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引发对不同贮藏年限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条件下贮藏0~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材料,研究水引发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随贮藏年限延长先增加后降低。贮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最高,是新收获种子的3.78倍和6.34倍(P0.01),此时种用价值最高。(2)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P0.05),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趋势(P0.05),种子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3)水引发可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以新收获种子增幅最高(P0.05),达93.54%和226%。(4)水引发后,种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CAT活性均有所上升,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P0.05)。(5)相关分析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活力与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POD活性呈负相关。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是影响水引发后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是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草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禾草之一。但其种子产量低,休眠程度深,严重限制了该牧草的推广利用。以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净种子为试验材料,田间埋深0、5、10、15cm,观察其活力及发芽率的变化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及活力均随着埋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子发芽率在埋藏6~8个月后达到高峰,休眠已经释放。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Narok')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收获后未贮藏的非洲狗尾草种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测定其发芽率、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期人工加速老化有助于打破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休眠,提高种子活力,而长时间老化处理会使种子活力下降。其中,老化1~2 d的种子活力最高,为对照的1.52~1.72倍(P0.05);人工老化处理能显著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保护酶活性(P0.05),且随老化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老化处理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P0.05),萌发抑制物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0.05)。分析认为,在人工加速种子老化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休眠解除与老化劣变两种作用力,它们共同决定了种子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酸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不同程度老化种子的醇溶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程度的加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化3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老化7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11.89 mg/g;老化处理7 d后,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增幅为79.05%;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SOD、POD活性都逐渐下降,老化7 d后,SOD和POD活性依次下降44.49%、32.62%;SOD活性下降大于POD活性下降。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醇溶蛋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醇溶蛋白图谱颜色在处理的第3 d开始变浅,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α,β和ω区醇溶蛋白出现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纳罗克’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Narok’)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25 mmol·L-1)和不同时间(5~25 min)的草酸处理,探究外源草酸对非洲狗尾草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生理特征(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外源草酸对储藏0~4年狗尾草种子的生理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处理对收获当年狗尾草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处理浓度和时间增加至25 mmol·L-1,25 min,收获当年的种子可达到破眠效果;采用25 mmol·L-1,25 min的条件处理不同储藏年限的种子,显著提高收获当年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增加0~2年种子幼苗的根长,降低种子MDA含量,POD活性随储藏年份的延长逐渐降低。草酸处理后不同储藏年份种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低温层积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种子酶活性及其萌发的影响,将一年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的种子进行低温(4℃)层积不同时间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处理下种子的酶活性、发芽率及活力水平。结果表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在低温层积处理最佳时间为30 d,在此处理条件下,种子休眠已完全解除,此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各项活力指数分别达到75%和0.0263,是对照(低温层积处理0d)的2.08倍和2.27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并逐渐稳定的趋势,低温层积60 d降至最低水平650.800 U/g FW·h,较对照降低了9.07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的推移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明显(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层积处理90 d前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型狼尾草幼苗对PEG、低温和盐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EG-6000、低温和NaCl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型狼尾草幼苗在3种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对其抗逆性、各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在PEG 5%时达到最大;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在PEG 20%时含量是CK的6.0倍;MDA含量呈现“急剧增加—相对稳定—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PEG 5%时MDA累积量达到最大;SOD活性总体上呈“急剧下降—微增—迅速上升”的趋势,PEG 5%时最低,PEG 20%时达到最大。2)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温度的降低均呈升高趋势;MDA含量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SOD活性随温度的降低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 随着NaCl胁迫水平的加强,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SOD活性则呈现“微增—缓慢降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G胁迫下,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温4 h胁迫下,MDA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中型狼尾草适应逆境胁迫受到多种生理生化的调节,且各生理生化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是中型狼尾草应答逆因子胁迫的重要生理调节机制,体现了其抵抗逆境胁迫、减轻伤害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生长3年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其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原种的适宜收获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成熟,收获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都在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后6~8天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和千粒重,延迟收获种子二者则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收获的种子发芽率并不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以蜡熟期后第2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以蜡熟期后第1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低,但发芽势却以蜡熟期后第6天的最高,以蜡熟期后第8天最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株高、发芽势、发芽率、千粒质量、种子产量等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施肥、刈割、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合的综合评估模型,并对其综合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组合A1B3C1(氯丁唑600mg/L+施氮75kg/hm^2+1年刈割2次)在评估中得分最高,综合处理效果最好,该模式可作为云南省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田间栽培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二聚丙三醇(Diglycerol)是一种存在于'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Setaria sphacelata'Narok')中的有机化合物,可能是一种内源萌发促进剂.为验证其对狗尾草种子的生物活性,配制0(C K),10,50,100,500,1000,5000,10000 m g·L-1的二聚丙三醇培养液,培养存放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进行0、2、4、6、8、10 d的堆捂处理,结果表明:堆捂的狗尾草种子的温度、相对湿度都有了明显的升高。温度呈先急剧上升,再逐渐上升,最后平缓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先急剧上升,再急剧下降,最后平稳的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种子脱粒率比对照提高了14.04%~52.8%;处理6 d的发芽率最大,为64%,比对照提高了10%。将温度控制为24.77 ℃,相对湿度为93%时,堆捂可有效地提高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质量,堆捂处理的最佳时间是6~8 d。  相似文献   

13.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是南方广大地区草地建设和环境治理最优秀的禾草之一。但其种子产量低,休眠程度深。以云南省生产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商品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机械方法去除稃片后,采用化学处理、温水浸种、液氮冷冻提高种子活力,结果表明:机械处理去除稃片后,再用0.4%KNO3溶液浸种12min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处理后,种子发芽势为34%,发芽率达到42%,发芽指数为9.88,而活力指数则达到了0.0130,种子活力几乎是对照的4倍(P0.05)。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云南省进行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提高种子产量的关键技术.指出施氮、刈割、生长调节剂、收种技术是提高种子产量的关键.而且通过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和模型优化分析,最终得出:分蘖期刈割2次+抽穗-开花期喷施600mg/L氯丁唑+施75kg/hm2尿素+铺膜收种+堆捂+干燥+脱粒方法是纳罗克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能获得326.4 km/2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闫磊  赵彦坤  朱辉  何彩  晋敏  胡芳  刘伟 《草业科学》2023,(6):1559-1567
以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程度盐、旱胁迫下其种子萌发特性、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NaCl和PEG浓度的增加,霸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发芽速率逐渐减小。不同浓度NaCl处理间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显著(P <0.05);5%和10%PEG溶液对霸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P> 0.05),在30%PEG溶液处理下,霸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P <0.05)。2)随着NaCl和PEG浓度的增加,霸王幼苗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NaCl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aCl浓度为60 mmol·L-1时,SOD和POD活性出现峰值。随PEG质量分数的增加,SOD活性逐渐增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 0.05);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盐、旱胁迫抑制霸王种子萌发,随胁迫程度的增加,种子萌发表现出萌发时间晚、累...  相似文献   

16.
外源激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是南方草地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骨干禾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但其种子产量低,品质差,休眠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品种的推广利用。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GA3、IBA、6-KT、ETH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4种激素均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400 mg·L-1GA3溶液浸种24 h效果最好,种子各项活力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48%、54%、19.46和0.015 2,分别较对照提高1.18、1.08、1.31和1.14倍。ETH溶液浸种的效果仅次于GA3,以450μL·L-1ETH溶液浸种24 h为好,而IBA和6-KT的效果一般,但20mg·L-1IBA、5 mg·L-16-KT溶液浸种24 h,对促进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萌发仍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 HCO3混合液对紫花苜蓿的幼苗进行盐碱胁迫,测定紫花苜蓿幼苗在受到不同浓度的苏打盐碱胁迫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苏打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苏打盐碱浓度为50~150 mmol/L时,紫花苜蓿叶片的甜菜碱、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三项生理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会随着苏打盐碱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5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当胁迫浓度超过150 mmol/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的甜菜碱、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SOD、POD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是中国中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重要的饲草资源和环境治理材料。因其种子产量低,发芽率不高,限制了该优良禾草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栽培利用。为提高该优良牧草兼地被植物的种子生产性能,设计60cm×60cm~110cm×110cm共11个株行距,育苗移栽,建立种子生产试验田,观测其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株高、分蘖数、穗长、种子产量以及秸秆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云南热区,"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田的最佳株行距为60cm×70cm~70cm×70cm,此时株高2m,单株分蘖100余个,穗长37cm左右,种子和秸秆产量分别高达160kg/hm2·年和20000kg/hm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在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具有再生性强,适口性好,持久性好,耐牧性强,耐旱、耐寒、耐涝、抗病虫害等特性,牛羊喜食,适合建植永久性放牧草地和割草地。在我国推广种植已有30多年,是我国南方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石漠化治理和草牧业生产的主要骨干草种之一。但是,目前该品种存在种用性状退化和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其种子产量和良种繁育效率,文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的利用现状、种性复壮、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施肥、刈割、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得出种性复壮、施肥、刈割、收种等是纳罗克非洲狗尾草良种繁育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从田间选择优异植株、施肥、刈割和收种等良种繁育关键环节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为该优良牧草品种的良种繁育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施肥、刈割、植物生长调节剂、收获时间等方面论述了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生产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增加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