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蔺草生长特性及氮磷钾配比、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克武  李宜慰 《作物学报》1996,22(4):414-421
通过对蔺草分蘖,不同时期出生的单苗草茎的伸长历期、草茎长度及伸长速度的定株追踪观察,结合历时的温度、日照和降雨量等的分析,描述了二者间的数量关系,提示了蔺草的生长特性,提出蔺草宜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茎伸长期有明显梅雨季节,收割时又伴有高温强光的气候条件的地区种植。在氮磷钾肥料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数学模型,剖析了氮磷钾单施与配施对蔺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其增产潜力为:NPK〉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葡萄园由于冬季埋土防寒不利,造成葡萄整株死亡。北方葡萄栽培,尤其是历年绝对低温平均值低于-15℃的地区,冬季必须采用埋土等防寒措施才能安全越冬。如果防寒不力,则会影响翌年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1葡萄枝芽和根的抗寒性葡萄的抗寒性,因种类、品种和各器官部位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欧亚种的抗寒性为防寒埋土标准。欧亚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锌配施对玉米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磷锌配施能提高玉米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中磷贡献最大,交互效应次之,锌作用相对较小。从经济有益角度,在不施磷(P0)和P1水平下均以施锌肥大约80mg/kg土为宜,在P2水平下,以不施锌肥为宜。  相似文献   

4.
二二三团466.7余hm^2经济生态林葡萄即将进入“冬眠期”。为了使葡萄安全越冬,二二三团积极组织机械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10台葡萄埋土机投入到葡萄埋防寒土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新疆石河子一四八团具有热量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干旱少雨等自然条件,适宜葡萄生长。2005年一四八团开始建园种植鲜食无核白鸡心葡萄100hm^2,栽培架式为连叠式小棚架,栽培密度为3.50m×0.60m。定植株数为381株/667m^2,埋土越冬,4~7年的产量控制在1200~1500kg/667m^2。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垦科技》2013,(12):26-26
贫巴润哈尔莫敦镇是和静县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葡萄冬季埋藤是种植户的一大难题,劳动强度久、时间紧、任务重、用工难。  相似文献   

7.
主要栽培技术对西兰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兰花的产量与品质,增强西兰花产业的竞争力,开展了不同苗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苗龄处理的西兰花花球的商品性和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绿雄90在浙东沿海地区最佳的播种期(8月20日前后)播种、土床育苗的条件下,苗龄以35d-40d为宜。不同种植密度对西兰花植株性状、花球商品性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如果以内销或速冻为主,种植密度以2200株?667m-2-2450株?667m-2之间为宜;若以保鲜外销为主,种植密度则在2200株?667m-2-2800株?667m-2之间均可。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西兰花植株和花球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商品性,在一般土壤肥力条件下,纯氮用量以25kg?667m-2-40kg?667m-2为宜,相对于原来的习惯施肥量(约25 kg?667m-2),可适当提高氮肥用量,以进一步提高花球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小黑麦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亲本材料,按Griffing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F1、F2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骨干亲本。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有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葡萄幼苗对弱光环境的形态和生长反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京玉葡萄(Vitis vinefera L.cv.Jingyu)幼苗为材料,用遮阳网营造弱光环境,研究了葡萄幼苗在弱光环境中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京玉葡萄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总生物量随遮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叶生物量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株高、比茎长、总叶面积、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葡萄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对弱光环境具有生态适应性,弱光环境下葡萄幼苗的比茎长和株高增加有利于葡萄尽快到达有利的光环境,而叶面积率和比叶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弱光环境中有限的光照。  相似文献   

10.
不同防寒措施对葡萄树体生长与结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土作为葡萄越冬的必要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北方的葡萄埋土区,为了探究新型的防寒措施——铺设防寒布对葡萄树体生长和结果特性的影响,于2019冬至2020春在新疆中信国安自建基地进行试验。期间分别铺设了防寒布和进行埋土措施,利用水势仪记录了两种措施下树体周围的温度和土壤水势。并在花序展开后调查两种防寒措施下葡萄植株各结果母枝的萌芽率、结果枝率和结果系数;分别在开花前统计花序数,坐果后统计果粒数,计算坐果率。在葡萄盛花期和坐果期进行了树体生长势和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种防寒措施均起到了有效的防寒效果,防寒布措施下葡萄树体的日均温度要高于埋土措施,防寒效果更好。防寒布措施显著降低了葡萄的萌芽率,但显著提高了葡萄的结果枝率。采取防寒布措施的树体的长势要弱于埋土措施。两种防寒措施下葡萄植株叶片的光合参数差异不大。总体来说,在冬天有积雪覆盖的葡萄园中,防寒布措施可以作为替代埋土措施的有效手段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方式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测定鱼腥草株高、分枝数和鲜重,分析了5种肥料对鱼腥草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腥草在种植初期生长较慢,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增加鱼腥草生长后期的株高和分枝数,其中以鸭粪和猪粪的作用最明显。施用有机肥对鱼腥草有增产作用,以中等施肥水平鸭粪的鱼腥草产量最高。增施有机肥量对鱼腥草地下部的增产作用高于化肥和常规肥。在鱼腥草人工栽培中,鱼腥草施肥宜选择鸭粪为主,与其它有机肥(人粪尿、猪粪)配合施用,并在植株生长前期和后期辅以少量速效化肥。在施肥水平上,人粪尿、猪粪、鸭粪、施用量依次以108000 kg/hm2,54000 kg/hm2,45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密度设置为基础,对晋南冬小麦主要性状连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亩穗数、穗粒数、株高等性状在高低密度下的差异较大,这些性状在杂麦后代选择中宜在高密度下选择,选择单株的基本苗以10万苗/亩为宜,选单穗的基本苗密度以15—20万苗/亩为宜。在当地水肥条件下太田生产基本苗密度以20万苗/亩左右为宜,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叶面积系数在基本苗20万/亩条件下相对较小。此叶面积系数条件下库源流较协调,同化物生产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Red Globe)为试材,研究了用不同覆盖方式对红地球葡萄枝蔓进行安全越冬试验,通过比较其越冬期间的葡萄枝蔓周围温度的变化和来年葡萄枝蔓受冻情况,枝芽萌动和新稍生长结果情况,采用隶属度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专用覆盖材料对红地球葡萄无埋土越冬防寒效果。结果表明,覆盖材料处理葡萄枝蔓周围温度较埋土防寒的高0.48~1.87℃;使用防寒材料防寒的葡萄枝蔓在5月份的新稍数量、果枝率和结果系数远高于对照,萌芽率升高,受冻枝蔓比率降低,自根苗成活率提高,表现出极强的生长势,而且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正>葡萄透翅蛾是葡萄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江苏徐州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蛀食1~2年生枝蔓髓部及木质部,轻者造成嫩梢、果穗枯萎,树势衰弱,严重时造成大部分枝蔓干枯,甚至整株死亡。为寻求防治葡萄透翅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笔者在葡萄生产基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有6种,分别是2%阿维菌素乳油、20%三唑磷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48%毒死蜱乳油、2.2%氰戊菊酯乳油、55%氯氰·毒死蜱乳油,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花期、葡萄透翅蛾低龄幼虫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与化肥配施对棉花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能明显地促进棉花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加果枝数、成铃和产量,改善皮棉品质,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施用效果更好.单施菌肥的棉株果枝数、成铃数和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2%、16.5%、30%,氮、磷、钾积累总量分别比对照高19.1%、19.5%、23.7%,并能明显地促进棉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对延庆县等地葡萄园受冻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葡萄品种间抗寒性有明显的差异;栽培地点的不同冻害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不同;葡萄园栽培管理技术对葡萄植株能否安全越冬至关重要,尤其是冬灌、埋土防寒以及前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均与冻害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密度对渝黄一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期播种.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渝黄一号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产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渝黄一号的产量影响很大。以密度6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次是7000株/667m^2居第2位。建议以后生产上结合平衡配方施肥以6000株/667m^2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18.
腐熟秸秆与化肥氮磷钾配施对小麦增产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腐熟作物秸秆与化肥氮磷钾配施对小麦有明显著产效应,产量表现依次是MNPK>MNP>NPK>MN>NP>N>M>ck。化肥是小麦增产的主导因素,氮磷钾增产贡献率氮>磷>钾。腐熟秸秆与氮磷钾间存在正联应效应。腐熟秸秆增产效果主要是其携入的氮磷钾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F_(2:3)家系分析粳稻矮生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阳志涛从广东打工回家,看到当地市场上俏卖的葡萄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进口的。方圆30多个村都没有规摸种植葡萄的,而当地市场上对葡萄的需求较大。一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位技术员告诉他:“你有好责任田么?种葡萄是一条赚钱的好路子。”于是,他萌发了利用自家3亩责任田种植良种葡萄的念头。阳志涛说干就干,到邵阳市南门口一家葡萄苗圃场买了200株“邵宝”葡萄苗子,回家后栽在5分责任田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