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分析了3个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9个农艺性状在早、晚季环境下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G2417—1的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和单株产量,G3005-4-1的抽穗日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以及G2123的千粒重(质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早、晚两季环境下均表现较好;总体上,一般配合力效应以G2417—1表现较好,G3005-4-1次之,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G3005-4-1表现较好,G2123次之;海3S/G3005-4-1和培矮64S/G3005-4-1等组合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在早、晚季环境下均表现较好;3个籼粳型品系与籼稻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从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看,G2417—1和G3005-4-1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型品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3个籼粳型品系与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杂种一代9个农艺性状在早,晚季环境下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个籼粳型品系杂种F1在株高,千粒重和单株产量3个性状上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身超亲优势,在抽穗日数性状上均表现负向或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而在其余各性状上的超亲优势或未达显著水平,或其显著性随籼粳型品系及季别的不同而不同;西胜217S/G2417-1,蜀光612S/G2417-1,穗35S/G3005-4-1和海3S/G3005-4-1等组合在晚季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籼粳型品系与籼稻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G2417-1和G3005-4-1两品系的多数杂种F1在晚季存在较强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表明G2417-1及G3005-4-1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G2123的杂种F1在晚季的单株产量竞争优势不强,限于该研究的局限,可对其扩大杂交范围以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3个籼粳型品系与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杂种一代9个农艺性状在早、晚季环境下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个籼粳型品系杂种F1在株高、千粒重和单株产量3个性状上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在抽穗日数性状上均表现负向或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而在其余各性状上的超亲优势或未达显著水平,或其显著性随籼粳型品系及季别的不同而不同;西胜217 S/G 2417-1、蜀光612 S/G 2417-1、穗35 S/G 3005-4-1和海3 S/G 3005-4-1等组合在晚季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籼粳型品系与籼稻的遗传差异较大,其中,G 2417-1和G 3005-4-1两品系的多数杂种F1在晚季存在较强的单株产量正向竞争优势,表明G 2417-1及G 3005-4-1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G 2123的杂种F1在晚季的单株产量竞争优势不强,限于该研究的局限,可对其扩大杂交范围以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杂种也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育性,表明这些籼粳型品系对光温敏不育性具有恢复能力。可以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中。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籼粳程度不同的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灿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弄清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关系,确定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适遗传距离,选用10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作母本,6个籼型材料作父本,配制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20个,研究两系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两系品种间(籼型)杂种F1的籽粒充实指数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仅为-0.1092;两系品种间(籼型)籽粒充实指数与双亲的亲缘距离(程氏指数差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3。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粳型亲籼系。[方法]选用6个籼稻、6个粳稻和6个广亲和测验种,以F1代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测定了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籼性。[结果]待测粳型亲籼系G2123、G2417、G2410和G3005亲籼,不亲粳,为特异亲籼系;G2615不亲籼,也不亲粳,为不亲和系。探讨了粳型亲籼系亲籼性测定时的测验种、育性指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测定方法,分析了G2417高亲籼性的原因。[结论]G2417自交结实率(小穗育性)95.1%,与6个籼稻测验种杂交的F1代平均结实率(小穗育性)94.5%,是个亲籼性极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亲籼系。  相似文献   

8.
陈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99-10201
[目的]选育粳型亲籼系。[方法]选用6个籼稻、6个粳稻和6个广亲和测验种,以F,代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测定了5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亲籼性。[结果]待测粳型亲籼系G2123、G2417、G2410和G3005亲籼、不亲粳,为特异亲籼系;G2615不亲籼,也不亲粳,为不亲和系。同时探讨了粳型亲籼系亲籼性测定时的测验种、育性指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测定方法,分析了G2417高亲籼性的原因。[结论]G2417自交结实率(小穗育性)95.1%,与6个籼稻测验种杂交的F,代平均结实率(小穗育性)94.9%,是个亲籼性极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亲籼系。  相似文献   

9.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8个广亲和品种,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F1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其交,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78.20%,特殊配合力方差占21.80%。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父本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稻广亲和基因的应用,实现了以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为母本、粳型广亲和为父本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通过配组和筛选育成了中间型的高产杂交组合,为超高产育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对两系法籼粳交育种的历程及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为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试验表明,第一,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强的系统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第二,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粘稻杂交,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正常,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第三,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南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30个粳型父本配组,对8个农艺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单株谷重的优势最强,超亲优势变幅为-20.00%~110.06%,平均76.45%;竞争优势-36.32%~101.74%,平均为14.77%;播始历期、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结实率的优势大部分呈负向;株高的优势大部分呈正向.亲本4002、99-25、5193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好,组合N422S/4002、HP41S/5193、HP41S/香糯9903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并对一些亲本和强优组合的利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l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l 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 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分量值作平面散点图。统计杂种F1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单穗重各产量性状的对照优势,以此分析InDel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参试材料籼粳属性的判别:不育系浙04A被鉴定为“粳稻”,8个恢复系被判定为“籼稻”或“偏籼”,由其所配组的8个杂交组合被判定在“中间偏籼”到“偏粳”之间,证实了这8个组合为典型的籼粳交组合;另外4份恢复系被判定为“偏粳”,所配组的4个杂交组合被判定为“粳稻”。(2)参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当GS 为0.350时,35份试验材料被分为“粳稻”和“籼稻”2个主群,GS为0.638时,粳稻主群又被划分为“粳稻/偏粳”和“中间偏粳”2个亚群。其中,粳稻/偏粳亚群包括不育系浙04A、4个粳粳交恢复系及粳粳交杂种F1、3个粳稻对照种和粳稻秀水09;中间偏粳亚群包括8个籼粳交杂种F1。籼稻主群则包括8个籼粳交组合的恢复系、3个籼稻对照种和籼杂组合汕优63。(3)InDel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在以粳粳交、籼粳交组合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时,InDel遗传距离与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仅以籼粳交组合为研究对象时,InDel遗传距离仅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的12个浙优系列中的8个组合被证实为典型的粳不/籼恢型籼粳交组合,这些组合的双亲间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InDel遗传距离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预测能力,可用于单穗重的优势预测,即随着InDel遗传距离的扩大,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单穗重的增加上。  相似文献   

14.
选用 6个籼型光 (温 )敏核不育系 ,5个籼型父本 ,按 6× 5NCⅡ设计 ,共配 30个组合 ,对亲本一般配合力 (GCA)及杂种的特殊配合力 (SCA)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筛选了一批优良的两系亲本材料 ,不育系中籼型以X0 7S、3418S为好 ,父本中紫恢10 0、明恢 6 3、2 346配合力为好。 (2 )在本研究中播始历期和结实率SCA与GCA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 ,籼杂中株高、穗实粒 ,有一定的联系 ,高特殊配合力的组合 ,一般至少有一方亲本的一般配合力高。 (3)初步筛选了 3418S/2 346、3418S/明恢 6 3、X0 7S/2 346、X0 7S/紫恢 10 0等强优组合 ,在本试验中单株产量均显著超过汕优 6 3。文中对供试不育系和初步筛选的强优组合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9个淀粉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Ⅰ双列杂交模式组配72个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籽粒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含量遗传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杂交组合的淀粉含量主要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并与母本和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杂交组合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之间无相关性,不能简单地依据组合双亲的GCA效应来推断其后代的SCA效应,自交系陕814和Lx00-6的淀粉含量和GCA都较高,可以作为今后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用24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4个不育系和20个恢复系),采用4×20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考查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方差差异不育系和恢复系均达极显著水平,不育系×恢复系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也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考查的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在杂交组合选配时,只有在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才能获得特殊配合力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 10个、相应的保持系 10个和恢复系 38个 ,以及由上述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的 4 0个杂交种为试材 ,研究了亲本材料的RAPD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 ,亲本籼粳差异与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抛物线的关系。利用籼粳分化存在一定差异的亲本杂交 ,易得到正向优势组合 ,平均杂种优势较强 ;但并非双亲籼粳分化差异越大越好 ,双亲差异过大则不易获得正向优势组合 ,使杂种优势减弱 ,甚至为负。双亲籼稻成分差值以 12 %~ 16 %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