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大棚丝瓜苦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瓜荆、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使用标准浓度不会造成瓜条苦味,其中采用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处理,丝瓜坐果率高,瓜条商品性和品质不受影响,适宜作点花试剂;采用增瓜剂处理,丝瓜坐果率极差,对瓜务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不适宜作点花试剂.另外,浸果和涂瓜柄2种激素处理方式对丝瓜坐果率、苦味、商品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激素处理对大棚丝瓜苦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增瓜剂、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标准浓度对丝瓜进行浸果和涂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增瓜剂、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标准浓度不会造成丝瓜瓜条苦味,采用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处理,丝瓜坐果率高,瓜条商品性和品质不受影响,适宜作点花试剂;采用增瓜剂处理,丝瓜坐果率极差,队瓜条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不适宜作点花试剂.另外,浸果和涂柄2种激素处理方式对丝瓜坐果率、苦味、商品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露地砍瓜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砍瓜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5 m×2 m及1 m×2 m两种种植密度进行对比,1.5 m×2 m处理的产量、抗病性、产品外观和经济效益均比1 m×2 m处理有明显优势,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每1 hm2增产18 390 kg,增产率迭18.4%.综合衡量1.5 m×2 m种植密度为最佳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复合基质的理化特性对瓜叶菊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霞  陈雯 《北方园艺》2007,(9):132-135
利用美国引进的优良瓜叶菊F1代杂种'小丑'作为试验试材,采用草炭、蛭石、炉渣组成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研究其理化特性及对瓜叶菊穴盘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穴盘育苗效果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理B(草炭∶蛭石=1∶1)的理化性质好,秧苗和花期的综合指标明显好于CK(草炭∶蛭石=2∶1)及其它处理.表现为出苗时间早、秧苗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快、壮苗指数和生长函数大、叶绿素含量高、根系活力强.处理C(草炭∶蛭石=7∶3)在瓜叶菊的育苗中出现了徒长现象,表现为植株过高、根系活力差.而处理D(草炭∶蛭石∶炉渣=5∶2∶3)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理想,育苗效果最差.草炭∶蛭石=1∶1基质配比对瓜叶菊'小丑'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大棚丝瓜苦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瓜剂、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3种激素使用标准浓度不会造成瓜条苦味,其中采用西葫芦坐果王和坐果灵处理,丝瓜坐果率高,瓜条商品性和品质不受影响,适宜作点花试剂;采用增瓜剂处理,丝瓜坐果率极差,对瓜条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不适宜作点花试剂。另外,浸果和涂瓜柄2种激素处理方式对丝瓜坐果率、苦味、商品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7,(10):30-32
在露地简约化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无籽西瓜单瓜质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雪峰花皮无籽’西瓜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每667 m2150株(S1)、200株(S2)、300株(S3)和450株(S4)(CK)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在不整枝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对西瓜单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栽培密度处理下西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无差异。不同栽培密度处理的单瓜质量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S1处理的单瓜质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S2处理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S1和S4(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露地简约化栽培无籽西瓜以每667 m~2 200株的栽培密度最佳,此密度产量增加14.68%,每hm~2投入种苗费减少4 500元,每hm~2增收12 150.36元,丰产性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丝瓜早期低温坐果率低、化瓜现象严重的问题 ,我所从 1997年开始引进早瓜灵在瓜类上推广应用 ,大大提高了瓜类的早期坐果率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摸索早瓜灵在丝瓜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浓度和施用时期 ,我们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 2 0 0 0年在市蔬菜所连栋大棚内进行 ,供试品种为白皮丝瓜。 1月 11日播种 ,1月 2 9日移栽 ,3月 8日定植 ,4月 2 3日初花 ,5月 15日始收 ,每小区12 0株 ,试验采用无土栽培管理 ,植株长势健壮。试验设早瓜灵 10 0倍液、130倍液、16 0倍液 3种浓度处理 ,并以人工授粉为对照 ,开花前 1d(天 …  相似文献   

8.
丝瓜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8,1(11):47-47
丝瓜(luffa)含葫芦科丝瓜属中的两个栽培种--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普通丝瓜又称水瓜、天罗、布瓜等,分布地域较广,南北方均有栽培.有棱丝瓜又称胜瓜、絮瓜、棱角丝瓜等,南方栽培较多,以广东最多,故又称粤丝.丝瓜起源于热带亚洲,分布在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9.
丝瓜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影响杂交丝瓜制种产量、质量的因素 丝瓜杂交制种单位面积内的产量由种植密度、单株结瓜数、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等因素决定,且均呈正比例关系,种子的产量主要是杂交率和发芽率(即种子成熟度),因此整个杂交制种的技术措施应围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采瓜数和提高杂交率和种子成熟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普通地膜、强化耐候地膜及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种类地膜对大棚丝瓜果实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在丝瓜采收后比较了不同地膜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厚度、相同颜色的不同种类地膜对丝瓜的果形和单瓜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各处理间差异较小.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明显;普通地膜虽未降解,但有一定程度的撕裂;强化...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露地砍瓜栽培不同种植密度对砍瓜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5m×2m及1m×2m两种种植密度进行对比,1.5m×2m处理的产量、抗病性、产品外观和经济效益均比1m×2m处理有明显优势,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每1hm。增产18390kg,增产率达18.4%。综合衡量1.5m×2m种植密度为最佳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丝瓜也叫天萝、水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瓜供食用,供应期长,为夏秋季主要瓜菜品种之一[1].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及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丝瓜种植也迅速发展,逐步从露地栽培为主转变为设施与露地栽培并重的格局[2].近年来,秋冬季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冬季丝瓜主要依赖外地供应,价格不断上扬,大棚丝瓜秋延后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但秋延后栽培播种期和定植期均处于高温干旱的气候恶劣时期,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通过连续多年对大棚丝瓜秋延后高密度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研究与示范,从筛选品种、确定播种期、调整种植密度、创新整枝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大棚丝瓜秋延后高密度栽培技术规范,实现了丝瓜秋延后高效生产,并完成了专家成果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将大棚丝瓜秋延后密植技术介绍如下,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络用丝瓜的瓜络是中药材和加工沐浴品的原料,是生产上收获的主产品,种植产量的高低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通过试验研究,认为在做好整枝技术的基础上,栽种1100株/667m2,可提高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提高坐瓜率、增加单瓜重,干瓜络的产量可从60kg/667m2提高到1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丝瓜又名天丝瓜、天罗、绵瓜、布瓜、天络瓜、天吊瓜、倒阳菜、絮瓜,有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 Roem.)(在广西简称水瓜)和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在广西简称丝瓜)2种。丝瓜美味清甜,是一种家常菜,不仅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用它做汤或炒食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之功效,可治疗热病烦渴、咳嗽痰喘、便血尿血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潘继兰 《蔬菜》2008,(3):18-19
络用丝瓜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创汇经济作物.它对土质要求不严,既可大面积栽培,又可利用隙地种植.由于丝瓜络具有通筋活血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一般情况下,667m2丝瓜络平均产量在90~130 kg,价值1500~2000元.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种植的络用丝瓜属普通丝瓜种,是从棒锤丝瓜属普通丝瓜种中精选培育而来.其特点与食用丝瓜区别较大:络用丝瓜瓜型似棒锤,挺直,晚熟,嫩瓜亦可食用,但品质较差.老熟后瓜形较大,长1m左右,粗15cm以上(压扁后小头直径).大型瓜络加工后出口创汇,小型瓜络可入药医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冬种的优良有棱丝瓜新品种,以主栽品种碧绿1号为对照,于2012-2013年冬春对引进的7个有棱丝瓜新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量及抗病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是彩迪022,但瓜形偏长,华春丝瓜产量较高、早熟、抗病性强、瓜长适中,最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福建地区种植的丝瓜新品种,以农福805为对照,对新选育的21个丝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丝瓜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C4、C6、C20植株长势旺盛,分枝性强,主侧蔓结瓜,瓜长20~25 cm,瓜径粗5~7 cm,瓜色绿或黄绿,瓜圆筒形,单瓜质量450~550 g,667 m2产量高,可作为优质丝瓜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料配比对大棚丝瓜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瓜品种"江蔬一号"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丝瓜苗叶绿素含量、丝瓜果实干物质含量、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2∶1∶1.5)T4处理组丝瓜单瓜的干重和鲜重最高,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1.5)T2处理组干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T4处理组。总叶绿素含量T4处理组最高,其次为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3)T3处理组、复合肥(1 500g)T7处理组和硝酸钾∶过磷酸钙∶硫酸钾(1∶1∶0.5)T6处理组;叶绿素a/b含量最高为T7处理组,其次为T3、T6及T4处理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T4处理组,其次为T6和T3处理组。丝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处理组为T2,其次为T4处理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T7处理组,其次为T4处理组。CK组丝瓜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为最低;T4处理组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分别比CK提高18.54%和28.76%。T4处理组可显著提高丝瓜的产量和品质,为丝瓜施肥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广西优良丝瓜品种资源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瓜在植物学上分为两个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在广西,人们习惯把普通丝瓜称为水瓜,而把有棱丝瓜简称为丝瓜.现将广西优良的丝瓜及水瓜品种性状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供各地引种与推广种植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南椰糠基质栽培小西瓜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海南设施条件下椰糠基质栽培小西瓜的适宜密度,设置了不同栽植密度和吊蔓留瓜方式共7个处理。试验在海南陵水面积为3 600 m2的玻璃温室内进行,西瓜行距为120 cm,采用塑料盆作为基质容器,吊蔓栽培。通过对授粉日期、坐瓜率、产量、品质、果实商品性和长势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处理中,以每hm2密度28 800株单蔓单瓜和密度28 800株单蔓双瓜2个处理表现最佳;随着密度增加,果实变小,坐瓜率下降,果实商品性下降;单株坐瓜超过1个时,坐瓜率和产量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