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季高温常伴台风暴雨,当台风暴雨过后,对虾养殖环境常出现突发性变化,养虾池塘的各种理化因子会发生很大变化,对对虾产生很大刺激。因此,暴雨后最容易发生虾病,没有预先防御,会给整个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今年暴雨活动频繁,有关气象部门预报,今年台风次数会比往年多,强度也较大,更应引起格外的注意,做好虾病防治工作,减少损失,了解暴雨后对虾发病的原因及做好预防的措施,对夺取对虾养殖成功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天气变化时虾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连续阴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夏季是南美白对虾养殖最重要的时期,夏季养殖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年养殖生产,甚至关系养殖的成败。一、阴雨天气引起虾应激的原因1.盐度变化暴雨、雷阵雨以及长时间连续降雨,由于所降的纯淡水较轻,停留在水体的上表层,使水体的表层盐度瞬间大幅度下降。盐度变化易引起对虾的应激,  相似文献   

3.
在养虾过程中,暴雨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一般在春、夏季出现的暴雨较多,暴雨对虾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虾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的瞬间改变,雨后极易使养殖虾暴发病害,也是我省今年第一季养殖虾发生大面积死亡的重要原因,教训尤为深刻。暴雨造成对虾的  相似文献   

4.
每年华南地区的雨季,是该地区虾病的多发季节.做好雨季的防治工作,对广大虾农,对发展对虾养殖业有重摇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养虾体会,谈谈雨季防治虾病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常袭击华南沿海,气温起伏较大,致使水温变化大,在两广、海南沿海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不少出现虾病,海南的东北部病情更为严重。虾死亡较多。南美白对虾要求在水温稳定环境中生长,水温变化大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河口地带的虾池,每当较长时间的暴雨后,盐度较低都会出现较多病死虾现象,如湛江官渡一带,在2002年6月份也出现此况,说明水质稳定很重要。病死虾主要是白斑综合症、红体病和弧菌、聚缩虫病等。养殖斑节对虾多出现弧菌病(如红腿、烂眼或黑鳃等),由此引起白斑综合症出现死亡,严重者会大量死亡,甚至几乎全池…  相似文献   

6.
一、雨季引起对虾应激的原因1.盐度的变化南美白对虾放苗后逐渐降低池塘水体的盐度,有助于养殖的成功。但是,雨季,特别是雷阵雨、暴雨,常常出现对虾养殖池塘、近海的海水盐度急速下降。雨水是纯淡水,在无风、无增氧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据广东气象台预报,今年又有可能出现类似1987年少有多暴雨的年份。如此不利养虾的气候条件要如何排除万难养好虾?笔者认为,除了做好排洪设施,防止堤塴虾逃之外。主要要正视养殖中不利环境条件,改变常规生产操作方式,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防治虾病的发生,则成功在望!为了攻克今年养虾的难题,现与养虾者共商讨养殖措施问题,促进养虾获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8.
93年起始流行的暴发性对虾病,给我国的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县的对虾养殖生产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养殖面积从550余亩下降到95年的8.3亩。广大虾农因此将暴发性对虾病称之为瘟神。 敢于战天斗地的我县广大虾农,经过几年艰难摸索,对虾养殖生产开始出现曙光,变得渐渐明朗起来。今年对虾养殖面积已恢复到496.7亩,为病害流行前的85.4%,在浙江省是复苏速度较快的。今年虾病的流行,与过去5年同期相比,是危害程度最轻的一年。截止8月5日,绝产或半绝产面积只有6口塘49亩,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过程中,虾病一般都在天气变化后爆发,特别是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因此,如何防治雨后虾病是养殖对虾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现将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虾病的种类、症状、防治方法等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并希望对广大虾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雨后虾病发生的原因雨后特别是台风加暴雨天气,长时间连绵阴雨,养殖水体中各理化因子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①水温,对虾属于变温低等无脊椎动物,雨后淡水冲入养殖水域会引起水温变化,必然导致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一方面消化道分泌消化酶减少,对虾不摄食,消化吸收不良,很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生产的重要产区,近年来,高邮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稳定在14万亩左右.随着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加,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虾体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滋生罗氏沼虾疾病,严重的甚至死亡,在养殖实践中,水质的恶化导致的损失日益严重,因此,良好的水质是养虾成败的关键.2010-2012年借助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的支持,通过对兴南村多个罗氏沼虾养殖户的试验跟踪,现将罗氏沼虾池水质培育与调控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亲虾培育是育苗生产的基础。亲虾培育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育苗工作的成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重视亲虾的饲养管理工作,努力把亲虾培育好。然而,罗氏沼虾亲虾的培育周期较长,在培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笔者在1996年的育苗生产中就遇到亲虾越冬池内鱼,虾暴发性死亡,严重影响育苗生产的特殊事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鳌虾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与其他淡水虾相比怀卵量较小,且不稳定.通常1~2龄性成熟虾抱卵量在100~500粒,平均200粒左右,2龄以上的雌虾抱卵量500~1000粒.在自然水域中克氏原鳌虾的交配产卵是由季节决定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有2个高峰期,产卵过程一般都是在洞穴中进行.抱卵虾孵化后,有护幼习性,幼虾脱壳3次后,才离开母虾营独立生活.因此,目前在生产上,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土池进行育苗,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过去几年,对虾价高销俏,多数养殖生产单位采用单一的精养方式。由于虾池工程标准低、水交换能力差以及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虾池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虾病也有所发展。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大力开展虾鱼、虾贝、虾藻混养,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如东小棚虾养殖持续火热,2020年,"如东对虾"甚至频繁成为业界关注和谈论的重点,产量和养成率不断创新高.据悉,超常的养殖成功率使如东小棚养虾成为行业最为关注的模式,江苏的对虾养殖规模已发展为全国第二. 在如东,有这一说法,"成也虾苗,败也虾苗",今年,如东高产户高产棚的出现率超去年同期、超历史,下半年秋二茬大...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自 1976年引进已达 24年之久,至 2000年全国育苗产量达 130多亿尾之多,养殖面积 50万亩有余,成虾年产量 10万吨左右,养殖遍及广东、广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 16个省市之多。 1993年因对虾遭受灾害性病害,使罗氏沼虾获得空前良机,形成了 1993~ 1997年的发展高峰期。 1998年是苗种生产最好时期,但成虾销售出现滑坡,一般只能以 20~ 36元 /公斤出售。 1999年多数虾农都获赢利,虾农认为养虾赚钱,“比种棉花、水稻划得来。再是养虾成本低,即使虾价下降到 20元 /公斤,也有赚头”,因此再次掀起养虾热潮。 2000年虽然…  相似文献   

16.
贺玲斐  黄金陵 《水产学报》1990,14(3):239-243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加工的废弃物——对虾头[约占整只对虾30%~40%(W/W)]的数量也随之大增。因此,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它,提高其利用价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大部份地区仅利用虾头制造鱼粉,作为饲料、饵料甚至肥料,利用价值很低;也有少数地区利用虾头生产“虾味素”、“虾黄素”和“虾酱”等制品。但对于这些制品的化学组成份,尤其是呈味成份的分布及含量尚  相似文献   

17.
使用微生态制剂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建斌 《水产养殖》2004,25(4):25-26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在广西沿海养殖近30万亩,是广西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但是在养虾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今年虾的市场价格大跌,虾料的价格又上涨,使得养虾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亏本。  相似文献   

18.
<正> 八十年代蓬勃兴起的养虾业,给人们提供了经验也提供了教训。尤其是历经了全国性的养虾大滑坡之后,1990年各地提出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养虾战略,可以说,较为普遍地体现了人们认识上的新的飞跃。这一年养虾生产效益显著增加,从而走出了低谷,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好势头。看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成本核算,降低开支标准,不是挽救养虾业生产大滑坡的权宜之计,而是养虾生产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众所周知,对虾养殖在渔业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亲虾人工越冬生产进行多年了,各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活率一般在70%定右。但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气候条件、特别是技术管理水平等有差异,其越冬亲虾成活率也不同,就同一地区的不同生产单位,成活率高低悬殊较大。因此,在目前对虾亲虾养殖困难较大、病害较多的情况下,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尤为重要。笔者从事亲虾越冬生产多年,特别是近三年室内亲虾越冬成活率均有83%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总结多年  相似文献   

20.
暴雨擦肩而过,南京又开始进入高温期,而市场上的水产品也随着气温的变化出现价格波动,淡水鱼价格上涨明显,但端午过后各类虾价卸开始了“跳水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