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III号(Dimilin III)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III减少松毛虫取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在取食经50 mg/kg灭幼脲III胶悬剂溶液浸泡处理的松针3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d后,用50 mg/kg和250 mg/kg灭幼脲III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的幼虫均体重分别下降了62.09%和89.95%。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III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效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Ⅲ号(Dimilin Ⅲ)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Ⅲ对减少松毛虫取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取食灭幼脲Ⅲ胶悬剂溶液处理的松针3 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 d后,50 mg/kg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组的幼虫平均体重下降了62.09%.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治效果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Ⅲ号与白僵菌混合剂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粉剂、增效型粉剂)和白僵菌的混合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经室内试验和林间毒力测定,确定其防治效果好的最佳配比为:白僵菌高含量孢子粉(1200亿/g)45g/hm^2与25%灭幼脲Ⅲ号粉剂225g/hm^2混合;其林间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当代虫口减退率达98%以上。该混合剂使用方便,适宜各种林地应用,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在药效和天敌等因子的作用下,连续3年共12个世代试验地内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5.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稀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加白僵菌9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少28.4%以上,幼虫僵白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6.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避免喷洒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马尾松毛虫给天敌、生态环境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于1985年4月初在河南省信阳县谭家河乡,进行了一次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防治面积34,000亩,效果显著,成本低廉,为今后大面积防治森林害虫探索了新途径。现将试验结果分述于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药液配制: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成1∶15.5—1∶7.3倍,每亩分别喷有效成分5、  相似文献   

8.
对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耐雨水冲刷度、药剂的后效作用、带药成虫的产卵量及其孵化率、对卵的毒杀作用以及药剂对天敌的影响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表明:使用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最适用量:常量为300~375g/hm^2,超低量为120~180g/hm^2;施药后雨水对药剂的冲刷不会对药效造成显著影响;药剂后效作用只显著表现在虫粪上;体内带药的雌、雄蛾交配后,其产卵量、卵孵化平均数、卵的孵化率均较低;灭幼脲Ⅲ号对卵的毒杀作用只明显表现在对新鲜卵,而对3d前产的卵无明显毒杀作用;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证明: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明显,虫口减退率达59.1%~64.65%。  相似文献   

10.
采用1 500~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地面杀虫效果可达90%,对松毛虫的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灭杀作用,成效显著,而且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易形成胶膜而不易被水冲刷,残效期较长,成本低,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1.
核桃两种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两种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并进行了仿生物制剂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对比实验。结果认为: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8%以上,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防治,见效较慢,但不污染环境,对天敌伤害小;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后的果品有农药残留物,且对天敌危害较大。建议在生产中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3 0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为阿维菌素和灭幼脲Ⅲ号两种生物农药的复合制剂,有激素和抗生素两类杀虫剂的特点,具胃毒兼触杀之功效.运用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进行低剂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时,应采用80 mL/hm2(600倍液)的剂量进行低剂量均匀喷雾,可达到药物用量少、防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 ̄50天,第2代30 ̄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灭幼脲1号对油松毛虫的毒力、幼虫的中毒死亡症状、松毛虫取食量及其对松毛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灭幼脲1号对松毛虫的胃毒作用很强,LC_(50)在2—9ppm之间(4—5龄幼虫);主要作用方式是影响昆虫的脱皮变态;用灭幼脲处理的幼虫,前4天的食叶量没有明显变化,以后食量下降明显;对松毛虫幼虫期的两种主要寄生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和黑侧沟姬蜂的影响不大。可望作为松毛虫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灭幼脲是防治松毛虫的一种新型药剂,因其经济、有效、安全、使用简便。受到广泛欢迎。我县在1986、1987年,曾于3月底至4月初两次推广利用灭幼脲防治马尾松毛虫,并对灭幼脲Ⅲ号的杀虫效果及其对松毛虫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Ⅰ号对油松毛虫室内毒力测定,以及对寄生天敌的影响。在林间用灭幼脲Ⅰ号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大面积防治油(赤)松毛虫,并用灭幼脲Ⅰ号对鹌鹑作了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在林间大面积防治松毛虫后,除对中华草蛉幼虫有影响外,对其他寄生性天敌——松毛虫狭颊寄蝇、黑足凹眼姬蜂无不良影响。对异色瓢虫、蠋蝽等捕食性昆虫亦无不良影响。对白僵菌、粉拟青霉菌在常规使用浓度下无抑菌作用。对鹌鹑也是安全的。因此,灭幼脲Ⅰ号在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的是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施用灭幼脲Ⅲ号(Dimilin-3)胶悬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药剂在林间松针上的残留动态及残效期。试验结果表明,林间用300ppm浓度的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在松针上的消解方程为C=46.44325E-0.0145t,半衰期为47.8天,药剂在松针上的即时附着量为53μg/kg。它对第1代马尾松毛虫1龄幼虫的持效期为40~50天,第2代30~40天,第3代长达56天以上。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I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几种不同方法的治理效果,结果显示;苏脲I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大发生。  相似文献   

19.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控制的基本方针,又要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实现由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的转变。枞阳县在2007年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中,施用灭幼脲Ⅲ号进行防控,防治面积达1600余亩。为探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成效,现将施药后的防治效果调查综述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用药剂为25%灭幼脲Ⅲ胶悬剂;使用机动喷雾机。2.调查样地。在喷药区内设固定标准地小班5个,每块标准地0.5亩,各小班内抽取固定样株20棵,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毛虫是柏木上的主要食叶有害生物,笔者通过比较人工摘茧、氧化乐果治理、灭幼脲治理、白僵菌治理、苏脲Ⅰ号胶悬剂混合白僵菌治理得出结论:苏脲Ⅰ号胶悬剂与白僵菌混用是治理云南松毛虫的最好方法,在3龄前幼虫期能较快速有效控制云南松毛虫对柏木的危害,也能长期有效地抑制云南松毛虫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