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浅圆仓机械通风过程中存在的通风死角严重、通风时间长、水分损失严重、通风均匀性差、通风能耗高等问题,我库对通风工艺进行了改进。常规机械通风将平均粮温降至目标范围内后,再利用两台离心风机配合单管风机对浅圆仓进行内环流均温通风,充分利用四周粮堆冷源,均衡中心部位的高温粮。较好地解决了浅圆仓常规机械通风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季节入库14.2%~15.4%的高水分玉米,通过利用离心风机就仓通风降水、谷物冷却机通风降温、高浓度磷化氢防霉抑菌熏蒸等措施处理,实现了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3.
冬季,使用谷物冷却机对浅圆仓储存玉米进行冷却通风试验,探索在华南地区气候特点下,浅圆仓储存玉米的冬季保水降温通风方法。结果表明:粮堆温度降到了16.0℃左右,达到了准低温储粮的要求;粮堆的高温点消除,明显降低了粮层温差,粮温均衡;平均单位能耗0.18kW.h/(℃.t),远低于浅圆仓冷却通风E≤0.65kW.h/(℃.t)的要求,通风降温效率高;较好地保持了储粮的水分,平均水分变幅为-0.1%~0.0%,达到了保水通风的目的,提高了储粮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浅圆仓内储藏的小麦进行谷物冷却机冷却通风处理,实时检测入仓冷空气的温湿度、粮食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探索谷冷机在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通过谷物冷却通风可迅速有效地降低储粮的温度,并减少粮堆内的温差和水分梯度,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低温季节浅圆仓机械通风对粮食水分的影响。实践表明,使用离心风机采取压入式机械通风会对粮堆水分造成0.5%左右的损失,尤其是粮堆底层的水分降低十分明显:而对一定高度以上的粮食水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12座浅圆仓内进行进口大豆二年保管实践,采用机械通风降温、谷物冷却机补冷、空调控温、单管风机局部处理等综合控温储粮技术,通过分析保管周期内粮情、品质变化及相关损耗、费用情况,总结控温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保管进口大豆中的优势和应用要点。试验表明,应用综合控温储粮技术可以使浅圆仓中保管的进口大豆长期处于准低温的安全储藏状态,达到延缓品质劣变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通风法,将试验仓型分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区域,研究两种仓型对高水分稻谷通风降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钢板仓降水能力优于浅圆仓。通风一个月后,钢板仓稻谷平均水分由16.5%降至14.9%;浅圆仓稻谷平均水分由15.9%降至15.5%。四个区域中,两种仓型东部两区的降水效果均好于西部两区。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央储备粮镇江直属库2010年浅圆仓的通风情况,通过大功率离心风机、小功率轴流风机、小功率离心风机等几种风机在整仓通风中的使用,对整仓粮温及局部高温的实际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在大型浅圆仓通风降温中风机的选择及搭配的具体办法。对浅圆仓通风降温的实施及降低各项费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华南地区10幢高堆浅圆仓连续4年的数据跟踪,探索华南地区高堆浅圆仓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效果和粮温、水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大功率风机通风效果显著,使用小功率风机的单位能耗明显低于大功率风机;通风结束时平均粮温低于18℃小麦即可安全度夏;小功率风机通风有利于小麦水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桂中地区的气候特点,对高粮层的浅圆仓采用轴流风机与离心风机混合通风或单独使用四种通风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浅圆仓适合前期轴流风机结合后期离心风机混合通风,功率大的离心风机比功率小的通风效果要好,如果减少离心风机的使用数量,在达到降温目的的同时,也能在节能降耗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水分玉米就仓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粮仓绿色多功能处理机对无地上笼或地槽等固定式通风设备的老结构房式仓储存的高水分玉米进行就仓通风降水处理,结合臭氧防霉技术工艺,达到安全降低粮食水分,充分提高粮食保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万拯群 《粮食储藏》2008,37(2):13-14
为了解决花生过夏安全储藏问题,采用块状生石灰为吸湿剂,以"二合一小药袋"为缓释熏蒸剂,以五面密封为气调手段,进行了花生的低湿密闭储藏,以低湿为主导,使花生较长期处于低湿、低氧、低药的条件下,取得了安全过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粮食水分检测系统在储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华  张福年  陈德发  刘强 《粮食储藏》2006,35(1):49-49,52
介绍了粮食水分检测系统在我库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快速检测粮食水分,帮助准确掌握粮情,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优点,值得在储粮行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麦粉储藏期间水分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将小麦粉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模拟储藏试验,研究了储藏过程中小麦粉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粉在储存一段时间后水分可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方差分析得出储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对小麦粉的水分有显著影响,且水分与储藏湿度和温度呈显著二元线性关系(Y=a+bX1+cX2)。将小麦粉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比较分析得出,小麦粉储藏时应控制水分低于14.0%,储藏条件控制为:湿度〈70%,温度〈20℃。  相似文献   

16.
高大平房仓入库高水分晚籼稻谷通风降水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大平房仓入库高水分晚籼稻谷,在粮堆达到设计堆高,并完全压住一个通风孔的风道后,采用离心风机压入式通风降水。其它通风孔照此法依次进行。选择气温在19~25℃之间、气湿〈70%RH时进行通风,能将16%以内的水分降到13.5%以内,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节约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储粮粮堆由于气候原因存在一个巨大的"冷心",冷心的主要应用方式为膜下环流均温控制和缓式通风上调冷心控粮温,这两种方式都是利用冷资源进行的粮温控制。而目前的粮堆增湿方式主要为湿膜机增湿和各种调质机增湿,利用"冷心"增湿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利用冷心增湿,内结露现象很严重,而且容易出现局部水分偏高现象,且违反机械通风操作规程1。但通过缓式通风的精确掌握和粮堆增湿理论的精确控制,大胆试验,事实证明冷心内结露增湿方式是可行的。试验将出仓前平均水分13.5%提高到最高14.8%,平均水分14.1%,达到试验预期目的。试验仓出仓验证实际增量21.05t,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8.
高水分大米度夏保藏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小坚 《粮食储藏》2002,31(5):21-23
在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了高水分大米安全过夏试验,结果表明,用磷化铝常规(5g/m^3)+缓释(5g/m^3)等3种化学保藏方法均可使水分含量为14.1%-14.6%的大米安全储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水分的高低,对新收购的高水分玉米分别储存在露天囤和高大平房仓中,将露天囤里的玉米通风降水后转入高大平房仓储存,再对玉米通风降温,并采取仓房密封、悬挂防晒网、空调控温等配套措施控制粮温,期间采取磷化铝多次补药熏蒸杀灭粮堆内害虫及霉菌,使玉米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湿地区浅圆仓大豆气调储藏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翁胜通 《粮食储藏》2010,39(5):26-28
探讨了氮气气调储藏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对进口大豆保管中杀虫、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豆仓实施气调储藏杀虫效果理想,避免或减少熏蒸,推进大豆实现绿色储藏,但防霉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