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伟  谢志刚  褚可龙  裴恩乐  徐循  徐宏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38-11840,11843
[目的]研究上海郊区狗獾洞巢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种群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PS测量和记录狗獾洞巢的地理位置,制作上海郊区狗獾洞巢的分布图;2009年2~6月,对各狗獾分布地的洞巢进行了全面调查:测量和记录洞巢占地面积、洞口数、洞口大小、新洞数量、废弃洞数量、洞巢中洞口间距、洞口外堆土情况、洞口隐蔽情况及洞口朝向等相关数据。[结果]共记录15个洞巢173个洞口;狗獾洞巢的洞口数和占地面积变化很大,其中洞口数最少为3个,最多为24个;占地面积最小为5.5m2,最大为129.8m2。[结论]上海狗獾一般选择农村居民宅基地后院土丘的竹林或低山丘陵的竹林建巢。狗獾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变化影响很大,数量逐渐下降,栖息地破碎化严重。  相似文献   

2.
黑线姬鼠是贵州省农田区优势鼠种,为了解其肥满度变化情况,给种群数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1 054只黑线姬鼠标本肥满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为(3.58±0.75)g/cm3;不同性别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不同年度黑线姬鼠肥满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下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显著,不同年龄组黑线姬鼠肥满度差异极显著;稻田区黑线姬鼠肥满度高于旱地作物区黑线姬鼠肥满度,但差异不显著。同时,通过比较我国其他地区黑线姬鼠平均肥满度和贵州省主要鼠类平均肥满度可知,不同鼠种的肥满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澳洲坚果的种植和发展,为鼠类提供了新的食物。介绍了危害澳洲坚果的主要鼠类包括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黄毛鼠、社鼠、黑线姬鼠和赤腹松鼠等的主要分布、生活习性及繁殖特性,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器械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余庆县1987~2007年2563只黑线姬鼠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体重最低5.36g,最高53.41g,平均体重为26.31±8.14g,其个体体重主要分布在15.01~35.00g之间.占总鼠数的79.01%,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体重为17.61g,睾丸下降鼠最低体重为16.50g,体重达16.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体重达24.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31.82%、67.02%,接近雌鼠总怀孕率30.0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52.67%,繁殖指数达0.7138,亦接近总繁殖指数0.7599.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它们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井冈山区鼠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不同海拔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现鼠类14种,可划分为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小林姬鼠、社鼠+青毛鼠、社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等4个群落。比较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群落为最大;黄毛鼠和黑线姬鼠是危害该区盆地农作物的两大害鼠,社鼠、针毛鼠、青毛鼠是该林区主要害鼠。  相似文献   

6.
黑线姬鼠不同胴体重种群繁殖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2~2007年1143只黑线姬鼠胴体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胴体重最低4.13g,最高34.58g,平均胴体重为(19.06±5.34)g,其个体胴体重主要分布在12.01~24.00g,占总鼠数的75.40%,是活动能力较强的个体。黑线姬鼠怀孕鼠最低胴体重为13.82g,睾丸下降鼠最低胴体重为13.41g,胴体重达13.0g以上时开始繁殖,随着胴体重的增加,种群繁殖力不断增加,胴体重达17.0g以上时,种群繁殖力迅速增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分别达26.83%、62.50%,接近雌鼠总怀孕率24.76%和雄鼠总睾丸下降率64.56%,繁殖指数达0.5921,接近总繁殖指数0.5755。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种群年龄的增长,雌鼠怀孕率、胎仔数、雄鼠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不断增加,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是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群体,因此,其在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与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朱先敏 《农家致富》2007,(20):33-33
秋季是害鼠的第二次繁殖高峰期,这时开展灭鼠工作可以保证秋收作物顺利收获。2006年江苏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为1842万亩次,农村常见的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等。常用的灭鼠方法可分为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食性分析是了解动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研究啮齿动物的食性有助于了解它们在生态环境的作用以及危害程度。鼠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种群暴发时,能造成农、林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本实验利用在王屋山地区捕获的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采用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食性,从食糜中鉴别食物的来源,了解其取食习性,并客观分析它们对农林业的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枣庄市农田及抱犊崮山林区、微山湖滨湖区进行害鼠种类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农田中以黑线姬鼠、大仓鼠为优势种,抱犊崮山林区以黑线姬鼠和社鼠为优势种,微山湖滨湖区以黑线姬鼠为绝对优势种,从而为开展害鼠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戟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大戟对小鼠的毒性。结果表明,饵料中大戟根茎样品含量为20%、15%时,对试鼠的毒杀率分别为60%和30%,死亡试鼠取食样品的最小量为1.71 g,相当于75.63 g/kg体重,平均155.60 g/kg体重,最大为309.58 g/kg体重;大戟茎叶对试鼠无毒杀作用。采用灌胃法测得大戟根茎对试鼠的致死中量(LD50)为19.56 g/kg,与饲料混毒法测定的死亡试鼠的最小取食量75.63 g/kg差别较大。以家鸡进行二次中毒试验,试验过程中无死亡现象发生。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张宏利等大戟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相似文献   

12.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41-13642
[目的]了解牡丹江城市鸟类所携带的人体病原微生物,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网捕法或巢捕法在各个区内捕获样品,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研究了分离自捕获样品的病原微生物。[结果]从捕获的麻雀、喜鹊、大山雀、金翅雀、家燕、红尾伯劳、鸽子等鸟类中分离出了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革兰氏肠杆菌、葡萄球菌、细小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不同鸟类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不同器官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分别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杆菌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培养基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培养一段时间后,来自肠道的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构建牡丹江市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旱地马铃薯连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宇  郭天文  张绪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36-5439
[目的]为改良马铃薯连作地块的土壤提供指导。[方法]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马铃薯连作0,3、5年的土样和该市渭原县会川镇马铃薯连作0,3、7年的土样为材料,考察马铃薯连作年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的影响。[结果]随马铃薯连作年限的增加,2地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连作年限间差异不显著;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Fe、Mn含量下降,Cu、Zn含量无明显变化;唐家堡地区土壤pH值呈增加趋势,会川地区土壤pH值表现为:连作3年〉连作7年〉连作0年。[结论]马铃薯连作打破了土壤养分平衡,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4.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刺儿菜中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更为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野菜资源,分析了刺儿菜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以牡丹江市西山野生的刺儿菜为原料,讨论了不同灰化温度对样品处理后各元素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刺儿菜中铁、钙、锌、钠、锰、镁、钾等元素的含量。[结果]采用灰化法处理刺儿菜样品时,灰化温度以500℃为宜,此时样品颜色为灰白色,灰化比较彻底。对刺儿菜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元素的含量进行研究,发现成熟期刺儿菜对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要高于生长期,且主要集中在根茎部位,成熟期刺儿菜全草中铁、钙、锌、钠、锰、镁、钾等元素的含量分别为8.72、410.77、1.54、21.44、0.73、6.24、432.73mg/100g。[结论]刺儿菜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且其中Ca、K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尾伯劳在牡丹江地区迁徙和繁殖规律。[方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植物园为观察点,于2004~2010年对红尾伯劳的迁徙和繁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红尾伯劳鸟于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抵牡丹江地区林中,迁抵后雄鸟首先选择占领地并与雌鸟共同营造巢穴,交配;产卵前雄鸟负责捕食哺喂雌鸟;雌鸟产卵完毕后开始孵化,12d后第1只幼鸟孵出,14d后全部孵出;幼鸟离巢后仍需亲鸟哺喂15d,大约25d后,幼鸟全身羽毛已长丰满。[结论]该研究为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玉兰  郑炜  应知伟  金超  邸继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5-10846
[目的]测定薤白中铁、钙、锰、铬、镍和铜的含量。[方法]以牡丹江市西山野生的薤白为原料,考察湿式消化法和干式灰化法对样品的处理情况,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薤白中铁、钙、锰和铬等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薤白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且其中的钙含量较高,为1.240 7 mg/g;铁的含量居中,为0.201 7 mg/g;锰、铬含量较少,而镍、铜则几乎检测不到。[结论]该方法具有省时、省力、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准确等优点,可用于薤白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蓬莱市酿酒葡萄园的肥力状况。[方法]在山东蓬莱市某酿酒公司的葡萄园中设置21个采样点,涵盖种植2~5年的不同质地土壤,每个采样点分0~20、20~40 cm土层取土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pH、容重。[结果]不同质地的土壤肥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0~20 cm土层中的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中的含量,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递减趋势。[结论]种植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越高,而土壤pH降低。土壤pH和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合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方法]引进北美高秋眠级苜蓿新品种在银川市西夏区进行麦后复种品比试验。[结果]参试品种WL712、WL656HQ、WL525HQ的鲜草产量和株高较高,而WL440HQ、WL525HQ、WL656HQ的平均茎粗较大。以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为主要参考指标,各参试品种均达到NY/T 1170—2006质量标准。[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西夏区麦后复种高秋眠级紫花苜蓿是可行的,以WL525HQ、WL656HQ和WL712表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夏瑀  戴建军  周连仁  王晓巍  马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81-15683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氮素水平以及3种种植方式。[结果]在玉米/大豆混作系统中的玉米表现出竞争优势,产量比单作玉米高0.36%~3.74%,而混作中的大豆产量比单作大豆降低了26.93%~46.90%。[结论]混作处理的总氮肥利用率和总产量均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整个混作系统表现出混作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