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针对我国青藏高寒草地畜牧业的生产现状,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繁育、人工草地建植和草产品加工以及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新型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的建立,为发展以燕麦为支柱产业的可持续高寒草地畜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播种方式及播种行距,本研究以燕麦(Aven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探求其在混播、间作及不同行距下的生产性能及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生产性能优于间作处理,30 cm处理优于其他行距。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混播优势,混播草地中燕麦与饲用豌豆的种间相容性较好,两者间促进作用大于竞争作用,行距为30 cm与25 cm时,燕麦的竞争能力大于饲用豌豆。综合评价显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混播行距30 cm时效果最佳,干草产量最高,适于建植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原低温条件对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青藏高原低温条件下生长的燕麦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效分蘖多,干粒重大,籽实产量高。②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产量高,叶片寿命长。其根本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低温延长了燕麦的生育期,为小穗分化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低温又延缓了燕麦绿叶的的衰老过程和叶面积持续期,从而增强了植株光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燕麦籽粒和茎叶的产量。西宁地区燕麦产籽量为4300.05公斤/公顷,茎叶产量12174.35公斤/公项,分别比内蒙呼市高一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高产优质的早熟燕麦品种,对西宁地区种植的595份燕麦资源进行熟性划分,筛选出22份产量优异的早熟燕麦资源,在海北和湟中2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评价,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早熟燕麦资源进行籽粒性状比较,为选育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植推广的早熟燕麦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早熟燕麦主要是缩短了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完熟期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整个生育期。中熟和晚熟燕麦资源干草产量表现较高,平均为4744.8和4999.9 kg·hm-2;而中熟燕麦资源平均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3186.9 kg·hm-2。2)筛选的22份早熟燕麦资源中,平均饲草产量以海北试验点表现较高,为10209.5 kg·hm-2,平均种子产量以湟中试验点表现较高,为2640.6 kg·hm-2;海拔3100 m的海北试验点燕麦平均生育期较海拔2700 m的湟中试验点推迟15.3 d,生育期超过116 d不能在海北地区进行种子生产。3)湟中试验点燕麦种子萌发性能远高于海北试验点,其中青永久782、青永久797在...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区燕麦种植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区种植的燕麦品种,以青藏高原8个主要燕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各燕麦品种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磷和钙8种营养成分含量,利用方差比较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种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燕7号(Avena sativa L.cv.Baiyan No.7)、加燕2号(Avena sativa L.cv.Jiayan No.2)、青海444(Avena sativa L.cv.Qinghai No.444)营养成分的综合得分优于其他燕麦品种,适宜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燕麦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着独特的适应能力,并具有丰产、稳产的特征,在放牧牲畜冷季补饲中发挥着其它饲草饲料作物品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解决冷季缺草、确保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品种。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对燕麦营养体农业生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高寒牧区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栽培草地种植主要以燕麦(Avena sativa)为主,但当地现有的品种产草量较低,缺乏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寒牧区燕麦产量和品质,满足当地的生产需要,于2013-2016年期间从青海省引进燕麦新品种"林纳"在碌曲县进行试验种植,并和当地现有品种"陇燕1号"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纳"燕麦生育期短,成熟快;其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当地现有燕麦品种"陇燕1号"(P0.05),分别增产41%和38%。"林纳"粗蛋白(CP)、钙(Ca)和磷(P)含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当地品种(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当地品种,其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显著(P0.05)。总之,"林纳"燕麦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作为该地区乃至整个高寒牧区的优质燕麦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燕麦人工草地营养体农业生产潜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林 《中国草地》2005,27(6):64-66
燕麦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着独特的适应能力,并具有丰产、稳产的特征,在放牧牲畜冷季补饲中发挥着其它饲草饲料作物品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解决冷季缺草、确保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品种.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的科学化、合理化应用对燕麦营养体农业生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燕麦干草的生产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燕麦研究与生产的大量资料,结合国内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阐述了主要燕麦栽培种的植物学、生物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营养评价及其利用,为我国燕麦干草产业的发展和奶牛养殖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引1号黑麦是针对高海拔寒冷地区选育而成的栽培牧草品种。为评价甘引1号黑麦对高寒气候条件的适应性,2010—2011年在甘肃青藏高原区、祁连山区和黄土高原区等不同生态区域进行了甘引1号黑麦生长特性及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甘引1号黑麦适宜在青藏高原区和祁连山区等高海拔寒冷地区栽培,不仅抗寒耐湿,青绿期长,且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在不同生态区域乳熟期平均株高较当地燕麦高35.49%,肃南、天祝、岷县和合作试验点青干草产量分别较当地燕麦增产31.52%、44.59%、34.03%和31.48%,且青藏高原区和祁连山区4个试验点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黄土高原区的兰州点。说明甘引1号黑麦在海拔2 400~2 800 m地区栽培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某些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高寒地区,通过叶面积指数、光能转化效率、相对产量总和等指标,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生理学特征进行了观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和种间相容性,混播两组分在提高和维持草层叶面积指数、改善草层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种间互补性。同时,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也是提高单位面积草地粗蛋白产量和改善饲草营养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重度盐碱地上对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94~115d之间;盖度白燕7号最高,为91.7%,青莜3号最低,为70.0%;植株高度加燕2号最高,为88.8cm,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79.8cm;地上植物量白燕7号最高,为870.8g/m^2,最低的是青莜3号,为547.5g/m^2;种子产量白燕7号最高,为281.6g/m^2,青燕1号最低,为204.5g/m^2;总体来看,青海省常用的10个燕麦品种在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上虽然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生产性能总体相对较好,表现出了较强的耐盐碱性,因此,可作为柴达木盆地重度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增产效应,在青海省同德县进行了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增产试验。结果表明,燕麦混播箭筈豌豆的鲜草产量最高可达2 707.71 kg/667 m^2,说明燕麦混播箭筈豌豆技术模式可以在同德县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饲用燕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桂琴  慕平  魏黎明 《草业学报》2007,16(4):116-125
从种质资源、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燕麦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燕麦研究中的应用。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燕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燕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16.
燕麦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燕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燕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本研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对燕麦病害的病原学、种带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品种抗病性、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探讨了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国外存在的差距,展望了我国燕麦病害的研究前景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寒牧区一年生牧草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在河北坝上高寒地区,用替代试验(相同密度400粒/m^2下5种播种比例,6次刈割)研究了燕麦(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燕6号燕麦(冬牧70黑麦)在混播种群落中其竞争力一直超过箭舌豌豆,箭舌豌豆处于竞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栽培燕麦和野燕麦C-带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个六倍体栽培燕麦(A.sativa)健壮燕麦和3个六倍体野燕麦(A.fatua)通北燕麦、五台燕麦和日本燕麦进行了C-带核型比较,结果表明,栽培燕麦与野燕麦C-带带型基本相似,但同时在多个染色体上不同材料间又有C-带多态性存在,多态性C-带显现在1C,4C,5C,8,10,13,15,19,20号染色体上.此研究结果可为这些种质资源在燕麦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那曲县研究了"冬圈夏草"的适应性,种植羊圈10个,每个羊圈约900 m2。采用单播8种饲草,混播6种组合。结果表明,各处理牧草生长旺盛,产草量高,生长期延长,可延迟至10月底进行收割,此时禾本科饲草料生育期为抽穗期,高度在1 m左右,平均鲜草产量高达28 500 kg/hm2以上。"冬圈夏草"种植简单,可有效缓解春季饲料缺乏的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慕平  赵桂琴 《草业学报》2012,21(4):116-12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42个有代表性的饲用燕麦品种及6个裸燕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8个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44 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6.1%。由Nei’s指数(h)估测,应试皮燕麦、裸燕麦品种平均变异分别为0.203 6和0.201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估计值为0.325 9和0.305 8;48个燕麦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3 3~0.941 7,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 0.060 1~0.539 0。结果表明燕麦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皮燕麦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裸燕麦。根据ISSR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48 份燕麦材料分为五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大致聚在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皮燕麦与裸燕麦在遗传相似度0.66处被明显分为2类,与形态学及其他标记分类结果一致,由ISSR揭示的品种间遗传关系与品种实际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