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检疫》1989,3(4):257-258
马尾松萎蔫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and Buhrer 1934)Nickle 1970的为害所致。沙头角马尾松萎蔫线虫病的发生与香港存在的病原有直接的关系。一、调查概况松材线虫在日本、美国、香港、  相似文献   

2.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是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室内试验,选用马尾松和湿地松枝干饲养松褐天牛,拟得出松褐天牛的卵孵化历期和孵化率,为松褐天牛成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取食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卵孵化率4 d孵化历期最高,其次为5 d,马尾松的平均卵历期低于湿地松,且两种寄主对松褐天牛卵期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兴月  程瑚瑞 《植物检疫》1993,7(4):333-334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测定6个“北带”马尾松种源和2个“中带”马尾松种源的3~6年生苗的感病性。接种苗枯死率为37.5%至80%,与马尾松在全国现有疫区内普遍不同程度自然发病枯死的情形一致。7个种源接种苗的平均枯死率(53.5%)低于黑松对照(89.4%)。表明国内的马尾松种源对松材线虫中等或中等以上感病。测定国内重要疫区的5个代表性松材线虫株对8年生黑松和3年生马尾松苗的致病力,枯株率分别为90%以上和30%~90%。由此分析了松材线虫萎蔫病在南方林区流行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6.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研究通过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布设诱木引诱松褐天牛成虫集中产卵,翌年在下一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前清理林中诱木和枯死木,以及在诱木布设区同时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等措施,探讨对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林间设置诱木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枯死木和衰弱木数量较对照显著下降,防治效果分别为71.27%和90.25%。防治后诱木处理区和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携带松材线虫的病木数量以及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也显著降低。释放天敌的样地和未释放天敌的样地内松褐天牛的寄生率分别为38.34%和3.92%,二者差异明显。室内人工接种天敌的测定结果表明,天敌与害虫数量比例为1:1~4:1的寄生率为12.5%~40%,不同比例的处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每根木段释放10头花绒寄甲成虫比释放4头成虫的处理松褐天牛的寄生率明显要高,分别为19.45%和4.11%。表明天敌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种群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阻止天牛对松材线虫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8.
树栖真菌对扩散型松材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物因子的复杂病害系统,其病原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受媒介昆虫、寄主、树栖真菌和伴生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内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3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松褐天牛模拟蛹室,研究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以及松褐天牛携带扩散型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牛发育处于蛹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三龄幼虫(J)附着于天牛体表;发育至羽化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四龄幼虫(J)位于天牛体内。不同优势内栖真菌接种处理下,松褐天牛携带的扩散型幼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松球壳孢E11>松球壳孢MHS7.3,这与模拟蛹室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表明松褐天牛携带的线虫数目与蛹室中线虫种群的大小关系密切。在松褐天牛携带的J、J和扩散型幼虫(J+J)占线虫种群比例方面,松球壳孢E11和MHS7.3均大于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显示不适宜繁殖的真菌能促进群体内更多个体转化为扩散型虫态。J在蛹期的第二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但数量极少,随着J在羽化前达到最大值,J也开始大量出现,预示着较大J种群数量可能是J大量发生的基础条件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的扩散过程中,松林优势树栖真菌对媒介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冷杉、云杉、落叶松、桧属植物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其成虫在补充营养期啃食松树嫩梢、嫩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为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低龄幼虫在树皮下啃食大量的韧皮部组织和边材,在内皮和边材形成宽而不规则的平坑,使树木输导系统受阻,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造成寄主树势衰弱或导致树木死亡.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从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濒临死亡的马尾松标样,用改进的浅盘分离法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萎蔫死亡松树分离出的线虫形态特征与Mamiya报道的拟松材线虫形态特征相符。用伞滑刃线虫ITS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通用引物VRF1(5'CGTAACAAGGTAGCTGTAG 3')和VRF2(5'TC-CTCCGCTAAATGATATG 3')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此ITS序列与南京松材线虫的同源性为77.6%,与基因库已报道拟松材线虫序列U93554的同源性为93.5%,而与云南拟松材线虫江川种群、峨山种群和西畴种群的同源性为97.9%。通过以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贵阳市南明区采集到的马尾松萎蔫病树线虫分离物鉴定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  相似文献   

11.
天牛类是松树常见害虫,除直接为害外,因其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日见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就我国为害松属Pinus 的6种天牛幼虫形态予以介绍,籍供识别参考。它们是:松墨天牛(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atus Hope、小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griseus(F.)、褐梗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赤松和黑松的大量死亡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于1968年开始对松树死亡之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在死树的木质部中发现了大量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brar)Nickle。该线虫接种松树证明它有强烈的致病性,另些试验也证实该线虫是引起松树枯萎死亡的病原,详细调查与死树有关的大量昆虫,确定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又名松墨天牛,它不但能钻蛀松树,而且成虫还会传播对松树致命的病害——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松褐天牛身上所携带的松材线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等松树的重要危害源,其致病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作为松褐天牛寄宿的主要对象——马尾松中缺乏氮素,所以其肠道中存在着能由其他渠道获取氮素的菌群。据研究肠道菌群在营养供给、消化及吸收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松褐天牛的生长发育。研究通过涂布法和划线法分离菌落,使用无氮培养基以及生理生化检测的方法,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从因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马尾松树干中采集活体松褐天牛幼虫进行人工培养后解剖,将其肠道制成匀浆后利用Ashby无氮培养基筛选出天牛幼虫肠道中的固氮菌,分离纯化,并进行生理生化检测。试验结果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文第八版)》比照得出从松褐天牛幼虫肠道中提取的菌中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Hormaeche and Edwards,1960)、气球菌属(Aerococcus Williams,Hitch and Cowan,1953)、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Werkman and Gillen,1932)、固氮菌属(Azo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沙雷氏菌属(SerratiaBizio,1823)、氮单胞菌属(Azomonas Winogradsky,1938)、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Ewing and McWhorter,1965),通过研究松褐天牛肠道固氮微生物的菌属可有针对性的寻找抑制其活性的药剂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此种方法具有专一、绿色等优点,在杀灭害虫的同时对其他动植物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黑松水分及其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盆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和离体水培黑松(P.thunbergii)、马尾松为材料,研究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对寄主水分、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幼苗萎蔫与干旱萎蔫间的差异。松苗和离体枝接种松材线虫后,茎部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早期下降缓慢,中后期加快。叶片变化滞后于茎部,相对含水量的明显下降发生在叶片褐变萎蔫症状出现之后(病害发展后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变化完全随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水分状况是影响受侵植株叶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决定因子。自然干旱枯萎和由松材线虫侵染引起枯萎的松幼苗,两者从枯萎方式到茎、叶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松褐天牛成虫对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龄级枝条的取食情况,结果表明:取食马尾松的松褐天牛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96.6mm2.头-1.d-1,主要取食一年生枝条;取食湿地松的成虫日平均取食量为163mm2.头-1.d-1,主要取食二年生、多年生枝条和产卵木,较少取食一年生枝条。在选择取食的情况下,松褐天牛成虫主要取食马尾松,并且以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为主,对湿地松的取食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于2015—2016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开展了APF-I持久型松褐天牛高效诱剂的应用技术优化试验,并在江西省赣州市及吉安市的松材线虫病疫区或松褐天牛重度为害区开展了该诱剂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空间位置、密度、高度等对松褐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APF-Ⅰ持久型高效诱剂诱捕器应选择挂置在通风良好处,悬挂高度在4~5 m,诱捕器间距应为50~150 m。在试验示范区,松材线虫病病死树显著减少,使用两年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81.47%,辐射推广区防效也达56.14%,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综合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墨天牛是一种严重为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林木的害虫,其成虫也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从天敌、物理、化学防治以及其他人工防治技术4个方面系统综述了松墨天牛的防治进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加强对松褐天牛的有效监测预警,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措施。笔者通过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松树林设置多个诱捕器进行连续监测,划分松褐天牛的成虫活动时段,并分析各个时段的空间自相关性,并通过引入关键影响因子优化空间插值方法,从而对该地区松褐天牛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和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褐天牛在章贡区的活动时间可划分为羽化期、高峰期、次高峰期和盛末期;②全监测期平均值、羽化期与高峰期诱捕的松褐天牛空间相关性较高,存在空间自相关,而次高峰期和盛末期不存在空间相关性;③影响松褐天牛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坡向,在使用协同克里金法时应选择相应相关性较高的因子进行插值分析预测;④引入海拔和坡向两个因子可提高各个时期的空间插值精度,表明引入因子分析的协同克里金法插值精度优于存在考虑单一的传统方法;⑤根据全监测期、羽化期与高峰期的空间插值,表明西南角和东北部地区松褐天牛分布较多。通过GIS和地统计的预测分析,能够具体反映到空间分布。笔者研究结果旨在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梗天牛属的3种重要林业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松幽天牛、褐梗天牛和Arhopalus ferus (Mulsant)是梗天牛属的3种重要害虫,对火灾后的死亡和衰弱木造成严重为害。其中褐梗天牛在我国已有分布,能够携带拟松材线虫。本文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这3种害虫的分类鉴定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罹病木的直观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玉双 《植物检疫》1993,7(1):23-24
准确地鉴别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罹病木在木材检疫检验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是在几年野外观察和室内分离验证的基础上,根据罹病木较直观的变化特征,如木材松脂分泌量的多少、松材蓝变现象的有无、木材含水量的差异及松褐天牛的为害症状等,提出松材线虫罹病木直观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