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选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奶牛育种中,优秀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选择准确性高,但选择周期长、育种成本高、效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基因组高密度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成为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不必通过后裔测定就可实现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并显著降低育种成本。自2008年始,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就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全面应用于奶牛育种中,世界范围内奶牛育种工作进入了基因组选择时代。我国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欧美和澳洲几个国家的奶牛遗传评估现状,旨在为我国的奶牛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奶牛育种规划是奶牛育种领域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关于奶牛育种规划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工作流程,另外还介绍了目前最流行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在奶牛育种体系中的应用情况。随着基因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奶牛育种规划中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以及如何提高基因组选择准确性(rmg)已经成为学者最关心的问题。传统后裔测定育种规划(CPTP)和基因组选择育种规划(GBP)在世代间隔、育种成本投入以及遗传选择准确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尽管GBP在育种投入方面与CPTP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rmg[基因组育种值(GEBV)与育种值真值之间的相关]值偏小,在青年公牛选育方面还需要谨慎对待。影响rmg的因素主要有4个,其中标记与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之间的连锁不平衡程度(LD)和参考群体规模可以在模拟计算和育种实践中通过技术手段和育种投入加以控制并改善。文章旨在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彻底改变目前传统的奶牛育种体系的架构,极大程度地丰富奶牛育种规划的设计方案,并提高奶牛育种规划的育种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奶业已成为我国农业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在良种率、产奶量、乳品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量和品质需求,加快奶牛育种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便针对我国奶业当前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奶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育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QTL 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以及胚胎工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奶牛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现状和进展,讨论了目前奶牛生物技术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奶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奶牛育种中基于GEBV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一世纪初,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技术给传统奶牛育种体系带来新的活力。该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实现规模化的SNP标记多态检测,基于各国积累的大量后裔测定遗传评估结果,实现单个遗传标记或多个遗传标记构成单倍型的遗传效应估计。基因组选择的方法仅利用新生后备种公牛的基因组检测信息,即可实现动物个体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据研究报道,其可靠性高于传统的系谱选择,最高可达75%左右。基因组选择策略实现乳用种公牛的早期选择,极大缩短了奶牛遗传改良的世代间隔,节约选育成本,提高选育效率,目前已在多个奶业发达国家具体实施并公开发布评定结果。本文对国际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6.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牧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为牧场奶牛育种提供了新的育种工具,是目前奶牛选种育种已成熟使用的最前沿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缩短世代间隔、降低群体的近交水平,快速提升个体遗传进展和生产水平。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发展、遗传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牧场检测的头胎母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表型值与基因组检测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5个生产性能单性状育种值进行分析,为基因组选择在牧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是家畜经济性状育种改良的重要技术,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能够精准地早期预测估计个体育种值,降低近交系数,大大提高猪育种的遗传进展。随着基因组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基因检测价格不断下降,这项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奶牛、生猪、鸡等动物的育种工作中,本文将从猪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意义、国内外应用现状与趋势、技术集成、应用前景等4方面进行综述,为猪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目前荷斯坦奶牛健康性状的基因组评估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通过提高奶牛健康性状基因选择来增加奶牛养殖效益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分子育种技术是在DNA水平上直接进行选择,通过对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进行比较,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态性,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选种的准确性也更高,进而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者从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育种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几方面的研究难点、存在问题和研究进展,指出分子育种技术在奶牛育种及改良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分子育种技术,不仅可以加速我国奶牛核心群的全面建设,而且对培育种公牛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新一代畜禽遗传评估方法,具有早期选择准确率高、可缩短世代间隔、对于低遗传力性状以及难以测量或测量费用较高的性状选择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奶牛育种中。本文综述了基因组选择方法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家禽实施基因组选择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奶牛繁殖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奶牛遗传改良的目的、策略、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任务和遗传评定方法,并对最新的遗传改良技术——基因组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已经作为新一代畜禽遗传评估方法应用于奶牛育种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羊参考基因组的不断完善,以及不同密度SNP芯片的推出和商业化推广,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相继将基因组选择应用到羊育种中,揭开了羊育种的新时代。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羊基因组选择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以期为中国羊开展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GB/T40184-2021)和"畜禽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规程"(GB/T40188-2021)两项国家标准已实施. "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规程"规定了畜禽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操作步骤要求,包括参考群的建立(群体规模和群体遗传背景)、表型测定(猪、奶牛、肉牛、...  相似文献   

16.
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基因组选择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标记进行选择育种的新方法,可通过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等加快遗传进展,尤其对低遗传力、难测定的复杂性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真正实现了基因组技术指导育种实践。随着芯片和测序技术日趋成熟,高密度标记芯片检测成本不断降低,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不断升级和优化,预测准确性不断提高,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和研究热点。目前,全基因组选择已经成为奶牛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在其它物种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开展。本文主要对全基因组选择的统计模型发展进行综述,总结全基因组选择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基因组选择模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试点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以来,不仅奶牛良种覆盖率和生产性能得到提高,我国奶牛遗传评定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奶牛种业迈入现代种业行列。本文就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10年来,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奶牛育种技术的发展对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技术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与性状相连锁的标记信息,通过标记效应的求解和加和,得到个体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BV),从而达到对畜禽个体进行准确选择的目的。该技术率先在奶牛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猪育种中,以杜洛克猪为代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早期选择和提高选择准确性的效果,然而对于母系猪(以繁殖性状选择为主),并没有经济有效的利用方案。本文首先对基因组选择应用过程中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其次简要介绍了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父系猪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围绕我国母系猪育种的现状,探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母系猪中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19.
顾垚  刘光磊 《中国奶牛》2014,(10):17-21
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公牛的遗传水平,因此种公牛的选育被认为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的核心,而对于种公牛选育的目标也因国而异,并且随着育种的进程而不断变化。本文从种公牛选育的重要性、选育方法以及选育方向的变化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简述了世界各奶业强国在荷斯坦种公牛选育中采用的综合选择指数的算法、基因组选择的概况以及育种目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水禽是世界家禽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禽产业包括肉鸭、蛋鸭及鹅三大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产国,中国的鸭和鹅饲养量和出栏量稳居世界第一。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重要的育种技术,已经在奶牛、生猪等家畜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利用覆盖整个基因组的SNP位点,通过固态芯片、液态芯片、全基因组重测序、简化基因组测序等多种基因型测定手段,通过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早期选择并为难以度量性状的提供基因组育种值等方法来加快性状改良速度,显著加快了性状遗传进展。然而,水禽基因组选择刚刚起步,如何根据水禽育种特点,加快基因组选择在水禽育种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水禽基因组育种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禽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