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加快。农村社区治理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和激发振兴活力的内生驱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探索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治理路径,从宏观治理的层面,文章主要从凸显参与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搭建现代化平台等方面来探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有必要与内生式发展理论相结合,突出中国特色。本人对于内生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性进行解读。明确了一方面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内生式发展是一种理想形式。另一方面,对于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式发展也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应当以内生式发展理论作为指引和导向,通过村集体资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工作初见成效,但全面推进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等。对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省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以贯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持之以恒发展富民产业,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为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泾川经验,介绍了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地方高校的区域特点、行业特点、专业特点及人才特点,通过扩容乡村人力资源、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功能完善三个向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培养乡村高质量人才,加强和拓展乡村建设路径,这对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的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啸 《农技服务》2022,(12):100-105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割裂,二者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有助于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化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为更好地厘清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状况,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协调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评价二者协调发展程度,采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其未来变化,并运用回归分析法就各评价指标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相应提升,但仍未进入优质协调阶段,各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兴旺和经济融合维度的指标水平较低制约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全面推进。需提升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力度,重点推进西部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城乡要素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双向配置;推进西部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其时代价值的良好契机。在国家发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正确看待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强化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联系,了解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培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队伍;凝聚科研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活动;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引导激励作用等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规模不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环境不扎实等问题。现在总结闵行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的基础上,针对闵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在以人才和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激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解决困境的建议,旨在加快推进闵行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能力较弱、政治参与能力不足、文化素质能力较低、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进行精准的能力培育和政策支持,全方面多维度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经验是培育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新发展阶段下,我国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刚脱贫地区来说,培育内生发展能力不仅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也是乡村全面振兴、人民生活富裕的核心。脱贫地区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我国全面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乡村文化的数字建设中面临内源性困阻、支撑要素缺乏、发展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限制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新时期,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营造绿色氛围、激发内生力量、多方位提升保障措施,能够全面促进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对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坚持“引、育、用、留”多管齐下,从优化环境、发展教育、加强统筹、制度激励等方面持续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17个省辖市426个样本村的内生能力进行测算,并以测算的样本村内生能力为响应变量,构建多元Tobit回归模型,检验农村社会网络结构密度、关系网络规模、网络结构洞、弱纽带强度等因素对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乡村整体内生发展能力较低,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网络结构洞、弱纽带强度、乡村文化心理结构、集体权力控制等变量对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关系网络规模、利益权力控制和家庭权力控制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提出提升乡村振兴内生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在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必然选择。但一直以来,相较于外部力量扶持,民族地区乡村内生动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远发展,迫切需要转变。以青海省泽库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乡村振兴实施情况了解发现,泽库县非常重视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强化组织制度、挖掘特色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提升村民主体意识等措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培育提供了本土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民族地区内生动力培育“需要-动机-行动”的运行逻辑,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农业振兴是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爱农村、爱农民是根本,当爱农村、爱农民成为一种文化,乡村振兴就有了内生动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文化兴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乡村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挖掘培育乡村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树立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以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当下,西南地区乡村虽然已经全部脱贫,但其具有独特的资源、艰难的脱贫攻坚历程,乡村振兴重点难点十分突出,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目前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通过确立集成示范试点村绿色发展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挖掘可复制、能推广的西部地区一般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和西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决策提供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西部地区也开始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尝试从多角度整合乡风文明建设的资源,促进各项建设措施的系统推进。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入手,在简要分析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解读,并提出了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旨在能通过完善措施的制定优化建设效果,助力乡村振兴的贯彻落实,借助乡风文明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出来的新战略、新思想和新布局,旨在通过内生动力来帮助乡村实现振兴发展。在此背景下乡村如何发展特色产业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浅析了当前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总结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以曹村为研究区域,分析曹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提出了引领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关键一环的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源泉,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然而当前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乡村大量劳动人口流失、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弱化、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足、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阻碍了乡村文化振兴。由此,应从提升主体内生动力、打造有力干部队伍、丰富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手,在痛点上精准发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