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7月29日在内蒙古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宣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论坛的贺信并致辞。马凯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千米,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珈在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大会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转,7000多万依赖退化土地生活的人们实现了脱贫。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主题为"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我国的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依法治沙、科技治沙、工程治沙,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持续推进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6年,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为1007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466.9万公顷。与2011年相比,石漠化土地净减少193.2万公顷,年均减少38.6万公顷。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连续改善,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整体呈现"面积持续减少,危害不断减轻,生态稳步好转"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沈小春 《广西林业》2003,(4):30-31,41
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或沙砾堆积,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极形态。我区有37.8%的国土面积为碳酸岩,共有8.95万平方公里,裸露的石山面积达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3.3%,其中石漠化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并正在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石漠化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加剧了贫困程度,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喀斯特地区…  相似文献   

6.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全世界现有荒漠化土地3600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约有10亿。荒漠化土地还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3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近四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新疆又是全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中国的沙漠,三分之二分布在这里。全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荒漠化土地面积就占51%,绿洲面积…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分析(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我国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463个县(市、区)、6 033个乡(镇),区划图班230多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 200.2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6.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 331.8万hm2,为岩溶地区土地面积的29.4%。石漠化状况普遍改善,石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呈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8.
新邵县有土地面积1763平方公里,岩溶地区面积1268.8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达377.2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1.4%。潜在石漠化面积192.0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9%。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以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当今,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世界头号灾难。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3600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我国现有荒漠化面积33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4%。新疆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50.56%,其中沙漠戈壁71.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12.4万平方公里。沙漠的推进、荒漠化土地的扩大和沙尘暴的侵袭,对沙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全区有二分之一的土地近1000万人正受到土地荒漠化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1.2亿亩草场严重退…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多年来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以三北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2019年沙化土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4年分别减少151万亩、288万亩,降幅分别为18%、28%。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把握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防治形势,通过挖掘与剖析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得出如下结论:2005—2021年,可比口径内,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22.3万hm2,年均缩减幅度加大,石漠化程度减轻,区域林草植被生态状况持续改善;岩溶生态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且我国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722.3万hm2,下阶段治理的石漠化土地具有难治理、成本高等特征;石漠化坡耕地面积达176.0万hm2,加之高强度耕作,是石漠化扩展与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区;2016—2021年间,因自然灾害形成新的石漠化土地面积仍达6.1万hm2,石漠化土地局部扩展难以消除。针对当前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成效与防治制约因素,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实施“预防、治理、增效和监管”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版,以2021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石漠化土地状况及变化。通过简要介绍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基本情况、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状况,分析目前的石漠化防治形势,提出防治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722.3万hm2,与2016年同口径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减少66.6万hm2,表明我国石漠化土地总体向“面积减少、程度减轻、生态状况稳定向好”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状与植被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省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73%,其中: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1.9%,石质荒漠化面积达2.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2.8%,且每年仍以8万公顷的速度在继续扩展。石漠化不仅导致土地贫瘠,人民贫困,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贫困化又加剧了石漠化,出现了双向发展的严重后果。石漠化已成为贵州部分地区贫困的主要根源和心腹之患。一些地方已经到了穷山恶水,山穷水尽,无法生活的境地。如果不对石漠化进行重点治理,贵州就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被称为地球上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是亚热带岩溶地区因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失去森林植被保护,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的景观。目前,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450万亩,占石山区面积的29%,并且仍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15.
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并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河南省第1次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状况监测,涉及10个县(市)、79个乡(镇、林场、街道办事处)、580个行政村。监测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面积74 647.7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7.88%;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93 102.2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4.77%。石漠化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加大该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作为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根据我国第五次沙化监测和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1亿公顷,将近占据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防治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挖掘整理与分析最近两期石漠化调查数据,从石漠化土地状况、程度、分省、流域及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从林草植被保护、石漠化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农村能源、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及自然气候条件等方面归纳总结石漠化变化原因。得出如下结论:2016—2021年,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净减少333.1万hm2,年均缩减率为7.7%,且各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2016—2021年,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分别为118.8万hm2、149.2万hm2、54.2万hm2和10.9万hm2,石漠化程度减轻。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程度减轻”首先归结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政策、生态工程,治理成效日趋显现;其次是人为活动压力减轻与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相结合,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通过掌握我国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石漠化防治政策调整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  相似文献   

18.
防治荒漠化与植被建设岳桦如今,土地荒漠化的阴影已经笼罩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占1/4的陆地面积,并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成为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我区又是全国的荒漠化土地较多的省...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工作参考》2006,(2):33-36
石漠化已经成为岩溶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查清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基础数据,2004年-2005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监测工作。针对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单纯依靠遥感技术对于植被覆盖下的地类判别的局限性,本次监刷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监测范围涉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0个县(市、区),监测区总面积107.14万平方公里,监测区内岩溶面积为45.10万平方公里。参与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600入,共区划和调查图斑61.2万个,获取各类信息记录5000多万条。主要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造成了许多毁灭性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沙化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加速了贫困和生态灾难,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