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犊牛阶段的生长状况对牛只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牧场效益,牧场越来越追求犊牛阶段生长的最大化。通过饲喂代乳粉达到犊牛断奶前1.0 kg日增重,对牛只生产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增加犊牛日增重对牛只生产性能的积极影响,同时根据荷兰Schils的试验对代乳粉的选择和饲喂流程提出建议,以期对牧场合理使用代乳粉,实现犊牛阶段生长最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荷斯坦母犊18头,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限量饲喂酸化奶,对照组自由采食酸化奶。结果表明:60日龄犊牛的生长性能限量饲喂组好于自由采食组;饲养成本和腹泻率限量饲喂组低于自由采食组。说明限量饲喂可以提高犊牛增重,降低养殖成本和腹泻率,并且断奶应激反应较自由采食的犊牛小,更容易适应断奶后的饲养条件,后期生长潜力更大,选择限量饲喂的饲养方法更有利于牧场的犊牛培育。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评估犊牛生产系统和断奶后管理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个生产系统(在玉米秸秆上饲养和在干燥环境饲养),两个断奶后的管理(直接育肥和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养)。结果显示:与冬季在干燥环境饲养的牛相比,冬季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初始体重较轻(P <0.05)。同时,冬季在干燥环境下饲养的犊牛较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前期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在生长-育肥期的初始体重显著低于在干燥环境饲养犊牛(P <0.05)。但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较干燥环境饲养的犊牛存在代偿性反应特征,表现为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在评价断奶后管理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时,生长-育肥期犊牛较育肥期犊牛初始体重、末重和干物质摄入量显著提高(P <0.05)。但与生长-育肥期犊牛相比,育肥期犊牛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断奶后的管理和生产体系对大理石纹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 <0.05)。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生长-育肥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大理石纹评分(P <0.05)。结论:与断奶后直接饲喂育肥期饲料的犊牛相比,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胴体重量显著提高。然而,直接饲喂育肥料的犊牛饲料报酬和日增重均提高,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在经济收益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规模化的奶牛养殖牧场中犊牛液体日粮主要包括初乳、常乳、异常乳和代乳粉等,尤其是异常乳使用较多;通常在液体日粮饲喂犊牛过程中会使用巴氏杀菌、酸化、发酵和添加营养增强剂等方式进行处理。目前关于如何使用液体日粮以达到较高安全性、利用价值和养殖效益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对于异常乳的使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不同液体日粮对犊牛采食、生长、胃肠道发育及其菌群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犊牛成年后产犊和泌乳量的影响进行阐述,为今后犊牛液体日粮的使用和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犊牛育肥的关键在于挑选合适的犊牛,要挑选身体健壮的犊牛作为育肥牛,避免由于犊牛体弱多病而影响育肥效果和养殖收入。养殖场在挑选适宜育肥犊牛时,重点从犊牛品种、饲喂管理、疾病防控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建立严格的养殖场内部饲养管理机制,全面保障犊牛的健康生长。这项工作技术强、养殖周期较长,需要进行持续性、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应安排专业饲养人员执行管理任务。要求养殖人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反思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和解决育肥牛养殖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30日龄,体重(26±2.6)kg犊牛3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犊牛,每组公母各半,Ⅰ、Ⅱ组分别饲喂高蛋白含量代乳粉、高脂肪代乳粉,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母乳喂养。结果表明:饲喂代乳粉能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增重和日增重(P0.05);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的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没有显著影响(P0.05);犊牦牛早期断奶能显著提高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P0.05),缩短牦牛生产周期,显著提升代乳粉饲喂阶段的经济效益(P0.05)。综合分析,饲喂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牦牛无论在犊牛生产性能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显著效果,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养殖人员在养殖工作进行时,应用怎样的饲喂技术,对于生猪的生长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生猪各个生长阶段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养殖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生猪各个不同阶段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做好饲喂管理,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基于此,文章对生猪不同阶段的饲喂管理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分析,能够为生猪养殖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以下简称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30头蒙荷杂交犊牛,按出生日期、初生重分为3组,即颗粒化开食料组(CON组)、口感化开食料组(Te组)和颗粒化开食料加苜蓿干草组(PeA组),每组10头牛。CON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Te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口感化开食料;PeA组犊牛3日龄开始饲喂颗粒化开食料,并在15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8周断奶,试验期内每周跟踪记录犊牛的采食量、体重、体尺指标,并测定血清学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开食料采食量的影响呈差异趋势(P=0.068),以Te组最高,PeA组次之,CON组最低。2)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3)饲喂模式对断奶后犊牛的体长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Te组体长指数显著高于CON组和PeA组(P0.05)。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体躯指数和管围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4)饲喂模式对断奶前后犊牛的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3种饲喂模式下,断奶前蒙荷杂交犊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差异;断奶后蒙荷杂交犊牛体长指数呈显著差异,开食料采食量呈差异趋势,但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犊牛阶段是肉牛养殖的基础,犊牛的好坏关系到成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对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犊牛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但是抵抗力弱,尤其对不良养殖环境表现的较为敏感,适应性较差,易患病死亡。犊牛瘤胃发育的不够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发生死亡。因此在肉牛养殖中要想获得优良、高产的成年肉牛,需要充分的了解犊牛的生理特点,做好科学细心的饲养和培育犊牛,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犊牛强化饲喂液态奶的可行性,本研究观测了鲜奶饲喂量对中国荷斯坦犊牛哺乳期生长性能、体型发育,断奶阶段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断奶后养分消化的影响。选择4日龄中国荷斯坦犊牛2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两个水平的鲜奶,即高奶量组和对照组。结果,高奶量组的鲜奶采食量较对照组多174.4g,开食料较对照组少95.5g;高奶量组哺乳期干物质、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分别高5.2%、11.6%、9.0%,其中高奶量组4~54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摄入量较对照组高,在55~60日龄代谢能和可消化粗蛋白较对照组低;高奶量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9.3%,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鲜奶饲喂量可极显著促进犊牛腰角发育(P0.01),具有促进体斜长增加的趋势(P0.10);对照组断奶阶段血糖浓度有提高的趋势(P0.10),两组犊牛断奶阶段血浆甘油三酯、尿素氮、β-羟丁酸和胰岛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常值;高奶量对犊牛断奶后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提高鲜奶饲喂量有益于犊牛生长发育,不影响犊牛养分消化。试验犊牛摄入代谢能较高,具有增加血脂的潜在风险,液态奶强化饲喂策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奶牛场规模化的发展,犊牛小群饲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为了探索犊牛小群自动化饲喂站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试验通过引进荷兰犊牛饲喂站,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母犊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哺乳期(4~70日龄)饲喂553 L液体代乳粉,对照组饲喂471 L液体代乳粉,定期监测犊牛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30,45,60,75,90日龄的体重和不同阶段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犊牛饲喂站同时增加代乳粉的饲喂量对犊牛的生长指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初乳饲喂是犊牛饲养中的关键.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犊牛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甚至和整个后备牛阶段的生长和成乳牛阶段的生产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牛初乳对奶用雌性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笔者将奶牛产仔后1 h内挤得的牛初乳饲喂初生雌性犊牛。试验选取出生状况良好,身体健康的犊牛24头,按出生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个试验组8头犊牛。A组犊牛在出生24 h内饲喂1餐初乳,B组犊牛在出生后24 h内饲喂2餐初乳,C组犊牛在出生后24 h内饲喂3餐初乳。饲养20 d观测犊牛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C组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乳重比显著低于A组(P<0.05);C组,B组,A组对应的健康率为87.5%、75.0%和37.5%。试验表明,雌性犊牛出生24 h内投喂初乳量与次数适当增加,能显著提高犊牛的日增重和降低乳重比,同时还能改善犊牛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初生犊牛是养牛场养殖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加以重视和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管理,否则犊牛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养殖场的长期发展,甚至会使得养殖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介绍了初生犊牛的生理特点;从犊牛的接生、运动、疾病、牛舍消毒和温湿度调控等方面简述了初生犊牛的管理措施;从犊牛的哺乳、补饲、营养元素补充、饮水等方面简述了初生犊牛的饲喂措施。以期为养殖场饲养初生犊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9,(21):39-44
为研究饲喂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4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30±10)日龄荷斯坦犊牛分为4组:CON组,TGⅠ、Ⅱ、Ⅲ组,每组10头。CON组饲喂3×2 L/d全脂酸化乳,开食料自由采食;TG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喂的基础上添加100、300、600 mg/d SIF。预试阶段7 d及正试阶段60 d。于正试阶段0、20、40、60 d时称(测)量犊牛体重、体尺并计算日增重,每日进行犊牛粪便评分,每周统计腹泻率和腹泻频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高于CON组且TGⅢ组日增重最高。试验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在试验全期及各期均不高于CON组且TGⅢ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最低。综上所述可得结论:饲喂大豆异黄酮有提高荷斯坦犊牛增重促进生长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饲喂时间在40 d以上时效果最佳。饲喂大豆异黄酮有降低犊牛腹泻率的作用,且饲喂浓度为600 m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集约化养殖要求实行早期断奶。早期断奶不仅能够减少乳的消耗,还可以使犊牛更早适应固态饲料,加快功能性瘤胃的发育,为提高后继生产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犊牛早期断奶后,从吮食母乳转向采食理化性状、气味及营养价值不同的干饲料,食物来源、形态、养分组成及饲喂形式的变化,对于消化道功能尚处于发育中的犊牛产生很大应激,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被毛杂乱、无光泽等。并且由于犊牛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食物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常常引起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活性的降低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对犊牛的健康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两个月之内配种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500~600 kg、妊娠后期安格斯母牛24头,随机分为Ⅰ组(高营养水平)、Ⅱ组(低营养水平)和Ⅲ组(中等营养水平),每组8头。各组试验牛饲喂不同能蛋水平日粮,进行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两个阶段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Ⅰ组、Ⅱ组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和第一次配种天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受配率均比Ⅱ组提高25%;Ⅰ组3、4月龄犊牛体重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4月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犊牛养殖效益分别较Ⅰ组、Ⅱ组增加收益27.19元和1 269.28元。说明安格斯母牛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能够提高繁殖性能,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犊牛断奶应激是指犊牛在断奶时,从液态母乳转变为固态饲料的过程,对犊牛的消化系统造成较大的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会影响到犊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可能会导致犊牛出现生长发育受阻,采食量减少,生长速度缓慢,瘤胃机能发生障碍,免疫机能受到影响,以及对犊牛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等症状。犊牛在处于断奶应激下,也易感其他疾病,犊牛的健康水平会降低。相关研究表明,犊牛在进入育肥环境后,有17%的犊牛会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迹象,而减少犊牛早期阶段应激反应的发生可降低育肥阶段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缓解犊牛断奶应激,以提高犊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本文旨在讨论犊牛断奶应激对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并针对此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实施这些防控策略,可有效降低断奶应激对犊牛的影响,并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奶牛养殖业迅猛发展,而犊牛培育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寻求最佳的饲料饲喂水平促进犊牛健康快速的生长是极为重要的。犊牛饲料包括固体饲料和液体饲料,是犊牛饲喂的根本,其中液体饲料包括初乳、牛奶、代乳粉等;固体饲料则包括开食料和不同饲草等。固液饲料平稳过渡是犊牛饲喂成功的关键,也是多年来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另外,断奶日龄与固液饲料饲喂水平紧密相关,也是犊牛饲喂模式中的重要指标。本文阐述了犊牛固液饲料饲喂水平与其采食量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固液饲料饲喂水平及断奶日龄对犊牛瘤胃发育、生长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犊牛饲喂模式中仍然需要探索的问题。希望能够找到犊牛饲喂领域所急需的固液饲料饲喂水平与断奶日龄相结合的最适宜的饲喂模式,促进犊牛生长发育,为后期充分发挥生产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养牛行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影响因素 肥育前的肉牛按年龄可以划分为断乳犊牛、1岁牛和2岁牛。年龄对架子牛的影响为,①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如果犊牛断奶后一直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第一年的日增重最高,以后每年的日增重都要下降。而营养条件不好,体瘦但健康的2岁牛肥育时增重速度比1岁牛快,1岁牛又比犊牛生长快。②对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犊牛的饲料利用效率最高,1岁牛居中,2岁牛最低。③对出栏时间的影响。犊牛一直到出栏都能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因此当市场价格低时,可以再喂一段时间,等待有利的价格。1岁牛或2岁牛则不行,因为只在特定肥育阶段生长速度较快,超过这个阶段再继续饲养,生长速度就明显减慢,利润大幅度下降。④对育肥周期的影响。犊牛的肥育时间比1岁牛或2岁牛长。犊牛肥育时间长的原因是开始肥育时体重小和日增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