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剂量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秋延迟大棚西葫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970、750 g/hm2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225 g/hm2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21%、87.54%、85.94%和85.9%、84.76%,防效较好,且对西葫芦无药害.  相似文献   

2.
西葫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太原地区,露地春播西葫芦在6月份发生白粉病,其初发病症的时间,与5月中旬以后的降雨天数有一定关系.西葫芦健叶片中除锌、铜含量外,氮、钙、镁、铁、锰等矿质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病叶中的矿质营养成分含量.西葫芦地边有高物遮挡,可加重白粉病的发生.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和药费成本两方面考虑,以灭菌强和腈菌唑为好,而世高在白粉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秀荣  蔡丽霞 《花卉》2021,(4):276-277
西葫芦在种植期间会受到很多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进行大棚种植的西葫芦,其感染病虫害的概率极高。白粉病、蚜虫以及银叶病都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根据这些病虫害的特点,大棚种植户可对西葫芦进行针对性防治,而西葫芦种植所得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围绕西葫芦的几种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对病虫害的防治要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绿颖防治瓜类白粉病的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象山县瓜类主要病害之一,通常在瓜类生长中后期发生较多,流行迅速.发病严重时,造成瓜类叶片干枯,乃至成批枯死,尤其在大棚中更为严重.为了筛选防治瓜类白粉病的无公害绿色环保药剂,于2004年对绿颖防治瓜类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氟吡菌酰胺,第2次药后第7d、10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90.95%、96.70%和89.50%,其次为四氟醚唑;防治二斑叶螨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组合,第2次药后的第3d和7d防效分别为96.86%和92.74%。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是郓城县保护地瓜类蔬菜栽培主要品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增加,西葫芦病害发生程度有所加重,特别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畸形果等危害较重.根据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供菜农参考。1、霜霉病1.1危害症状霜霉病是大棚西葫芦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苗期发病时,子叶被害部位开始褪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浓度8%氟硅唑微乳剂进行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1hm2用8%氟硅唑微乳剂的69~90g兑水750kg,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间隔期为7d,共喷3次。药后7d各处理防效分别77.46%~80.94%,且对黄瓜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刘峰 《上海蔬菜》2003,(6):49-49
西葫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果实含糖、淀粉、维生素A、维生素E较多 ,营养价值很高 ,是人们喜欢的果菜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增加 ,西葫芦和黄瓜一样 ,由露地栽培发展成保护地栽培。实践表明 ,保护地栽培西葫芦 ,加强病害防治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目前 ,我地区温室大棚西葫芦主要病害有西葫芦灰霉病、西葫芦病毒病、西葫芦白粉病、西葫芦绵腐病等 ,其识别与防治介绍如下。1西葫芦灰霉病1.1症状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 ,西葫芦的花、幼果及嫩茎最易受害。花和幼果脐部感病 ,初呈水渍状 ,残花凋…  相似文献   

9.
大棚西葫芦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在防治措施上,除严格控制温,湿度合理浇水追肥,提高植株抗性能力外,还要掌握各种病害的症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0.
1特征特性高迪(金皮)西葫芦又称香蕉西葫芦、珍珠西葫芦,原产于以色列,为杂交一代品种,生长势强,无限生长类型,主蔓结瓜,蔓长可达1m;坐果率高,单株结瓜可达10个以上,丰产抗病,果实皮色金黄;肉脆汁多,风味上乘,商品性及观赏性俱佳;果长20~25cm,单瓜重250g;成熟期50~55d,是春早熟和秋延后大棚栽培的理想品种。2012年淮安市淮安区怡园果蔬合作社从以色列引进高迪西葫芦进行大棚春早熟栽培和秋延后栽培试验,667m~2产量达5000kg以上。2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甘肃省酒泉地区大规模繁种基地的建成 ,大量繁种用西葫芦在基地上连片种植 ,西葫芦白粉病也就逐渐蔓延开来 ,特别是1997~ 1998年连续两年大发生 ,造成轻病田减产 10 %~ 15 %,重病田减产 5 0 %~6 0 %,种子质量降低 ,秕籽率达 5 0 %,直接影响了种子的外贸出口。为此笔者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现总结如下。1 发病时间6月下旬西葫芦杂交授粉结束 ,幼果迅速膨大 ,白粉病开始发生。进入 7月上旬 ,气温较高并伴有降雨 ,空气湿度明显增大 ,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此时 ,正值西葫芦营养生长减弱 ,生殖生长旺盛时期 ,植株抗病…  相似文献   

12.
刘滨疆  季庆瑞 《蔬菜》2003,(7):18-19
白粉病是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害,尤其是在设施栽培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此病,病情发展迅速,对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黄瓜和丝瓜产量威胁很大。过去常用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法,但现在看来,这类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目前新出现的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正在成带电粒子。空间电场可以调控钙离子进出植物体的量和方向,也可以调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同时还可以使土壤非游离态营养物质转化为游离态,并能净化温室内气体,消除雾气、粉尘、病原微生物孢子等。在空间电场作用的同时,微量臭氧和高能带电粒子也同时对温室空气进行有效的灭菌消毒。这…  相似文献   

13.
《吉林蔬菜》2016,(5):30-31
正西葫芦常见病虫害防治,西葫芦的病害一般有:西葫芦白粉病、西葫芦灰霉病、西葫芦霜霉病、西葫芦蚜虫、西葫芦白粉虱、西葫芦病毒病、西葫芦绵腐病、西葫芦菌核病,虫害包括:白粉虱、潜叶蝇、红蜘蛛等。1病害综合防治1.1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50~  相似文献   

14.
西葫芦又名搅瓜,属于南美洲南瓜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成熟早、营养价值高,是果菜类中比较早熟的蔬菜.现在采用冬暖式大棚及嫁接技术,西葫芦已成为冬季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西葫芦的品种较多,适于大棚栽培的主要有早青一代、灰采尼、阿尔及利亚及短蔓型西葫芦地方品种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温度和土壤水分对西葫芦叶面积和化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葫芦在大棚环境下有利于叶生长,不利于瓜生长;露地早春地温和气温低对叶和瓜的生长都不利;苗期不浇水光合面积小,化瓜严重;只有在适宜的地温,气温及水分条件下才能使西葫芦高产,化瓜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3个西葫芦品种和6份西葫芦种质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5g·L~(-1) NaHCO_3、5.706g·L~(-1)K_2HPO_4、2.62g·L~(-1)K_2SiO_3和RM(0.188g·L~(-1)核黄素+0.746g·L~(-1)蛋氨酸),研究了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及对单株产量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期探寻预防西葫芦白粉病的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结果表明: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表现为5.706g·L~(-1) K_2HPO_45g·L~(-1) NaHCO_32.62g·L~(-1) K_2SiO_3RM;4种诱导剂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缓西葫芦白粉病的发展进程,且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各处理对西葫芦单株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但产量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以5.706g·L~(-1) K_2HPO_4和RM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植株诱导抗性增强与产量增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3;各处理均提高了西葫芦植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植株诱导抗性增强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4。表明西葫芦可能通过调节植株内源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来调节自身应激反应,诱导形成对白粉病的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宁夏枸杞白粉病有机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垦  杨经波  刘俭  马志远 《北方园艺》2016,(16):110-112
以"黄果"枸杞为试材,清水、25%三唑酮药剂为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橘皮精油+3%苦参碱对枸杞白粉病的有机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7d后,解淀粉芽孢杆菌250倍液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22.86%,橘皮精油650倍液+3%苦参碱防治效果为50.41%,25%三唑酮药液的防治效果为75.61%。橘皮精油+3%苦参碱对宁夏枸杞白粉病有机防治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相结合,同时采用海南加代穿梭育种方法培育出抗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病(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葫芦一代杂种京葫CRV4。父本为06-2-6-38-15-26-18,母本为08-19-15-29-18-20-58。该品种早熟,生长势中等,短蔓;瓜码密,连续结瓜能力强;商品瓜翠绿色,光泽度好,中长柱形,顺直均匀;耐热,不易早衰,适应性强,抗ZYMV 和白粉病;适合南北方春秋大棚和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小白菜、小油菜、丝瓜和苦瓜为试材,在防虫网大棚安装空间电场条件下,研究了空间电场对蔬菜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电场提高了小白菜、小油菜的株高和产量,增加了小白菜、丝瓜和苦瓜的茎粗,降低了小白菜、小油菜的根冠比;4种蔬菜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小白菜、小油菜和苦瓜的水分含量提高,但是丝瓜的水分含量降低;丝瓜和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而小白菜、小油菜的维生素C含量减少;空间电场还降低了小油菜、丝瓜和苦瓜的纤维素含量。总体来说,空间电场能够促进蔬菜的生长,提高蔬菜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选用黑乌鸦和黄珊瑚等西葫芦早熟种,采用园土∶河沙=3∶1(体积比)基质进行穴盘育苗,大棚冬春季早熟栽培,不仅可解决海南冬春露地栽培西葫芦极易感染病毒病和白粉病、瓜秧易早衰而死亡、造成减产和品质低的难题,而且其投入少,见效快,产量高,可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西葫芦性喜温暖,不耐寒冷、高温,栽培管理上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风透光性好,肥水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