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奶牛群3 631头奶牛的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规模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布病阳性率分别为:5.3%、4.7%、0,且相同奶牛养殖模式下布病阳性率差异较大。调查表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奶牛,建立"检、免、杀、消、管"等综合防控措施是本地目前防控布病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规模场、养殖小区、散养户)奶牛群3 631头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法)试验,布病阳性率分别为:5.3%、4.7%、0%,同一奶牛养殖模式布病的阳性率差异较大,应围绕布病防控"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奶牛",建立"检、免、杀、消、管"等综合防控措施成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奶牛流产问题在奶牛养殖业中经常出现,造成奶牛流产的诸多原因中,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导致的流产是奶牛流产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必须引起奶牛养殖户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站2004年经对15560头存栏奶牛,进行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布病监测结果表明,个别被布病感染的小区奶牛的流产率高达13.1%,由于布病导致的流产占流产数的57.1%。1规模化小区奶牛流产情况的调查1)我县兽医站化验室对全县奶牛每年进行两次监测(包括布病和结核病)工作,经对每个奶牛小区的流产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奶牛监测中布病阴性的小区,奶牛流产率为…  相似文献   

4.
奶牛养殖小区的迅速扩群导致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本文介绍了新疆地区奶牛养殖小区通过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布病的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对该地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奶牛养殖小区的迅速扩群导致布病的发病率大幅增加,有关部门通过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实施,控制住了布病的传播和蔓延,减少了国家和奶农的经济损失,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7.
<正>西安市临潼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奶牛养殖在全省独具特色,奶牛存栏居全省第二,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也是西安市奶牛产业板块的重要区域。为了全面了解临潼区奶牛畜间布病现状,科学研判奶牛畜间布病流行趋势,保障奶牛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2015年9月~10月间,区动物疾控中心在全区开展了奶牛布病现状及防控措施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奶牛布病的防控净化,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推动奶业和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及形成原因,并提出新形势下,以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体健康,满足消费者对牛奶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为导向,以保障供给质量为目标,加大宣传培训和投入,转变观念,落实和完善"产、管"综合管控等一系列加强奶牛布病防控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以流产、睾丸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流行较广,感染率较高.对人畜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奶牛布病每年都有上升势头,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红古区奶牛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奶牛布病的检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红古区的奶牛养殖小区的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人畜的健康.我们对红古区金泉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进行了布病血清学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自2014年以来,夷陵区对奶牛进行了布病的普查与净化工作,通过检测-扑杀的净化措施,使奶牛感染率大大降低。建议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民布病防控意识;建立长效防控布病机制,确保食品安全和从业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乌鲁木齐近郊奶牛养殖小区的口蹄疫防控效果进行了调查,对近5年口蹄疫防控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控对策,为该地区奶牛口蹄疫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布病是我国规定的二类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和从业人员健康,给我国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地区性流行;经过几十年的防控,仍有些地区流行。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死灰复燃的趋势,给布病防控和畜牧业带来威胁和挑战。一些牛场疏于防范,在引种时不重视现场检疫和隔离制度,对牛群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此,本文对布病的危害、流行情况及其防控做一综述,以期加强认识,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14.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本文对一起奶牛布病疫情的实验室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防控处置措施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今后奶牛布病疫情的净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人畜共患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 血防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进入了由传播控制转向传播阻断的新时期. 1.1 结核、布病防控多年,形势依然严峻.奶牛的移动监管采用陈旧的检测方法导致假阳性偏多,加之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有效防控,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2狂犬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奶牛结核病流行,保证奶制品卫生安全,新疆乌鲁木齐市在近郊的6个奶牛养殖小区,通过制定和宣传消毒、隔离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规范,开展了结核病净化工作。为了解6个奶牛养殖小区结核病的防控效果,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连续7年的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显示,7年累计检测奶牛56 668头,奶牛结核病平均阳性率由2012年的1.49%下降到2018年的0.33%,且有2个奶牛养殖小区达到了国家净化标准,取得了预期的防控效果。但仍有少数小区阳性率偏高,需要继续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最终实现所有奶牛的结核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以流产、睾丸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流行较广,感染率较高,对人畜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奶牛布病每年都有上升势头,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和县奶牛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奶牛布病的检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民和县奶牛养殖小区的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如何提高奶牛养殖区的疫病防控工作质量,更是受到奶牛养殖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奶牛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并分析奶牛养殖疫病防控措施,为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和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国忠 《当代畜牧》2013,(26):21-22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奶牛"两病"是影响牲畜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两种人畜共患病,做好"两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奶牛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既感染人又感染家畜,家畜中牛、羊比较多见。奶牛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息性全身传染病。以引起母畜流产、不孕,公畜睾丸炎症及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和优先防控的人畜共患病。我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进行奶牛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后有效的控制了奶牛布病在我省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然而,自2009年开始,奶牛布病呈强势反弹。是当前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的主要人畜共患疫病。为此,笔者对我省奶牛布病流行史和当前奶牛布病的发生、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