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膜甘蔗平均每公顷能增产14.11—37.86吨,增幅为18-60%,平均为53%,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能增创效益0.5万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4.21;地膜甘蔗同时能增加糖份0.35%,增糖效果达显著水平。地膜覆盖是一项费省效宏的实用技术,在适宜区、次适宜区旱地蔗、冬植蔗、早春植蔗的栽培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糖厂酒精废液配制的液体肥在甘蔗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糖厂酒精废液配制成液体肥能减少废液的排放污染,同时使废液资源化,变成肥料得以充分利用,其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表明,7.5t/hm^2、15t/hm^2和22.5t/hm^2的肥料施用量下,蔗茎较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4t/hm^2,5.915t/hm^2和7.543t/hm^2,增产率达3.29%~10.34%;分别增糖0.99t/hm^2,1.165t/hm^2,1.368t/hm^2,增糖率为10.18%~14.07%,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多点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结合地膜覆盖建立了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并于2005年在广西6个不同蔗区进行新植和宿根蔗不同酒精废液施用量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个施用酒精废液的处理(45、75、105t/hm^2),甘蔗平均产量分别为92.3、102.5、93.7t/hm^2,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1)增产13.24%、17.55%和14.92%,比常规施肥处理(CK2)增产7.66%、11.75%和9.25%;甘蔗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66%、14.85%和14.83%,分别比CK1提高0.06%、0.25%和0.23%,比CK2提高0.11%、0.30%和0.28%。表明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t/hm^2的处理效果最佳。推广酒精废液直接还田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既可增产增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消除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蔗新品种桂糖03-2287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为其在甘蔗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和2012~2013年度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点桂糖03-2287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以及生产试验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桂糖03-2287第1、2年新植平均甘蔗产量分别为100.00和106.67t/hm^2,兮别较对照增加10.58、12.47t/hm^2;从11月到次年2月份,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46%和13.77%,较对照低0.43和0.47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3.31、14.70t/hm^2,分别比对照增加7.5%和10.3%。宿根平均甘蔗产量为113.37t/hm^2,较对照高23.8%;平均蔗糖分为13.99%;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比对照增加19.6%。在生产试验各试点中,桂糖03—2287的甘蔗产量均比对照ROC22高,平均较对照增加9.6%。[结论]桂糖03-2287在新植和宿根中,较当前的主栽甘蔗品种ROC22更为高产、稳产,单位面积产糖量更高,新植蔗的蔗糖分比ROC22略低而宿根蔗无明显差异。应属一个中晚熟优良甘蔗品种,可在广西甘蔗生产上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宿根蔗是指上造甘蔗收获以后,留在蔗地上蔗蔸(头、桩)的蔗芽萌发培育成新的一造(季)甘蔗,又称老根蔗、老蔸蔗。甘蔗是龙州县的支柱产业,目前,龙州县种植面积35300hm^2左右,其中宿根蔗面积占总面积50%左右。因此搞好宿根蔗的栽培管理,对促进甘蔗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龙州县农技部门通过指导农民在宿根蔗地覆盖地膜提高了宿根蔗的出苗率、减轻霜冻为害,使得每667m^2产值在原有基础上多增0.8~1t,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甘蔗覆盖滴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覃塘区大岭乡金沙试验点覆盖滴灌比滴灌增收原料蔗30.75t/hm^2,增产33.7%;独山试验点覆盖滴灌处理比滴灌处理增产14.70t/hm^2,增产15.3%,可大面积推广甘蔗覆盖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及示范基地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地膜覆盖平均单产达42660kg/hm^2,产值达40950元/hm^2;比白色地膜覆盖增产6375kg/hm^2,增产17.6%。比露地增产15480kg/hm^2,增产57.0‰黑色地膜比白色地膜覆盖产值增加6120元/hm^2,比露地产值增加14860.5元/hm^2,较露地净增产值3235.5元/hm^2。黑色地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0.078-3.080个百分点,在马铃薯淀粉积累的关键时期,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0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社会有效供给增加。2003年完成粮食总播种面积84.8万hm^2,比2002年减少4.16万hm^2,预计总产439万t,比2002年增加18.23万t,增4.3%;油料播种面积8.4万hm^2,比2002年减少900hm^2,预计总产27.5万t,比2002年增加0.4s万t,增0.8%;瓜菜播种面积17.6万hm^2,比2002年增加7600hm^2,预计总产838.8万t,比2002年增加36.3万t,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27万hm^2,比2002年增加5300hm^2,预计总产745.9万t,比2002年增加26万t,增3.6%;  相似文献   

9.
甘蔗伸长期两次喷施“蔗丰灵”,能促进蔗茎伸长增组,有效茎数比对照多7020条/hm^2,蔗茎产量增加15.2%,蔗糖分增加0.66%(绝对值),同时提高蔗农和糖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陇东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雨增墒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地区1992年引进“旱地地膜集流增墒覆盖法”后,即将其与当地推广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并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平凉地区旱地玉米种植的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取得了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该技术22.1万hm^2,较常规地膜玉米(微弓垄型或宽平垄播种法)增产900.5kg/hm^2,增产率13.7%。其中2000年示范推广5.004万hm^2,占当年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的74.5%。该技术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作用外,最明显的效果在于能集流增墒,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克服了早春常因干旱而不能按时播种的困难,并且能保证苗全苗齐。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甘蔗田间试验对减量施肥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和增收的效应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甘蔗的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农民常规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45%肥料及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均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减量施肥的产量达到97.54t/hm^2,增产6.99%,利润增加8574元/hm^2;有机一无机配合施用的蔗茎产量达到115.29t/hm^2,增产26.46%,利润增加13709元/hm^2。  相似文献   

12.
液体生态地膜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液体生态地膜对玉米育苗和移栽后生长发育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液体生态地膜能促进苗床玉米出苗、提高出苗率,促进大田玉米生长、提高玉米生物产量,玉米鲜果穗产量平均14.274t/hm^2,与对照区相比增产幅度达1.5%~6.2%。液体生态地膜对提高土体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减少畦面蒸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郭仁  李欣 《宁夏农林科技》2013,(6):155-156,158
为了研究有机肥对玉米水分生产率及产量的影响,在彭阳县中部河谷残塬区老牙村淤绵土上进行地膜玉米施用有机肥试验;以降低耗水系数,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产增效。结果表明,在施N素219kg/hm^2,且基、追施各占60%和40%的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可相应提高水分生产效率0.11—0.24kg/(mm·hm^2),增产6.5%-10.6%,增收1200.2~1946.7元/hm^2。  相似文献   

14.
甘蔗专用复混肥的应用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甘蔗的营养特点及广西土壤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多点配方施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研制甘蔗专用复混肥(N:P2O5:K2O=13:5:8—26%),2000-2001年连续两年在灵山、防城、上思试验,与一般复合(混)肥比较,蔗茎增产5.53%~8.82%,每hm^2增收867-1668元,蔗茎糖分提高0.46%-0.66%(绝对值)。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不同用量混配肥在日光温室茄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肥30t/hm^2的基础上,以施N750kg/hm^2,P2O5 375kg/hm^2,K2O 750kg/hm^2处理的茄子产量最高,达100372.0kg/hm^2,较对照(不施化肥)增产108.9%;而再继续增施混配肥时,茄子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临潭县旱区春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潭县旱区对春小麦采用地膜沟穴播、平膜穴播、垄断侧沟播、露地条播(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下的春小麦出苗期、成熟期均比露地条播提早,幼穗分化期延长,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表现好,在3种覆膜方式中,以地膜沟穴播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3%;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0.1%。以地膜沟穴播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为4250.3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40.7%,比平膜穴播提高效益38.0%;平膜穴播经济效益次之,纯收益为3100.5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2.7%。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隆德县进行的马铃薯施氮试验表明,在施有机肥15 t/hm^2.P2O5 90 kg/hm^2,K20 60 kg/hm^2 的基础上,施氮可增产24.0%~39.6%。建议在降水适中年份,马铃薯施纯氮量以160kg/hm^2左右为宜,产量可达35662.0kg/hm^2,可增加纯收入5485.15元/hm^2。  相似文献   

18.
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蓖6号是以哲LmAB4为母本,青塔为父本选配的两系中早熟蓖麻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1997~1999年产比、鉴定试验,平均单产2003.0kg/hm^2,比对照哲蓖3号增产51.1%:2000~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达2706.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50.01%、比哲蓖4号增产36.8%;2001-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达2673.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33.4%、比哲蓖4号增产31.2%。区域试验中最高单产达3639.5kg/hm^2,生产试验中最高单产达4653.0kg/hm^2.大面积试种,最高单产达3453.0kg/hm^2。2003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蓖6号。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复合性营养型的化学催熟剂—甘蔗增糖增产剂在我县蔗区应用的可行性,在1994/95年榨季实施400公顷示范推广经验上,1995/96年榨季继续推广666.7公顷,每公顷用4500ml增糖增产剂兑水750kg进行喷施,30天后调查表明:可增加甘蔗蔗糖份1.35%,田间锤度增加2.24%,每公顷增产蔗茎6291kg,增幅达9.4%。大机压榨甘蔗蔗糖份增加0.71%,重力纯度增加0.104%,还原糖下降0.12%。每公顷新增经济收入3087元,项目新增经济效益190.6万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