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6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分5组,前4组池塘为试验组,每组三个池塘,第5组为空白组,各试验组投放不同规格的草鱼苗种,每个试验组各池投放不同密度的草鱼苗种。结果显示:在草鱼苗种密度450~50尾/hm2的情况下,草鱼投放为530g/尾时,养殖利润53 085元/hm2,产出投入比1.94;比规格为760g/尾的池塘利润高13 42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2;比规格为253g/尾的池塘利润高22 17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33;比规格为107g/尾的池塘利润高45 54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78;比空白组的池塘利润高38 94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66。  相似文献   

2.
选择20个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分为四组,每组5个池塘,分别为设U型隔离网混养黄金鲫、鲤鱼,没有隔离网混养黄金鲫、鲤鱼。结果显示:设置U型隔离网混养对虾、黄金鲫池塘,对虾产量为3 672kg/hm2,池塘产值284 019元/hm2,利润105 588元/hm2,产出投入比1.59;比无隔离网组对虾产量高2 197.5kg/hm2,利润高61 510.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32。设置U型隔离网混养对虾、鲤鱼池塘,对虾产量为3 519kg/hm2,池塘产值236 440.5元/hm2,利润105 336元/hm2,产出投入比1.80;比无隔离网组对虾产量高2 214kg/hm2,池塘利润高80 227.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58。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寒山区鲤鱼和罗非鱼稻田养殖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了鲤鱼和罗非鱼分别单养以及不同比例混养模式的产量、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养殖模式,A组(鲤鱼35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总收入为1 22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25;B组(罗非鱼350尾/亩)总收入为1 3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1.72。采用混养模式,E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00尾+鲤鱼150尾)的总收入为2 013元/亩,利润为1 6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4.28,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F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50尾+鲤鱼100尾)的总收入为1 666元/亩,利润为1 257元/亩,产出投入比为3.07;D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50尾+鲤鱼200尾),总收入为1 760元/亩,利润为1 30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89;C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00尾+鲤鱼250尾)总收入在混养组中最低,为1 507元/亩,利润为1 084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56。在所有试验组中,产出投入比最低的是单养罗非鱼组(1.72),最高的是混养E组(4.28),产出投入比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F组D组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4.
刘义新  白禄军 《河北渔业》2007,(7):39-39,56
0.4hm2池塘放养规格为5.0cm的土鲶(Silurus asotus)夏花鱼苗,密度4.5万尾/hm2。经92d饲养,平均规格405g;产量11 846.25kg/hm2;饵料系数3.50;利润8.0万元;投入产出比1∶2.47;出塘率65.0%。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泥鳅在江西省赣中山区池塘中的养殖特性,开展了山区池塘台湾泥鳅养殖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4~5 cm苗种,密度为80000尾/667m~2,经117 d的人工养殖,平均规格为12.16±2.17 g,产量为1072 kg/667m~2,成活率为82.6%,利润为7730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 cm苗种,密度为120000尾/667m~2,经127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1.78±2.43 g,产量为1193.5 kg/667m~2,成活率为76.7%,利润为7253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cm,密度为150000尾/667m~2,经115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0.25±1.95 g,产量为1202.7 kg/667m~2,成活率为78.7%,利润为704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草鱼池塘养殖生产成本,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示范推广作用,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开展了草苗种、泥鳅池塘双主养模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1/15 hm2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2000尾,放养2000尾/kg的草苗种4000尾的养殖模式,以及每1/15 hm2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8000尾,放养2000尾/kg的草苗种5000尾的养殖模式,产出投入比均较高,而后者因投入资金少,效益高更容易被养殖者接受,更容易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4条养殖槽开展不同密度加州鲈养殖试验,池塘面积25×667 m~2,养殖槽规格均为长22 m、宽5 m、深2.5 m,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50 g/尾的加州鲈苗种20 000尾、30 000尾、40 000尾、50 000尾,同时在养殖槽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200kg。采用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式,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条养殖槽商品鲈鱼产量分别为9 093 kg、12 699 kg、15 792 kg、17 289 kg;鳙鱼、白鲢共产出1 880 kg;4条养殖槽利润分别为74 548元、117 304元、138 722元、120 644元;利润率分别为46%、54%、51%、36%。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河蟹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经过清塘消毒、建设防逃设施后,科学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在池塘内移植水草并投放螺蛳、鲢鳙鱼、银鲫,每1/15hm2投放平均规格100~200只/kg河蟹1000只。经过7~8个月精心饲养,成蟹回捕率70%,平均规格达125g/只,成活率为70%。总产值93700元,投入总成本30 100元,总利润63 600元,每1/15hm2利润3 180元,投入产出比1∶3.1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了在80∶20养殖模式池塘中应用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效益及经济效益。试验塘两口,面积均为0.13hm2,水深为1~1.3 m,放养平均体质量242g的鲤鱼0.42kg/m3,160g鲢鱼和330g鳙鱼0.07kg/m3。处理组鲤鱼投喂添加微生态制剂Ⅰ和Ⅱ(每千克饲料各5mL的饲料,对照组鲤鱼只投喂同样颗粒饲料。40d和80d的养殖试验表明,处理组鲤鱼的平均体质量(627g)高于对照组鲤鱼(565g),质量增加量(8961.67kg/hm2)较对照组(6319.80kg/hm2)高2641.87kg/hm2,增加41.8%;处理组滤食性鲢和鳙质量增加量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池水氨氮含量低,pH值正常,溶氧量高;饲料系数(饲料成本)比对照组低7.8%;处理组鱼总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36 888.90元/h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2只5 m×5 m×2.5 m无结节PE封闭式网箱,投放平均尾重0.24 g、全长70~100 mm翘嘴红鱼白苗种计1.1万尾,放养密度为220尾/m2;经304 d饲养,平均尾重达到200 g,最大个体350 g;群体净增重43.98倍,饲料系数1.51,成活率92%,净增产1 979 kg,利润801.60元/m2,投入与产出之为1∶2.94。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35 g/尾的1冬龄赤眼鳟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混养部分鲢、鳙、黄颡鱼鱼种和青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 d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0.41 kg/尾,平均单产5 839 kg/hm2,平均养殖净利润34 586元/hm2.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在本所试验渔场利用8个池塘(计180亩),进行中蛋白颗粒饲料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生产试验。试验目的在力求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索适合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培育100g 以上鲤鱼种的生产途径。本试验最高鱼产量425kg/亩,最低319kg/亩,平均343.69kg/亩。鲤鱼种平均规格110g/尾,最大的2号池塘平均规格145g/尾,最小的8号池塘平均规格97.5g/尾。鲤鱼占85%以上,饲料平均价格1.36元/kg,饵料系数1.65,投入产出比1:1.898。据我省多年来养鲤实践,用颗粒饲料高密度驯化亩产500kg 的池塘,鲤鱼增肉倍数一般为8左右,放养50g 左右的鲤鱼种很难达到750g/尾。因此,培育100g 以上大规格鲤鱼种势在必行。我所研制的鲤鱼中蛋白颗粒饲料,经饲养鱼种试验,在1992年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子代大眼幼体在山东微山湖地区的池塘养殖效果,2019年在微山湖扣蟹基地将2种大规格河蟹亲本(规格Ⅰ:雌190~210 g、雄280~300 g;规格Ⅱ:雌240~260 g、雄330~350 g)所产的大眼幼体饲养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生长情况、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1)在相同的养殖管理下,规格Ⅰ组扣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规格稍低于规格Ⅱ组,但2组扣蟹的最终规格并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最终养殖性能无显著差异,大眼幼体到扣蟹阶段的成活率约为22%,非早熟扣蟹产量约为300 g/m2,饲料系数为2.1,饲料成本约为13元/kg;(3)从非早熟扣蟹的体质量分布看,规格Ⅰ组中体质量在4.00~5.99 g和8.00~9.99 g的比例显著高于规格Ⅱ组,规格Ⅱ组中体质量<4.00 g、6.00~7.99 g和>10.00 g的扣蟹比例高于规格Ⅰ组,2组扣蟹体质量占比最高的均为4.00~5.99 g;(4)就养殖成本而言,规格Ⅱ组购买大眼幼体的费用高于规格Ⅰ组,饲料、苗种、池塘租金和人工费用为4项主要的投入成本,占总投入的80%以上,但规格Ⅱ组扣蟹的销售价格高于规格Ⅰ组,因此其最终利润及投入产出比都高于规格Ⅰ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微山湖地区开展大规格亲本子一代大眼幼体的扣蟹池塘养殖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贺红川  任旺 《水利渔业》2007,27(3):57-58
探讨了华鲮的池塘成鱼养殖模式、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过程中,与放养大规格鱼种的养殖模式相比,采取放养4~5?鱼种一次性育成成鱼的养殖模式效果更佳,放养密度为75 000尾/hm2时,在所有试验组中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而采取前种模式养殖,在放养规格为26.3g/尾、放养密度为22 500尾/hm2时,获得的单产较高,经济效益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夏开来 《水利渔业》2007,27(3):48-48
4口养殖池塘,总面积13 340 m2,进行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投放1.6~1.7 cm的鱼苗24.4万尾,培育10个月,收获鮰鱼苗4 624 kg、16.57万尾,最大个体尾均重44.64 g,支出合计48 740元,总计产出80 398元,纯利润31 658元,单位面积纯利润2.37元/m2,投入产出比1∶1.65。  相似文献   

16.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鮑)(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 d的试验,单产13 542 kg/hm2,利润72 850元/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鮑)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 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鮑)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利用我省内陆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在黑龙港流域盐碱水域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从着重调节盐碱水域钾钠钙镁离子入手,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再集成苗种选购、池塘处理、水质调控、饵料饲喂、病害防控等技术,达到精养高产的效果。2018年1.58hm2精养池塘总产对虾3 643kg,其中最高单产池单产4 117.5kg/hm2,虾体规格平均40尾/kg,最高虾体规格池塘平均规格达26尾/kg;平均收入达136 605元/hm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的广泛推广,象山县高塘岛乡133 hm2海水池塘推广了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技术.由于梭子蟹苗种于原池已经适应了池塘环境,因此原池养殖十分顺利,近三年连续获得成功,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900~1 125 kg/hm2,再加上混养的脊尾白虾和缢蛏,平均产值达到12万元/hm2左右、利润达到6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利用池塘养殖水体资源,提高淡水养鱼经济效益,笔者于2010年~ 2011年在盘锦市大洼县喜峰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0.4hm2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两年的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10年产出商品鲤鱼7435kg、花白鲢1616kg、鲤鱼苗种3336kg,2011年养殖效益比2010年提高8.7%,年平均效益为0.72万元/亩.现将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北方池塘驯化养鲤高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黑龙江省肇源县肇源镇兴安村陈功林,采取池塘驯养鲤鱼,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他池塘驯化主养鲤鱼面积280亩,其中鱼种50亩、成鱼230亩,以80∶20放养模式为主.鱼种池共放养鲤鱼夏花鱼种20万尾,鲢、鳙、草鱼夏花鱼种6万尾;共投喂鲤鱼苗种饲料43吨;共产鲤鱼秋片鱼种3.1万kg,鲢、鳙、草鱼秋片鱼种0.75万kg.成鱼池放养鲤鱼春片鱼种2.9万kg、规格2.5 ~ 3.5kg/尾,鳙鱼春片鱼种2850尾、规格1~ 1.5kg/尾,鲢鱼种9000尾;共投饲料60吨;共产鲤成鱼17.5万kg、平均规格为5.5kg/尾,其中鳙鱼1.54万kg、鲢鱼2.9万kg.总投资230万元,总收入275万元,总盈利45万元,平均亩盈利1607元.以下介绍其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