接种量为1 g/L,当青梅酒初始糖度为25%,发酵温度为28℃时,发酵过程稳定,发酵15 d后,将原酒置于20℃后发酵30 d,即获得口感可口且具有青梅特有清香的青梅酒。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响应面法优化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工艺及发酵之后产物的营养品质。以桑叶粉为原料、漳州芽孢杆菌为发酵菌种,以粗蛋白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桑叶粉的液态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漳州芽孢杆菌液态发酵桑叶粉的最优条件为料水比5.8%、装液量11.7%、发酵时间61 h、发酵温度34℃。在此条件下,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中,分子量在1000 Da以下的肽百分比为97.4%。与原桑叶粉相比,漳州芽孢杆菌发酵桑叶粉所得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7.456%,比原桑叶粉粗蛋白含量(14.029%)显著提高24.4%,小肽含量显著增加21.61%,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单宁含量显著降低34.71%,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总体而言,漳州芽孢杆菌在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所制得的发酵桑叶粉,营养成分和品质、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单宁含量降低,适口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酵母对能源甜菜乙醇发酵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酵母菌细胞的利用率和减少杂菌污染,采用固定化酵母的方法进行连续发酵。本研究采用海藻酸盐作为包埋剂进行ADY酵母固定化,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ADY菌种用量为15%时,乙醇转化率最高,其他水平时均有所下降。酵母ADY固定化后的发酵效果优于未固定的同一菌种的发酵效果,且达显著水平。因此,利用包埋法进行酵母菌固定化效果较好,可连续多批次进行发酵试验。  相似文献   

10.
非发酵辣椒酱是以辣椒和食用油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辅料,通过炒制或熬制而形成不同风味的辣椒酱。这种香辣酱具有鲜红油亮、酱香浓郁、风味独特、开胃健脾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对非发酵辣椒酱原料选用、工艺优化、营养与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非发酵辣椒酱的科学加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复合调味料的种类,提高黑胡椒的附加值,以黑胡椒、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焦糖色以及黄原胶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黑椒酱配方。结果表明,黑椒酱的最佳配方为: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添加量3%,焦糖色添加量0.6%,黑胡椒添加量2.5%,黄原胶添加量0.20%,其中对黑椒酱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的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其次是黑胡椒和黄原胶,最小的是焦糖色。此条件下生产的黑椒酱色泽为棕褐色,口感醇香浓郁,咸甜适宜,流动性良好,有饱满的黑椒香气,综合评分为84.94分。该研究可为黑椒酱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介绍了黔北地区几种辣椒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热水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冷害的影响,为尖椒的冷藏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方法】用热水处理(CK;处理:45℃水中浸泡5min。)尖椒果实。研究热处理对尖椒果实贮藏特性及冷害的影响。【结果】热处理抑制了贮藏过程中尖椒的腐烂率,冷藏30d时处理果的腐烂率仅为对照果实的37.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青椒肉丝的冷冻调理技术,将原料肉丝和青椒分别处理,改传统的锅炒为油炸,然后与调味辅料混合,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青椒肉丝工业化生产的最佳条件为青椒110℃油炸50 s,肉丝100℃油炸60 s,芡汁72℃下加热混匀。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发酵型辣椒酱现阶段的工艺优化进行综合介绍,分别从接种乳酸菌、试验方法、工艺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传统发酵型辣椒酱在工艺优化的发展趋势上进行预测,以期对辣椒酱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香菇柄为主要材料,研究香菇素肉干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盐渍、捶打、腌制和二次烘干之间刷炼乳为最佳工艺流程。原味香菇素肉干的配料与最佳配比为:0.06%白砂糖.0.005%五香粉,0.01%花生油,0.02%酱油,0.0075%蜂蜜和0.003%炼乳,辣味素肉干的配料中增加0.005%胡椒和0.001%辣椒。用此工艺和配料配比制作的香菇素肉干的色泽、味道、口感及其丝状的纤维质感与牛肉干十分接近.并具有淡淡的香菇气味.  相似文献   

17.
生态有机肥不同混配基质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绿源”牌有机肥(生态有机肥)不同混配基质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有机肥、蛭石、草炭按1∶1∶1或生态有机肥、蛭石按1∶1组配明显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株高、茎粗增大,叶片数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开花座果期提早,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提高。生态有机肥与河砂、炉渣组配有利于提高辣椒果实的Vc含量。全部以生态有机肥作为基质栽培辣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部位、水浸液浓度和受体不同而有差异,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存在自毒作用.辣椒植株全株、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有较强的自毒作用.综合而言,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根>茎>全株,对番茄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全株>根>茎.显示辣椒叶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8A和9个不同基因型的辣(甜)椒恢复系为材料,研究其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表明,匈804、LS7、湘紫、洛紫、SI201、转育R甜和转育R辣均能完全恢复21A和8A的不育性,具有1对显性恢复基因,湘紫、洛紫和转育R辣的恢复基因为等位基因,与SI201恢复基因不等位。南昌92-1和洛甜2号对21A和8A的不育性只能部分恢复且恢复率存在差异。利用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延A、8A与138个辣(甜)椒自交系测配414个杂交组合,其中有102个组合育性完全恢复,占24.6%;有146个组合育性分离,占35.3%;有166个组合育性完全不恢复,占40.1%。在恢复的组合中,辣椒恢复系占82.4%,甜椒恢复系仅占17.6%,表明恢复基因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辣椒材料中,甜椒材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温度不稳定及温度控制困难等问题.依据辣椒的干燥特性设计了一种热风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辣椒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对热风温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在恒速干燥阶段配入冷空气、降速干燥阶段收集恒速干燥阶段尾气并配入新鲜热空气的方法.实现辣椒干燥机中热风温度的准确调控,降低干燥能耗。结果表明:设计的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控制的热风温度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仅为±3.5℃,辣椒干燥的平均含水率为13.98%,色泽的α值平均为31.4,热风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其性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