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是夯实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本质与规律以及环境因素,用建党精神铸德育魂,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担当、奉献、斗争、求真的精神,为思政课提供强有力的教学内容,并借此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对国家未来发展和青年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思维带动思政教育发展,以完善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建立起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动态互动,由此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基于该模式,思创融合的具体途径应建立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的基础上。第一课堂即高校思政课课堂,要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第二课堂则包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和高校思政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本研究在明确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的思政改革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三种改革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为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教师要认可课...  相似文献   

4.
职业生涯规划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是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中,思政课青年教师作为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他们在角色实现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关系冲突、能力冲突和行为冲突。深入分析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的角色缺失,帮助其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科学调适,并从社会、高校、个人等层面建构其成长择优路径,可调适角色冲突,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是指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的显性教育互为补充,形成育人合力。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应重点在构建体制机制、激励教师发挥主体责任、打造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深度开发课程以及健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该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广、应用性强。加强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是适应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本文阐明了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案例的挖掘和应用,探讨了将课程思政要素与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高职院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 “生命线 ”作用,加强思想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应对疫情防控的挑战;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思政课为平台,统筹课上课下,将疫情防控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防控与育人两手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深入,为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51-352
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称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之维、主体之维、实践之维三个角度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亲和力的策略,通过加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对课程思政的支撑作用,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以及创新教学方法,把握思政课教学发展规律,将学科专业特色融入思政课程,增加课程的生命力,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为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作为主渠道的思政理论教育和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政教育,思政理论教育是通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日常思政教育主要由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进行的。为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就需要将思政课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对此,通过对全国六所农林类高校的调查,找到农林类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式——分组教学,最终提高农林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慕课课程是我国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然而目前存在着课程效果欠佳、师生互动不足、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这需要对教育客体,即青年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以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兼顾时代性、民族性,促进创新性与实践性并举的层面对高校思政慕课进行改革。促进思政慕课的时效性,优化课堂互动环节,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在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中,会出现诸多心理认识困惑,经历一个心理调适期。思考思政课教师怎样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引导者、陪伴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探索思政课教学如何把对学生开展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勇于创业的意志品质,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许多大学新生的素质弱项。思政课教师在常规教学与平时思想工作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自觉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和创业教育工作,是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现将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点滴探索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已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政课之中是时代发展所需,是思政课改革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当前各地区高等教育学校已陆续开展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工作,但进展缓慢,部分原因是相关部门的支持工作力度不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供养不及时,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不顺畅。相关部门应通过哪些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提供支持、帮助,以保障高校思政课路径的顺利开展是本次课题探讨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民办高校的教育要在新的时代感里站的一丝席位的话则必须要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大的目标之一。但是因为民办的学校的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政治教育的问题没有研究透彻,所以当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的重点之一。要将马克思主义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重点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该要以职业精神教育作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要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作为一个人成材的基础,也是自己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发展的支撑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之间的有机统一,不仅有利于推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能提高为实效性而产生新的思路[1]。  相似文献   

17.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有利于完善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调查问卷、优秀案例分析、平台运营实践,总结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现状,分析平台构建中存在问题,探索具体实施路径,为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完善与平台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全面实施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重要课题。“思政+科研+教学+就业”四维教育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育人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有益探索。实践中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管理架构,多主体共同发力,为医学研究生四维教育协同育人模式落实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规划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职业探索与奋斗的征程,也是大学生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过程。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强职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和推动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全面提升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职业适应力,保障职业规划落实的根本途径。通过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辩证关系,提出实践能力提升策略:转变人才观念与培养模式;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立多层次的创新教育体系;强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心理素质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规划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的方式,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研究1以511名中职生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2将16名中职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与社团活动课.结果显示:心理素质在父母情感温暖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可显著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提高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