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的城市公园设计中地域文化缺失的问题,以地域文化和城市公园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选择方法和表达途径。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把能够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再现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的地域文化融合于城市公园景观中,才能体现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问题及提升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为城市大众提供休憩娱乐的优美场所,但许多公园景观设计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缺乏地域特色。对公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理念、优化布局结构、完善植物景观等措施,以提高公园景观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社会公众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王兴 《广东园林》2007,29(4):15-17
以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公园规划设计为例,初探城市公园的景观塑造,尊重历史和人文特色,突出文化、体育主题,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主题的公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台市按照“黄海盐郡织绿洲,董永故里秀园林”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定位开展工作,自2015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其公园绿地建设品质受到部省级专家一致的好评。按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东台市以城市历史文脉、海盐文化、城市湿地等为核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公园绿地系统完整,布局合理,管理有力,景观具有美观性、文化性、适用性、生态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能够更好表达,选取了邢台市狗头泉公园,以遵循突出地域特征、注重生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为原则,充分挖掘邢台的百泉、招子鼓、七夕、白瓷等地域文化,并以地域文化为依托,采用生态、简约、现代的风格进行邢台市狗头泉公园设计,形成"一轴、两带、三景点、八区"的景观格局,并利用乡土植物进行了公园软质景观的营造,设置了具有地域文化的泉语充盈、泉水出露、潭系百泉、邢台鼓舞、传承七夕、邢窑古瓷6个节点,打造了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6.
王朵 《广东园林》2006,28(1):50-54
介绍了在设计佛山文塔体育公园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协调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之间的矛盾,将设计理念与地域文化很好的融合,从而使具有历史保护意义的文化场所,被改建为自然生态的新兴城市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7.
以东台山公园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地域文化和公园具体的景观元素,对森林公园广场与一般城市公园广场进行了辨析,初步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表现方式,力图将自然、人文在景观中的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景观功能和文化表达一致的森林公园广场特色。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城市公园颠覆了传统封闭式公园的模式。开放式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生活场景存在,与整个城市相融合。以青岛市海泊河公园的改建规划为例,来探讨现代开放式公园的改建规划。立足开放式的定位,探索开放式布局的规划设计、开放式空间的绿化设计以及开放式灯光景观设计;并在改建规划中展现海泊河公园独有的魅力,使公园的立交文化和水文化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文化内涵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意义,阐述城市公园绿地中实施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手法及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将山、水、城、绿有机结合,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风格种类繁多,背后蕴含的设计策略与方法各不相同。基于公园设计视角的概念,从空间结构、园路组织、景观节点、景观特色等方面出发,分析探讨文脉传承、生态安全、自然山水与城市活力四种视角下城市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红叶 《林产工业》2023,(12):105-106
<正>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地域性景观是指基于地域特征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景观可以增强公园的地方特色,提升公园的吸引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因此,开展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地域性景观的融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地域性景观在城市森林公园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为城市森林公园设计提供科学指导,有助于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天河公园“拆围透绿”工程边界空间绿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界空间绿化是开放性城市公园的重要因素,是衔接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措施。以广州天河公园“拆围透绿”工程为例,分析边界空间绿化存在通透性不足、与城市融合度不高、地域文化缺失、绿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采用“保留、清杂、复绿”景观策略,确定点状、带状、片状景观3种绿化模式,制定“护栏+绿化”、绿化组团、“微地形+绿化组团”3种空间分隔手法,并从复绿植物种类选择、通透植物空间结构、活化林下消极空间、柔化公园边界空间、强化城市地域文化、加强空间绿化管理6个方面进行绿化提升,优化了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刘杨  王浩 《广东园林》2014,(2):55-58
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城市文化肌理的主要载体。在园林景观构成中,植物是唯一具备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植物理论,重点研究晓园公园如何利用植物造景创造“小中见大”的效果,以期为日后城市中心区建设小型城市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内涵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致大部分城市公园景观不适应游人的要求和需要。为此,驻马店市森林公园景观改造随应时代的发展,经过2004年和2009年两次景观改造,完成了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提升,满足了驻马店市市民的需求。对驻马店市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改造步骤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街道是现代城市生活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选取武汉市汉口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条百年老街——解放公园路街道环境提升工程,提出“街园共生”的理念,即街道空间应与相邻的城市公园绿地相互融合,通过有形物理空间的相互渗透,完成街道与公园绿地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共享共生。并提出街道在复兴街区活力、传承城市文化、优化景观环境、完善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现阶段"城市家具"设计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榆林市防御建筑体系下的多样建筑文化、璀璨的民间工艺美术与曲艺文化、根植于黄土的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征,以提炼地域文化符号、适地应用材质与色彩、体系化综合设计、转译历史与民俗等为策略,以提炼浓缩地域文化、厚重而大气的尺度、粗犷而不失细节的造型、强烈对比色彩等途径,并结合公园形态,进行了榆林市榆溪滨河公园"城市家具"设计,将文化要素转换成为不同的"城市家具"形态,达到了景观各要素的高度统一与协调,公园的文化内涵与城市气质深度融合,有效地延续了文脉并符合现代审美情趣,塑造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城市景观。这些策略和方法可供地域特征背景下的景观小品设计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建设也逐渐繁荣起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考虑到公园的主题、空间、效用等层面是否适宜。从城市公园景观理论、城市设计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出发,探索我国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茶博园的设计为例,研究了其城市公园所具有的典型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口岸公园中营造具有多种表现力的景区格局,构筑具有海滨浪漫城市特色的生态景观,并结合城市发展、自然生态、海洋文化等题材,展示具有珠海城市特色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多重复杂性。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和改建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改建措施和项目建设的特色,对改建项目中的植物景观如何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南京玄武湖公园改造入手,阐述了传统公园改造与城市定位对接的重要性;依据传统公园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直接载体,提出了城市公园新观感的概念,以期为传统公园焕发新活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