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也是合理高效利用同一块土地的种植方式。本文在分析西兰花—大豆种植模式高效性的基础上,筛选出台绿1号和浙农6号为台州地区较具潜力的轮作植物,并探索了台绿1号西兰花—浙农6号大豆在台州地区轮作栽培技术,为农民创收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同蔬菜轮作对黄瓜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黄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北方棚室生产中应用较多的7种黄瓜轮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蔬菜轮作栽培体系对黄瓜病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黄瓜轮作栽培方式中菜豆-芹菜-黄瓜轮作可以有效的减轻病害,黄瓜产量显著提高(P<0.05).菜豆-芹菜-黄瓜轮作是比较理想的黄瓜轮作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3.
减轻蔬菜连作障碍轮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连作障碍,使设施蔬菜种植实现稳产、增收,开展了西瓜—慈姑—青椒轮作新型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西瓜—慈姑—青椒轮作模式,最后一茬作物青椒的株高比对照高8.00 cm、株幅宽13.05 cm、茎粗大0.185 cm;门椒坐果比对照早5 d,对椒坐果比对照早6 d;青果产量比对照多331.15 kg、红果产量比对照多126.45 kg。并且,三茬作物的总收益比对照多3 910.6元,较对照增收23.8%,说明西瓜—慈姑—青椒轮作模式可大大减轻蔬菜连作障碍,明显提高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4.
吴凤芝  王学征 《园艺学报》2007,34(6):1543-1546
 采用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的方式,研究轮作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与小麦和大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两种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序列相似程度高达0.5678,而与对照土壤间的相似程度分别为0.3465和0.3124。两种轮作处理的黄瓜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轮作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荸荠又称马蹄,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以球茎供食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健胃、祛痰、解热、防治腹泻等功效,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但荸荠不耐连作,在荆州地区多在水稻田里轮作荸荠,以后又发展了甜瓜—荸荠轮作及西瓜—荸荠轮作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长期采用这些模式,轮作的优势逐渐丧失,荸荠病虫害逐渐严重,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近年来,笔者又研究了一种新的轮作模式,即荸荠—甜瓜—红菜薹栽培模式,对改进土壤结构、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提高荸荠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好的作用,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土壤利用效率,推广了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栽培技术。该轮作技术蔬菜生育期衔接紧密,实现茬口间的高效转换,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整地施肥,以备种植下茬蔬菜。该技术每667 m2效益可达8 750元,可作为鄂东地区乡村振兴选择的优势种植模式之一,供气候相似地区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叶用薯—油菜薹种植模式是近年来武汉市黄陂区试验示范的一种新型高效蔬菜种植模式。该模式不仅种植效益突出,还可通过轮作方式有效解决叶用薯长年种植导致的土壤连作障碍、病虫害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鲜食毛豆—单季稻—萝卜三熟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毛豆—单季稻—萝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不仅解决了作物轮作问题,改善了农田土壤性状和生态环境,而且充分利用了耕地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三季每667 m2产值达5 800元、净收入4 500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京地区气候条件,以轮作方式入手,从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洋葱、甜玉米、甘蓝的栽培关键技术介绍了洋葱—夏甜玉米—夏秋甘蓝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以期为江苏及环境相似地区洋葱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设施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以浙南地区常年种植水稻田块、常年大棚种植番茄田块及水稻—大棚番茄轮作田块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p H、土壤电导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棚常年连作番茄田块比较,轮作田块使土壤p H上升了0.9,土壤电导率下降了66.2%,土壤中水溶性总盐含量下降了64.7%。轮作后每667 m2番茄产量提高8.3%,效益增加14.2%,说明番茄与水稻轮作可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是大白菜种植大省,全年种植面积超过9.33万hm2,其中春季大白菜种植面积超过1.67万hm2,春季大白菜栽培方式有大棚、小拱棚、露地覆膜、露地栽培;栽培模式主要是大棚大白菜—黄瓜/豇豆轮作、拱棚大白菜/露地大白菜—玉米轮作、露地大白菜—大葱等蔬菜轮作等。山东省大白菜种植品种和种植栽培模式对全国大白种植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目前春季大白菜生产中存在品种抗病差、品质差的问题,推荐适合山东省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德高CR69、德高CR143、德高1125等。  相似文献   

12.
结合绵阳市生态和生产条件,分析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简述了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与对策,为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冬暖大棚菌瓜轮作三种三收模式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东 《蔬菜》2004,(10):38-38
利用冬暖大棚进行双孢菇—洋香瓜—草菇轮作,实现一年三种三收,避免了常规菜—菌轮作前后茬在产量上的相互影响,而且废弃的双孢菇培养料还田后,大大提高地力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现将该模式简要介绍如下:一、 品种选择双孢菇品种选用2796、As2796或F56。2796系列为半气生型,较耐肥水,单菇重、个头大,出菇期长,适合鲜销或保鲜,宜土法大棚栽培;F56为杂交种,匍匐型,单菇轻、个头小、出菇密集,适合加工出口罐头,宜工厂化或山洞栽培。香瓜选用“伊丽莎白”、“西薄洛托”、“状元”等品种。草菇可选用V35、V23(…  相似文献   

14.
冯明  倪玉清  马长青  张春华  钟越 《蔬菜》2020,(10):14-18
西瓜连作易造成连作障碍,导致病害加重,产量和品质下降,不利于优质栽培和效益稳定。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将西瓜与水稻等作物轮作复种,并采用品种比较试验、不同茬口及育苗方式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探索出以早佳-8424西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和生物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667 m~2产值达1万元,纯效益达6 000元,实现了缓控连作障碍,促进了西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粮菜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蔬菜-马铃薯/西瓜多熟制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1年进行的"水稻—蔬菜—马铃薯/西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表明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较稻麦轮作模式有较大幅度提高。该种植模式在建湖县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山东莘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于近两年在部分乡镇推出了一种新的菇菜轮作模式,即双孢菇-洋香瓜-草菇一年三种三收的菌瓜轮作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生产季节,而且抓住了各茬口的最适宜的栽种时机,使这三种菌菜都能在价格最高时上市,并且避免了常规菜-菜轮作前后茬在产量上相互影响的缺陷,还能使废弃的双孢菇培养料作基肥在香瓜生产上再利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模式大棚应按冬暖式设计,为了兼顾双孢菇与草菇生产,可于南北墙体设通风口,生产香瓜时再堵上。一般棚长不少于40m,跨度7.2m。若按棚长60m算…  相似文献   

17.
甘蓝类蔬菜—水稻轮作无公害生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类蔬菜—水稻轮作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基数,促进土壤结构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介绍了甘蓝类蔬菜(甘蓝、西兰花、白花菜)—水稻轮作无公害生产模式在句容市的主要生产技术,并分析了该生产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增加农户种植效益,对传统的"单季稻—兰溪小萝卜"轮作模式进行改良,探索出1套"菜用春大豆—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生态高效轮作模式。2016年起在兰溪示范,2016—2018年年平均总产值12.34万元/hm~2,增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肿病为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大,防治难。为探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有效的生态防控方法,作者开展了每茬轮作、每2茬轮作、2茬青菜1茬其他作物轮作、周年轮作等4种轮作模式防治小青菜根肿病的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轮作模式中当季小青菜均未发生根肿病,说明轮作可有效预防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轮作换茬过程中,将发生根肿病的植株残体带至田外销毁,减少了田间根肿病病菌休眠孢子的数量,降低了蔬菜根肿病的发生几率,从而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20.
赵鹤  徐进  王艳芳  李蔚 《蔬菜》2016,(7):24-28
为筛选出一种适合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倒茬生产的滴灌带铺设方式,将滴灌带间距设计3个处理,对比果菜叶菜轮作倒茬生产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滴灌带间距对果菜产量影响不大,在种植叶类蔬菜时,滴灌带间距40 cm可保证土壤水分均匀度,满足作物灌水需求,同时获得了较高产量和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