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菠杂10号菠菜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选育的早熟根茬菠菜一代杂种。表现耐寒、抗病毒病,在华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产量高,品质好。适于北京和华北地区秋播露地越冬或大棚越冬栽培,在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可作早熟菠菜栽培。亩产2500~4000公斤。中甘12号甘蓝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选育的极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抗寒性好,不易未熟抽薹,抗干烧心病。比“中甘11号”早熟5天左右,品质相近,适于我国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早春栽培。亩产3000~3500公斤。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85年开始,由上海农科院引进夏光甘蓝的少量种子,在抚州市蔬菜基地试种,面积在60亩以上,表现了较强的抗热性,外叶少,结球紧,整齐度高,定植后60天左右就可上市,单株净菜重0.5~0.75公斤,一般亩产在2500~3000公斤。1988年栽培面积达2000亩,典型产量达6175公斤。现将  相似文献   

3.
《蔬菜》1988,(3)
一、早熟秋甘蓝“中甘八号”“中甘八号”秋甘蓝是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选育出的杂交一代良种,该品种具有纯度高、生长整齐、长势强、生长快,结球早,比较耐热,抗芜菁花叶病毒,品质好等优点。正常栽培条件下,定植后65天就可上市,国庆节前即可供应新鲜的甘蓝蔬菜,其品质、口味、新鲜度均比外地调京甘蓝好。一般单球重1.5—2.0公斤,重的可达4公斤,亩产4000公斤左右。“中甘八号”增产潜力大,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其产量可  相似文献   

4.
商9509甘蓝系河南省商丘市瓜菜研究所于1995年利用两个优良自交不亲和系组配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适于晚秋和越冬栽培。据本所1996~1998年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晚秋栽培时商9509较同类品种争春增产12.5%;越冬栽培较争春早熟3~5d(天),增产15.0%。近2a(年)在河南中南部,山东荷泽、济宁,江苏新沂、淮阴,安徽淮北、淮南和阜阳等地多点示范,越冬栽培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较当地同类品种增产10%以上。商9509甘蓝属中早熟品种。株高30cm左右,开展度65cm左右,外叶8…  相似文献   

5.
春甘蓝改良式小拱棚栽培,、综合了改良地膜覆盖栽培和小拱棚覆盖栽培的特点,即采取双行沟栽,小拱棚覆盖,提高温度,并使畦内空间较大,昼夜温差变幅较平缓,这种栽培方式可大幅度促进甘蓝早熟丰产,据调查:定植后10天间,平均畦内气温比露地高3~4℃,有利于春甘蓝早期生长,提高单球重,增加亩产。1987~1988两年,在我县长子营等乡采取小拱棚改良覆盖春甘蓝栽培,亩产达3250公斤以上。比一般、栽培高27.7%。采收初期可提早到5月10日,比一般栽培提前7天以上。亩产值达1625元,比一般栽培提高72.9%。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早熟品种,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   

6.
紫红甘蓝是近年向国外引进的甘蓝新品种。从幼苗起至包球内外均是紫红色,较美观。表现耐肥、抗热、抗寒、抗病、抗逆性强、生长势快等特点。定植后65天即可收获,单棵重2.5~4公斤,亩产4000公斤、高达万斤。可炒吃、汤菜、凉拌和配菜等。由于其菜包球是紫红色,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故商品性极好。该种适应性广,春秋二季都可栽培,本人已试种了3年,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虹桥区塔桥吴阿柯于1986年3月栽植1.5亩的280株巨峰葡萄,采用棚架式栽培,共收2099.4公斤,折合亩产1366公斤;该村吴纪迁同期栽种1亩的142株巨蜂葡萄,采用棚篱架式栽培,共收葡萄1801.3公斤。根据观察产量越高,着色越差,含糖量越低。其中有9株单株果穗着色率在50%以下的平均株产为16公斤,而单株果穗着色率在80%以上的棚架式栽培平均株产7.5公斤左右,棚篱架式栽培平均株产9公斤左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为确保“巨峰”葡萄的品质,第二年的单株产量应控制在8~10斤左右,亩产1500公斤~1800公斤为好。  相似文献   

8.
1986年以来,我们选用“宁丰3号”黄瓜作大棚早熟栽培,比露地生产早9~15天上市,一般亩产达6600~7150公斤,亩产值可达3100元左右。一、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采用温床育苗,于2月中旬播种,催芽后播于育苗床内,两片子叶刚展开时  相似文献   

9.
‘伏绿'甘蓝是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伏秋甘蓝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在长江流域地区2月下旬到8月上旬均可播种栽培。在镇江地区播种的‘伏绿'甘蓝作夏秋栽培,每667 m^2定植3500株;全生育期92天,大田定植后55~60天即可收获;单球重2.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寒光一号甘蓝是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在上海地区做冬甘蓝和晚春甘蓝栽培。1993年,我县从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引进试种,经几年栽培观察,该品种表现丰产,单球重2.0—2.5kg,最大单球重4kg,亩产5000-6000kg。叶球坚实,不易型球,质优,食用口感好。抗逆性强,特别耐寒,可延后到寒露收获。较抗软腐病,耐贮,适宜高寒地区做晚秋甘蓝栽培,可部分替代京丰一号和晚丰甘蓝。 一、特征特性 寒光一号生长期120天以上、开展度70-75cm,叶色深绿,外叶13—15张,最大叶长40cm.宽38cm,叶球高球形,球径宽25cm,高18cm。耐寒性强。 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华香 《长江蔬菜》1990,(4):39-39,38
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番茄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5541公斤,最高亩产达10034公斤),证明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与单纯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相比,产量分别增加25~30%、30~40%和55~70%;成熟期分别提早10~15天、20~30天和40~50天;而且用工量也不多。现将其栽培  相似文献   

12.
1988~1991年,我们进行了西瓜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以下简称覆膜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3180公斤,最高亩产达4462公斤)。4年来的实践证明,西瓜覆膜栽培比不覆膜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增产30~50%(高的达70%),增收120~150%,亩产值达2000~2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7.二青皮莴苣 四川成都地方品种,在上海栽培已十余年。以晚秋和春季栽培为主,亦可作早秋栽培。植株高35~40cm,开展度45~50cm,茎长35cm左右,茎粗6cm左右,单株重200~300g。叶直立,呈卵形,叶色淡绿,茎皮为淡绿色。茎节密,茎较粗,肉为淡绿色。早中熟,喜温,夏、秋栽培不易抽苔,肉质脆嫩,叶清香,品质好。作早秋栽培的全生育期约为70~80天,一般产量为1500kg/667m~2。作春季栽培的全生育期约为190天,产量2000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1.“琼露”是早熟常规品种,适宜于小中大棚春,秋两季栽培,早春播种至成熟90~95天,夏播至成熟70天。采收的前期产量达60%以上。平均单株座果数1.12~2.74只,单瓜重3公斤左右。低温弱光照下易着果。一般亩产2500公斤左右,比对照增产10%以上。该品种皮薄,中心糖度10%以上,最高达13%。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胶东东端,春季温度回升迟缓,严重影响了早春蔬菜生产。因此蔬菜早熟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春甘蓝是我县春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春甘蓝早熟丰产栽培试验研究,把取得的经验用于大面积生产,有效地推动了甘蓝生产的发展。1988年甘蓝早熟丰产千亩田以上,一般亩产3250~425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以上。而且于5月中下旬即可上市、比往年提早上市近一个月,明显的调节了蔬菜淡季供应。亩产值  相似文献   

16.
大棚甘蓝具有栽培管理简单、省工、省肥、生长周期短等特点。棚膜可用2~3年,生产成本较低。一般亩产量可达2000~3O00公斤,亩收入3000~4000元以上。如再套种茄子、青椒等收入更高。现将我们几年大棚甘蓝栽培的技术作个介绍。一、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苗栽培的品种为中甘11号和中甘12号。在温室中育苗,播种期12月中旬。在播种前10天左右烤地,施足底肥,播种前1~2天打足底水。播种后覆0.3~0.5厘米的细土。苗期的温度管理:由播种到齐苗期间应提高昼夜温度,促进幼苗提早出土。播种后在畦面扣上小拱棚。幼苗出齐到第一片真叶  相似文献   

17.
张铁军  王德富 《蔬菜》1990,(6):26-26
早春大棚黄瓜套种甘蓝是利用甘蓝的抗寒性强,提早定植,可以在黄瓜未旺盛生长之前收获。这样既提高了大棚种植效益,增加收入,又可丰富早春蔬菜淡季市场.1987~1989连续三年我县长子营乡5亩早春大棚黄瓜套种的甘蓝,收获始期均在4月25日左右,“五·一”前基本收获完成。亩产甘蓝900公斤以上,亩产值1000~1200元。大棚春黄瓜套种甘蓝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中甘11号,是中国农科院育成的早熟甘蓝一代杂交种。1985年引入我县试种,表现生长势强,外叶15片左右,叶色深绿,叶球近圆形,包心早,球紧实,品质优良,冬性较强,定植后50天左右收获,5月下旬即可上市,月底大量供应市场,调节了蔬菜淡季的供应。试种亩产4350公斤,比对照迎春2550公斤,增产70.5%。1986年在白沙滩常家庄  相似文献   

19.
‘多纳夫’系国外豌豆品种,于1983年引入我县,作为冬、春季收获鲜豆角剥粒的蔬菜,破季栽培成功。几年田间测产调查,亩产鲜豆角550~850公斤,可剥鲜豆粒250~450公斤,或种子160—350公斤。 该品种适应性强,栽培简易,已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带大面积种植,是破季菜中的骄子,成为外销蔬菜的骨干品种之一。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品种特性:在四川盆地东侧边缘的奉节县,属于亚热暖湿东南季风型自然气候条件,‘多纳夫’鲜豌豆角的栽培,夏播110天,秋播180天左右。株高35~45厘米,直立,叶宽厚,分枝力强,开花白色,结荚位低;单株结荚4~8个,每荚…  相似文献   

20.
刘兴宽  沈正风 《蔬菜》1992,(5):23-23
春花菜的品种很多,而我这里介绍的是当前国内最理想的品种——龙牌110天春花菜。该品种叶长35厘米,宽16厘米,株高45厘米左右.开展度45×45厘米,花球洁白,结实重叠,一般花球重1~2公斤。“龙牌110天春花菜”在我地区11月上、中旬改良阳畦或阳畦播种育苗。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苗期一般110~130天),6月上、中旬上市,我场1990年引种试种,长势良好。亩产2000公斤,现把我场的栽培经验的要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