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炳耀 《南方农机》2019,(9):161-161
人们对节能环保方面的观念在不断加强,例如传统汽车逐渐被电动汽车取代,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电池动力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人们对于此系统的故障分析以及解决方法有着广泛的关注。相较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更为复杂。本文分析了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故障发生部位,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及能源危机对全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汽车市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纯电动汽车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来源,其性能直接决定纯电动汽车的好坏。文章就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航里程远不及传统汽车,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航里程成了电动汽车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汽车减速制动时产生的惯性能量通过传动系统使电动机在发电状态下工作,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到动力电池中,通过这种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来实现提升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对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而传统汽车排放的废气对于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起到了不良的促进作用,因此汽车企业都在积极尝试生产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的装配生产相较于传统汽车来说有其特点,文章通过与传统汽车的对比来对纯电动汽车的总装工艺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习全球电动汽车的研究情况,总结了全球电动汽车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目前基于鲁棒控制的技术运用在了电动汽车的各个控制系统中,并在电动汽车的牵引控制系统、再生制动控制系统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在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的车辆占比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及汽车销售量均居全球第一。就电动汽车而言,它的低排放很是符合国家的大政策,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的宣传也让我们清楚了目前我国对环保的重视度。对我国而言,在传统的内燃机技术上,相较欧美国家技术还不够领先,所以在混合动力上我们难以发力,而我国在电力系统及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还是很领先的,所以目前强力发展以铅酸蓄电池及锂电池为动力源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么在将来而言,为了更大的续航里程及更好地能源利用率,燃料电池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我国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更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出现基本可以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成了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本设计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等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其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电动机参数、电池参数以及影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种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然而,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激增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电动汽车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电动汽车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瓶颈问题,对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概述,针对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日益加重,这对石油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汽车行业不得不从传统的动力模式向节能环保模式转型.近年来,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电池作为现阶段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存在能量密度低、...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全球环境严重污染,石油资源枯竭等问题,环保、低碳型经济发展形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能源电动汽车以节能、清洁、环保等优势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充电站、充电桩等设备作为电动汽车补给的配套设施,其发展应与电动汽车的发展齐头并进。根据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以及对电动汽车补给配套设施的需求,本文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日常维护进行了介绍,旨在使大家了解充电桩,以及如何维护电动汽车充电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世界汽车行业也向着电气化、智能化及网络化发展.应低碳绿色发展需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全球多个国家都提出了禁止生产燃油汽车的规定,这也标志着全球对汽车行业的改革决心.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随着我国对生...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传统燃料汽车导致石油消耗量日益升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危机,改善气候环境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包括油电混合、气电混合和电电混合等多种类型。以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备受市场关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有燃料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类型.电池发展对汽车的工业革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概述了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三种电动汽车的电池,从电池的化学性...  相似文献   

13.
董莹 《湖南农机》2012,(9):118-119
随着我国汽车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该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与之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维护方法以及检修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章旨在对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主流——电动汽车、油气混合动力车的维护及检修进行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能源危机,降低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同时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电路复杂且电池技术相对不成熟,是纯电动汽车工作部件中主要故障来源之一,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该文以纯电动汽车生产中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驱动法开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方法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正>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汽车目前采用的电池主要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加快了电动汽车研发进程,所采用的汽车电池几乎平分秋色。一、车载蓄电池发展概况1.国外车载蓄电池发展概况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等的各大汽车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开发电动汽车,也相继推出各自车载蓄电池的新产品。美国纯电动车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双重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但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如何及应用技术是否成熟,纯电动汽车又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如何,需要思考和研究。本文综合各方面的研究与思考,展开分析纯电动汽车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这标志着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然而,汽车的普及也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缓解了能源短缺的现状。电动汽车的转向控制技术有助于车身更加稳固和安全。文章主要是对四轮独立电驱动汽车转向控制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我国汽车和相关产业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研究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介绍了目前主流的4种充电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优缺点,以为进一步研究充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能源的过度消耗,新能源汽车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以及关注。因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和普通燃油汽车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电机是汽车的主要振源之一。本文选取了搭载开关磁阻电机(SR电机)的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将汽车简化为多自由度模型,研究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SR电机激振力引起的振动问题,对电动汽车的振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动汽车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正在逐步代替燃油、燃气汽车等交通工具,但电动汽车的电量持续时间短限制了其发展,因此解决汽车电量持续时间成为了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设计针对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率低,电量持续时间短等问题,对电动汽车进行了优化处理,主要内容是把电动车制动产生的摩擦力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蓄电池继续利用,并采用超级电容作为储能元件,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而且不容易损害蓄电池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