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揭示小麦叶与非叶器官抗氧化系统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特征,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耐热性差异机制,以小麦强耐热品种石家庄8号和弱耐热性品种河农341为材料,于灌浆期用塑料膜搭棚进行增温处理(花后第8天至第22天),研究高温胁迫对旗叶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旗叶和非叶器官中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高温处理下,两品种Pn比正常温度下(对照)低18.7%~24.9%,叶绿素含量低5.7%~6.2%;旗叶、旗叶鞘、穗下节、颖片和籽粒的MDA含量和Pro含量均升高,其中MDA升高幅度为旗叶非叶器官,Pro升高幅度为非叶器官旗叶。旗叶、颖片、籽粒的SOD活性和旗叶、旗叶鞘、籽粒的CAT活性以及旗叶、旗叶鞘、颖片的POD活性在高温胁迫初期即诱导增强,而其他器官的抗氧化酶活性则在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诱导增强,之后随着高温的持续各器官抗氧化酶活性多表现为低于对照,高温解除后旗叶鞘、穗下节、颖片的SOD活性和旗叶、颖片、籽粒的POD活性有恢复迹象,高温对其他器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所有器官的CAT活性造成不可逆影响;总体来看,非叶器官持续抗氧化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叶片。石家庄8号叶与非叶器官细胞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河农341,显示其整株耐热性强于河农341,这是石家庄8号在高温胁迫下产量下降幅度低于河农341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认为,非叶器官在小麦适应灌浆期高温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和穗梗韧皮部汁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穗梗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增加旗叶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并导致氨基酸组分的明显变化,旗叶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除精氨酸(Arg)外均显著提高,穗梗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起垄栽培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栽培可以提高灌浆初期小麦旗叶及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灌浆后期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但不同基因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起垄栽培可以显著提高藁麦8901和郑麦975子粒蛋白质含量,而对弱筋品种豫麦50号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辉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7,33(12):2021-2027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的影响。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分对冬小麦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不同水处理下的冬小麦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产量较高;在水分充足条件下,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产量较高。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渗透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冬小麦对水胁迫的适应性主要通过渗透调节机制来实现。水胁迫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耐旱性较强的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小。随着水分的减少,冬小麦叶片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水分胁迫下,耐旱性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叶片SOD酶具有较高活性,且随水分胁迫加强提高较快。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份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气孔导度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但是,轻度胁迫与水分适宜处理之间,上述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这就为节水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源库改变对小麦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不相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源库改变对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千粒重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库改变明显影响着子粒蛋白质和千粒重,而对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不大;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对源库变化的反应不同;千粒重的增减因品种而异;面筋的沉积主要受库的限制;旗叶在产量和蛋白质形成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0,(7)
以新春6号和新春31号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灌浆初期模拟高温胁迫,在高温胁迫下对小麦进行喷施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处理,监测小麦籽粒灌浆动态、高温处理后的旗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分析外源Spm和Spd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显著抑制,外源Spm和Spd显著促进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旗叶POD和CAT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抑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外源Spd在喷施前期(花后13 d)对籽粒灌浆的调节效果优于外源Spm,此后外源Spm的缓解效果始终优于Spd。说明外源多胺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与其调控叶片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有关,不同类型多胺在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抑制上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温逆境胁迫对油桃生理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79-84
为分析油桃的耐热特性,为耐热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以‘早红珠’油桃嫁接苗为试材,研究不同高温胁迫对植株形态特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植株形态特征产生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和持续,受害指数加大,33℃和39℃高温胁迫对植株生长影响小,45℃高温胁迫3d后植株热害症状明显;高温胁迫下,植株生理指标呈规律性变化,随着温度升高,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降低,且随着胁迫持续下降幅度越大;除胁迫初期外,丙二醛(MDA)含量呈微增-减少-增加趋势;脯氨酸(Pro)含量逐渐增加,但45℃高温条件下,随着胁迫延长其含量急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持续缓慢升高,除45℃高温处理第3d外,其活性在其他处理时增幅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39℃处理时达峰值;高温下植株受害指数与Chl、Car、MDA、Pro、SOD及CAT等生理指标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2个耐热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用塑料薄膜制成增温棚,分别于花后8~10 d (T1)和花后15~17 d (T2)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的旗叶内活性氧防卫系统能更有效地启动,使膜脂过氧化水平有所下降,而T2处理造成的伤害不可恢复。花后28 d,与藁城8901相比,山农1391各处理MDA含量较低。T1处理的SOD和CAT活性明显上升,但CAT活性的上升期晚于SOD,它们协同起保护作用,延缓旗叶的衰老,其中山农1391SOD活性的上升幅度较大,而且CAT活性的恢复性增加的能力较强;T2处理的SOD活性未见上升,甚至有所下降,CAT活性虽然高于对照,却未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表明SOD在酶保护系统中起核心作用。T1处理降低了POD清除H2O2的能力;T2处理的POD活性大幅上升,可能对叶片起到了伤害作用,加速了旗叶的衰老。因此,小麦的耐热性随花后生育进程而下降,应特别加强灌浆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减轻高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子粒含硒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壮丰安对冬小麦春生叶生理功能的调控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运华  刁家连 《作物学报》1998,24(6):984-989
试验以京冬6号和京冬8号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冬小麦春生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使春生1-5片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减少,控制了冬小麦前期旺长;使旗叶长度,宽度及叶面积增加;使叶片叶绿素总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叶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使叶片综合性状得到改善,促进灌浆,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1997~1999采用2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于花后测定多项生理指标,研究探讨深耘断根提高冬小麦粒重的机理。结果表明:花后深耘断根处理的“源”活力高。深耘断根可推迟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峰期、延缓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延缓功能叶衰老、使根系发育良好、活力提高。深耘断根处理增强籽粒“库”活力。可使籽粒SS(蔗糖合成酶)活性加大、穗部ATP含量提高。深耘断根提高旗叶SPS(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强化光合产物转化。深耘断根保持了小麦长时期高强度灌浆。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章初步提出了冬小麦深耘断根增加粒重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花后渍水高温交互效应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渍水和高温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育中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2009—2011年连续2个生长季盆栽烟农19,在籽粒形成期(花后5~8 d)和乳熟期(花后15~18 d)分别设渍水(土表水层1 cm)、高温[昼(35±2)℃/夜(25±2)℃]和渍水+高温处理,探讨了渍水和高温双重胁迫对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高温、渍水+高温逆境均显著降低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增加胞间CO2浓度(Ci);同时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但对成穗数影响不显著。渍水和高温胁迫对旗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从产量平均相对受害率看,其影响为渍水+高温逆境(37.7%)>渍水逆境(21.1%)>高温逆境(17.6%),而胁迫时期的影响为籽粒形成期(30.8%)>乳熟期(20.1%)。渍水和高温的交互效应显著,且籽粒形成期逆境不良效应显著大于乳熟期。  相似文献   

16.
钾营养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于振文  张炜 《作物学报》1996,22(3):305-312
盆栽砂培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钾不足使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增高,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旗叶光俣速率下降,加速衰老。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对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