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覆盖对棉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作物秸秆覆盖棉田,可抑制杂草,减少中耕,保护蕾铃,省工节能,同时,改善土壤特性,提高养分供给能力。秸秆覆盖后,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动态变化不同于非覆盖田,其温、湿度得到较合理的调节,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实现“节水”、“培肥”、“高产”并举。试验证实,秸秆覆盖量以4500~6000kg·hm-2为宜。棉田实行秸秆覆盖的综合效益显著优于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棉田,能增温保墒,促进棉花增产,已为科研和生产所证明。但对高温季节覆盖棉花根区的温度过高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甚少。为此1989年采用地膜秸秆两种,材料覆盖棉田,探讨其对棉花生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地膜覆盖、麦秸覆盖、地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农业防治措施王家玉刘玉涛张锐华李海①河南省鹿邑县王皮溜镇棉办4772001覆盖麦秸麦糠等有机物质,培殖拮抗菌种群在夏初黄萎病菌没有活动之前,在棉田内覆盖麦秸麦糠等植物秸秆或牲口粪,增加土壤表面新鲜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好气性拮抗菌有益微生物的生...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湖南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建立了棉花-荷兰豆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从茬口相接、品种选择、直播技术、肥料运筹、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应用该技术可在保证棉花和荷兰豆稳产的前提下,简化管理、减少用工、减轻劳动强度,促进该地棉田生产方式的变革及棉花生产向多元化、轻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冀南植棉区棉田综合效益、创新棉田种植模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了适合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的高效栽培技术。从茬口、品种、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秸秆还田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以期为冀南植棉区棉花-西蓝花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当地棉田生产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棉秸秆全量还田3年旋耕整地地膜覆盖直播棉田和秸秆拔除免耕直播地膜覆盖棉田苗期病虫害发生和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苗期地老虎、蜗牛危害发生轻,棉蚜发生重,枯萎病和黄萎病有加重趋势,与生长势相关的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显著增高。并探讨对秸秆还田棉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避免因棉花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棉花生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秸秆全量还田3年旋耕整地地膜覆盖直播棉田和秸秆拔除免耕直播地膜覆盖棉田苗期病虫害发生和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者较后者苗期地老虎、蜗牛危害发生轻,棉蚜发生重,枯萎病和黄萎病有加重趋势,与生长势相关的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显著增高。并探讨对秸秆还田棉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避免因棉花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安徽省沿江植棉区棉花生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的效果,以冬小麦兰天26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秸秆带状覆盖3行(SC1)、秸秆带状覆盖4行(SC2)、全膜覆土穴播(PC)和无覆盖露地(CK)下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较CK分别增加13.4%~20.2%、26.7%~33.3%和41.3%~69.1%,但秸秆带状覆盖与PC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秸秆带状覆盖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0~25cm土壤平均温度,土温较CK低1.4~2.0℃;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和土层的加深,秸秆带状覆盖表现出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SC1在返青期5cm土层和拔节期5和10cm土层增温,SC2在越冬期5和10cm土层及拔节期5cm土层增温,其余各时期各土层秸秆带状覆盖均表现出降温效应,且总体上降温效应大于增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较PC和CK减小全生育期土壤日变化幅度;SC1、SC2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较CK分别减少86.6和69.8℃,使得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较CK晚熟15d。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秸秆带状覆盖较全膜覆土穴播在西北旱作区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依托吉林省中部和西部14个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模式实证与综合效益评价.与传统...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地区棉田面积约600万亩,干旱和半干旱棉田占60%以上。由于土壤干旱,棉花不易全苗。半干早棉田也只能灌一次底墒水,生育期需水全靠降雨补充。针对本区严重春旱缺水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现状,研究了棉田不同造墒方式与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期达到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麦田水分利用特征和增产效果,通过田间试验,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覆盖处理[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秸秆带状覆盖宽幅条播(SM2)和全膜覆土穴播(PM)]对旱地冬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全膜覆土穴播均可显著改善小麦全生育期0~20cm以及开花前20~90cm土壤墒情,但开花后20~90cm以及全生育期90~200cm土壤墒情普遍不如CK。3种覆盖处理均能促进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显著提高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秸秆带状覆盖和全膜覆土穴播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CK增加4.6%和7.6%。秸秆带状覆盖在孕穗前0~200cm土壤墒情与全膜覆土穴播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开始则好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0~200cm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秸秆带状覆盖,而开花至成熟阶段的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则略低于秸秆带状覆盖。3种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M、SM1和SM2较CK分别增产36.8%、29.7%和27.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3%、23.9%和22.7%。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覆盖处理中,全膜覆土穴播产量虽最高,但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角度综合考虑,秸秆带状覆盖优于全膜覆土穴播。因此认为,秸秆带状覆盖是一种更加高产高效、适宜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推广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1、棉田培肥地力及经济合理施肥棉田土壤肥力低或地力下降是当前影响棉花增产的严重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据典型调查。北方棉区棉田土壤有机质多在1%以下,南方棉区棉田也已下降到1—1.5%。造成棉田地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重用轻养或只种不养,致使用养失调。如秸秆还田率过  相似文献   

13.
起垄覆盖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起垄种植方式下,研究了秸秆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覆盖秸秆的垄面和垄沟土壤温度均最高,垄沟秸秆覆盖、全部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垄沟土壤水分含量;覆盖秸秆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垄沟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小,产量仅降低3.9%;秸秆覆盖能增加花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棕榈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木焦油酸的含量,减少粗脂肪的含量,降低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500kg/hm~2,花生能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产量,分别为4480.95kg/hm~2、1169.5kg/hm~2和2029.9kg/hm~2。起垄种植+垄沟覆盖秸秆方式是既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又保证花生丰产的合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郝展宏  沙野  米国华 《玉米科学》2021,29(3):100-110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措施,对东北黑土地保护、抵御干旱、提高黑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秸秆覆盖技术的利弊,介绍美国基于秸秆覆盖程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分级体系,分析我国东北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限制因素.我国的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及条耕技术已经成熟,亟需大面积应用.东北地区推广应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覆盖量(覆盖量为0、250、500、750 kg/(667 m2)等4个处理)对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量越大,地烟和田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越大,覆盖量为750 kg/(667 m2)时,采收后,地烟和田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最多,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2.92%、88.97%、311.87%和176.13%、43.40%、233.85%。地烟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较无秸秆覆盖处理增加了1.81~2.13倍;放线菌增加了1.08~1.89倍;纤维分解菌增加了1.49~4.1倍;固氮菌则在覆盖量为500 kg/(667 m2)时增加的数量最多,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秸秆覆盖量对真菌的数量也有影响。田烟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根际细菌数量较无秸秆覆盖处理增加了1.87~2.76倍;放线菌增加了1.12~1.43倍;纤维分解菌增加了1.3~3.39倍;覆盖量为500 kg/(667 m2)时,土壤中真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最多,分别比无秸秆覆盖增加2.24倍、1.60倍,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风沙半干旱区旱地玉米提高降水生产效率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垄膜沟种微集雨和全地面平铺覆膜栽培技术对提高旱地玉米天然降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沟垄微集雨结合覆盖有效地利用了垄膜的集雨和沟覆盖的蓄水保墒功能,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使降雨集中在沟内,明显提高了降雨的利用率,特别是5 mm左右微小降雨的利用率。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最大限度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田间沟垄微集雨技术和全地面平铺覆盖栽培技术能增加玉米产量,提高降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棉田覆盖地膜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特别是盐碱地覆盖地膜,效益更为显著,可以保全苗、促早发、高产优质。但是,膜下杂草为害严重,在盖膜有效期内又不便人工除草。在覆膜棉田进行防除杂草试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种植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农业种植技术。为充分规避秸秆全地面覆盖的低温效应对作物出苗、甚至产量的影响,通过采用秸秆局部覆盖的种植方式,研究确定适合旱作马铃薯增产提效的种植模式。在甘肃省定西市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设高垄秸秆局部覆盖(RM)、平作秸秆局部覆盖(FM)及地膜局部覆盖(PM)研究秸秆局部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分布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覆盖较CK提高0~18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6.55%~16.81%,平均提高12.25%,覆盖间保墒效果RM>FM>PM。与CK相比,PM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1.24℃,秸秆覆盖的降温效应FM高于RM,FM及RM降低土壤平均温度1.82和1.25℃。覆盖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覆盖较CK增产20.55%~22.65%,WUE提高23.25%~26.67%。可见,高垄秸秆局部覆盖(RM)是一种增产提效且适宜于西北旱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玉米保护性耕作措施水温效应及其产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贫乏、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起垄、免耕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结合方式,与传统耕作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膜集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随着中后期降雨的增多,集雨效果更加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含水量最高,到抽穗期以后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秸秆覆盖各处理均有保水作用,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5~25cm)平均地温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温差逐渐降低。垄膜集水措施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分别为17330.4kg/hm2和1109.52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14%和11%。其他处理均表现出减产。  相似文献   

20.
从介绍辽西北秸秆利用状况出发,阐述了果园覆盖秸秆技术的益处,并详细论述了果园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