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肤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120例新生儿硬肿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复温、补充热量及液体量处理,治疗组予肌肤按摩治疗局部硬肿,对照组予输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循环等传统方法治疗硬肿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肌肤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浴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唐兰芬,李昌荣(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湛江524001)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已有不少报道,但病死率仍为40%~50%[1]。人本文采用中药浴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组62例均按文献[2]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03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605例进行血糖分析。结果:605例新生儿中有85例发生低血糖症,发生率为14.05%,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率分别为22.86%、13.00%、12.57%、10.53%。结论;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硬肿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对具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应于生后进行血糖检测,以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危及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血流淤滞缓慢发生微循环障碍,这又反过来加重硬肿症的病情。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我院新生儿病区自1996年至1998年1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速尿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列 新生儿患儿83例,男70例,女13例,日龄1~4d,轻度34例,中度27例,重度22例。硬肿症病情分度按全国新生儿会议制订的标准[1]。8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组中男3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生脉五苓散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资料,属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者(对照组)50例;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生脉五苓散口服或鼻饲者(中药组)50例。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的硬肿消退天数为(4±1)d和(6±1)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7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治愈48例,好转0例,死亡2例(合并肺出血2例);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例,死亡8例(合并肺出血5例,肺透明膜病2例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伴颅内出血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87,P<0.05)。结论在常规复温、补液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桂枝生脉五苓散可缩短重度新生儿硬肿症的病程,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 2 4h持续静滴多巴胺 ,滴速为 5~ 10 μ g/ kg· min;对照组 35例每次静滴多巴胺 0 .5 mg/ kg,每天 1~ 2次 ,滴速亦为 5~ 10 μ g/ kg·min。两组用药时间均至硬肿消失后停药。对照组 35例仅采取综合治疗 ,不给予多巴胺治疗。结果 :治疗组硬肿开始消退时间及完全消退时间分别为 (1.36± 0 .92 ) d与 (4.2 3± 2 .15 ) d;对照组 则分别为 (2 .16± 1.15 ) d与 (5 .76± 2 .31) d;对照组 分别为 (3.2 5± 1.86 ) d与 (7.12± 1.89) d。 3组硬肿消退时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均 <0 .0 1)。治疗组、对照组 和 3组治愈率分别为 91.1%、82 .9%、6 8.6 % ,治疗组与对照组 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持续静滴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硬肿症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液2 m L/(kg·d) ,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散时间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和硬肿消散时间分别为(2 .2±0 .2 ) d和(3.6±0 .3) d,与对照组[(3.8±0 .3)、(5 .4±0 .4 ) d]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 c=8.4 72 ,P<0 .0 1) ,其总有效率(92 .7%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5 .0 % ) (P<0 .0 5 )。结论:参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使体温恢复和硬肿消散增快,疗效佳,无明显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以寒冷地区报道甚多,而亚热带地区少见报道。多数学者认为病因以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本文报道亚热带地区新生儿硬肿症44例。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coldinjure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neonatorum),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本病是由于早产、寒冷、低体重、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皮下脂肪发生硬化、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严重者可继发肺出血、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0月使用暖箱保暖加复方丹参涂擦治疗50例新生儿硬肿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过程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文献已有报道,但用大剂量 VitE 经皮吸收与肌注治疗作对比研究尚少,本文对84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了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国公酒加维生素 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1 65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0例采用抗感染、复温、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 8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国公酒、维生素 E混合微温后按摩 ,4次 /d。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 96.5 % ,硬肿消退时间 ( 2 .8± 1 .2 ) d,住院时间为 ( 4 .5± 2 .5 ) d;对照组 :总有效率 63.8% ,硬肿消退时间为 ( 4 .6± 2 .5 ) d,住院时间为 ( 7.0± 3.2 ) d。两组比较 ,P均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国公酒、维生素 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以独参汤为主综合疗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0例的疗效观察李月英(阳江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仍欠理想,为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我院儿科采用以独参汤为主的综合疗法对30例作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本组58例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抚触对早产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60例早产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抚触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抚触疗法,每日3次。结果抚触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9、1例,对照组则分别为8、14、8例,以抚触组的疗效为优(Hc=11.38,P<0.01)。抚触组患儿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20.8±0.7)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0±0.6)h;抚触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1±3.5)d,两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用抚触治疗早产儿硬肿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研究发现在严重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可使血糖增高。高血糖是危重患儿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院儿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49例危重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其中38例呈高血糖状态,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8例高血糖危重新生儿中,男23例,女15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25例。出生体重<2.0kg18例,>2.0kg20例。原发病为缺血缺氧性脑病19例,败血症5例,硬肿症6例,重症肺炎7例,Ⅲ度营养不良1例。38例中单器官衰竭20例(其中心功能衰竭8例,呼吸衰竭12例),2个及2个以上器官衰竭14例(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81例新生儿疾病及20例正常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初步评价新生儿疾病时红细胞免疫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①对象:新生儿肺炎24例、新生儿败血症12例、新生儿硬肿症15例、早产儿14例、新生儿轻、中度贫血16例。正常对照组20例。②方法: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简称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简称RBC-ICR);以上两种试验均参照郭峰的方法进行。结果:新生儿肺炎、败血症RBC-C3bRR分别16.3±5.4、15.8±4.7,T值为2.68、2.16,与正常12.3±4.3对比,明显增高,P均<0.05。RBC-ICR分别为17.9±5.7、21.3±4.8,T值分别为5.24、4.75,与正常对照组14.6±3.2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新生儿硬肿症、早产儿RBC-C3bRR为14.0±4.6、13.6±3.4,RBC-ICR分别为14.2±3.4、13.5±4.1,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新生儿轻、中度贫血16例,其中8例RBC-C3bRR、RBC-ICR低于正常。结论:①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时,红细胞免疫增强红细胞膜上C3b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 2002年夏秋季,河北、京津地区流行的法氏囊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给广大养鸡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 发病特点 1.1 易感动物主要为鸡,发病日龄较以前明显拓宽,发病日龄以前主要集中在20~40日龄,现拓宽为10~100日龄。 1.2 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大多在5%~10%左右,个别未经免疫或免疫失败的鸡群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惊厥的类型、首发日龄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将63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轻微型27例(42.9%),强直型9例(14.3%),限局性阵挛型6例(9.5%),多灶性阵挛型4例(6.3%),全身性肌阵挛型1例(1.6%),两种发作形式并存者(混合型)16例(25.4%);原发病依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7例、颅内出血(ICH)13例、感染9例、低血糖7例、闷热综合征3例、低血钙2例、核黄疸2例;出生后3d内出现惊厥者35例(占55.6%),出生后1周内出现惊厥者共51例(81.0%)。结论:新生儿惊厥大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发作类型多样,以轻微型和混合型多见;病因复杂,以HIE、ICH者多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一期后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3例中位以上无肛病儿,1例因并发硬肿症死亡,2例成  相似文献   

19.
浅谈鸡肿头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肿头综合症(SHS)是由禽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以鸡的头部肿胀、打喷嚏及其他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常与细菌混合感染.造成发病及死亡率增高。根据笔者2007年10-12月病例总结.共诊治病鸡2307例,肿头综合症发病325例,占14%.现将体会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对有关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对策。方法;对确诊败血症的新生儿。入院24h内,严格无菌操作取血作血液培养,用改良K—B纸片扩做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56例新生儿败血症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2株。病原菌为:出生3d内发病的16例中排序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属;出生3d以后发病的40例中前3位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抗生素总敏感率:环丙沙星92.4%、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泰能)85.2%、万古霉素82.8%及头孢类抗生素70.4%。结论:出生3d内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出生3d以后发病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环丙沙星、亚脓培南 西司他丁、万古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中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是比较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