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部分地区黄牛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1份黄牛血清进行蓝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14.66%,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蓝舌病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蓝舌病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5份黄牛血清进行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46份,阳性率为23.59%。统计数据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支原体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7份黄牛血清进行犬新孢子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7.11%。数据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犬新孢子虫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犬新孢子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2014-2015年间采集于西藏部分地区的454份藏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2015年检测出阳性血清116份,阳性率为25.6%。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地区藏猪猪群中存在弓形虫感染。该研究旨在掌握西藏地区藏猪群中弓形虫感染的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查延边某熊场黑熊弓形虫感染情况,共采集血清样本73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在73份血清样本中,检出21份阳性血清,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8.8%。在43份雄性黑熊血清中,检出9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9%;在30份雌性黑熊血清中,检出12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调查证实该熊场黑熊存在弓形虫感染,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对2012~2013年间采自青藏高原地区的905份和736份牦牛血清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2012年检出阳性血清196份,阳性率为21.66%;2013年检出阳性血清214份,阳性率为29.08%。统计数据表明,青藏高原牦牛群中存在弓形虫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青藏高原牦牛群中弓形虫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湖南省郴州市黄牛弓形虫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风险因素,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该地区9个牛场710份黄牛血清样品中的弓形虫抗体,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黄牛弓形虫血清阳性率,使用SPSS V23.0软件,对不同风险因素的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受检黄牛血清样本中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共64份,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东莞市多种动物弓形虫感染的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采自东莞市生猪屠宰场的猪血清3238份和饲养的犬血清299份、猫血清33份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为猪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98份,抗体阳性率为3.03%,犬血清抗体阳性25份,抗体阳性率8.36%,猫血清抗体阳性4份,抗体阳性率12.12%。结果表明猪、犬和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弓形虫感染,其中猫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犬,弓形虫病防治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西宁地区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弓形虫间接血凝实验(IHA),对来自青海省西宁地区的四个藏獒养殖基地的118份藏獒血清,进行了针对弓形虫抗体的检测。结果共检出11份阳性血清样品,阳性率为9.32%,表明西宁地区部分藏獒养殖基地中存在弓形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集龙岩市部分地区牛、羊血清,检测福建省牛和羊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和羊血清弓形虫IgG抗体。结果:49份牛血清弓形虫IgG抗体均呈阴性;35份羊血清中,8份弓形虫IgG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2.86%(8/35)。结论:龙岩市部分地区羊弓形虫的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1.
用弓形虫的重组蛋白GST-SAG1作为ELISA诊断抗原,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青海省祁连县喜马拉雅旱獭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被检92份喜马拉雅旱獭共检出阳性血清25份,阳性率约为27.17%。结果提示,青海省祁连县的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弓形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苏省徐州市母猪弓形虫感染及流行状况,2017年5—6月,采集徐州市5个未免疫弓形虫疫苗猪场的321份母猪血清进行弓形虫IgG抗体检测,同时比较有无猫接触史,有无灭鼠和药物预防措施的母猪弓形虫感染率。结果显示:5个猪场均存在弓形虫血清IgG阳性抗体,共检出阳性血清189份,样品阳性率为58.9%(189/321);多胎次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普遍较高;做过灭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的母猪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做过的(P0.05)。本次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徐州市这5个规模猪场的母猪中普遍存在弓形虫隐性感染,需要采取灭鼠、定期药物预防等措施,严格控制弓形虫感染,尤其是胎次较多的母猪。  相似文献   

13.
用弓形虫的重组蛋白GST-SAG1作为ELISA诊断抗原,进行了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并对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进行了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经对所收集的68份喜马拉雅旱獭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血清15份,阳性率约为22.06%,表明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中存在弓形虫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9,(2)
研究旨在初步了解平顶山市猪弓形虫病感染情况,于2018年3—11月采集平顶山市部分地区14个猪场共742份猪血清样品,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中弓形虫抗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742份猪血清样品中有267份检测为弓形虫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35.98%;不同养殖模式猪场弓形虫抗体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散养场最高(57.39%),种猪场稍高(38.14%),规模化猪场最低(18.56%);在被调查的4个县市中,舞钢市、郏县、叶县和鲁山的猪弓形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8.82%、48.44%、39.62%和18.65%。调查结果说明,河南平顶山市猪弓形虫感染普遍存在,相关有效的防制措施急需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延边地区鸭弓形虫感染情况,用间接ELISA法对采自延边地区8个县市的鸭血清304份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96份血清呈阳性,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为31﹒58%;不同地区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本调查首次证实了延边地区鸭存在弓形虫感染,这对人和动物存在潜在威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临沧市牛、羊和犬弓形虫感染情况,分别采集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凤庆县和沧源县农户、养殖场和餐馆的动物血样品284份(牛143份、羊81份、犬60份),分离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抗体阳性53份,阳性率18.6%,其中牛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20份,阳性率为14%;羊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19份,阳性率为23.5%;犬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14份,阳性率为23.3%。综上所述,临沧市牛羊犬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有兽医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了解弓形虫病在桂林犬猫体内的感染情况,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广西桂林市的4个动物医院以及2市场屠宰犬猫的屠宰点随机抽取犬猫血清223份,进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23份犬猫血清中阳性8份,感染率为3.59%。其中猫血清111份,阳性5份,感染率为4.50%;犬血清112份,阳性3份,感染率为2.68%。宠物医院中调查的犬猫数量分别为65和87,阳性样本分别为1份和3份,感染率为1.54%和3.45%;市场调查的犬猫数量分别为47和24,阳性样本均为2份感染率为4.26%和8.33%。本调查结果表明,桂林部分犬猫中被弓形虫感染,土种犬猫的感染率高于宠物犬猫。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羊肉制品的生物安全,对屠宰羊进行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以及对羊肉进行弓形虫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677份屠宰羊的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抗体阳性有47份,阳性率为6.9%。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天祝县白牦牛弓形虫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6个采样点共498份白牦牛血清进行弓形虫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87份待检血清呈阳性,阳性率17.47%,以1~2岁年龄段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衣原体和弓形虫IHA试验,对青海省海南州某核心种牛群引进的40只种公牛,进行了布鲁氏菌、衣原体和弓形虫等病的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检出布氏杆菌阳性血清1份,阳性率2.50%:检出衣原体阳性血清6份,阳性率为15.00%;弓形虫阳性血清2份,阳性率为5.00%。结果表明引进的种牛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病、衣原体及弓形虫病。而该三种病均可通过垂直传播。所以,对种牛引进因加强检疫及管理等措施。防止种牛感染造成的疫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