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以公顷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与品质(食味值)无显著相关;群体最高茎蘖数、分蘖成穗率、有效茎数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显著单峰曲线,试验条件下公顷产量达到9 000 kg稻谷以上的水稻群体最高茎数平均为671.9个.m-2,变化幅度在594.4~759.1个.m-2之间;收获穗数为594.9个.m-2,在541.7~680.6个.m-2之间;有效分蘖率变化范围为75.0%~95.5%、平均为86.6%;分蘖穗比率平均为81.2%,变化范围为79.3%~83.7%。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龙粳14、龙粳18、龙粳20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18、20穴/m2)下氮肥用量(150、165、180、195kg/hm2)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增加N肥用量可提高3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2种密度下,龙粳20的有效穗数最多,龙粳14和龙粳18的有效穗数差异不大;20走/m2种植密度下,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18穴/m2密度下相应施肥处理;氮肥用量为165ks/hm2时龙粳14和龙粳18的产量最高,氮肥用量为180ks/hm。时龙粳20的产量最高;龙粳14和龙粳18的出米率与施肥量无明显关系,而龙粳20的出米率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升高。[结论]施氮量为165~180k吕/hm2时,3个品种的最佳移栽密度为20穴/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龙粳31’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0、60、120、180、210kg/hm25种施氮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从分蘖到收获,水稻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在逐渐增加,并且在最大施肥量下获得最大的干物质产量;茎、叶的积累分配比例减少的同时穗的积累分配比例增加,但高氮处理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大不利于成熟期收获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结论]从提高‘龙粳31’产量的角度出发,施氮量不超过18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晚粳品种‘武运粳23'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方式对秸秆还田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氮化肥施用量300 kg/hm~2、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为30%时水稻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7.
为给寒地水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方案,通过不同高氮肥水平试验,研究了寒地水稻在产量及群体形态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为362.5kg.hm-2时,龙粳18和龙粳20产量达到了最大值(11 407.41和9 710.24kg.hm-2),尿素施用量400kg.hm-2时龙粳14产量达到9 246.19kg.hm-2,并且各个处理小区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氮肥对穗长和剑叶的长度无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平均穗粒数具有显著增加趋势,而在最高的氮肥应用量上结实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用量对晚稻生长的影响与产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晚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随氮素基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都随之增加,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氮素基穗肥施用水平越高,有效穗数的增加幅度减小。从试验可知,千粒重与有效穗数是可以同步提高的,但晚稻靠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潜力有限,提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具有一定的空间。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40.9%~119.1%,平均增产88.18%。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同早稻相同,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施氮量少的氮素生产力高,高氮水平施氮量高使氮素生产力降低。该试验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9.89 kg/hm2,产量达最高8 830.13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92.34 kg/hm2,净效益达到最高值,为7 331.77元/hm2。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五四农场水稻高产创建品种龙粳20为材料,研究分析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的处理每穴茎数、收获穗数都比其他处理多。穗肥施氮量主要影响抽穗及其后的植株吸氮量,对水稻高产起着关键的作用。穗肥过多,不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间的干物质生产量,难以获得高产。基蘖穗比例为5∶3∶2的处理在分蘖、成穗率、肥料利用率、结实率上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盐粳22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播量、行距、施氮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228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中、小播量,小、大行距条件下,所对应各处理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成穗率与施氮量均呈负相关。在低氮量条件下,缩小行距,通过适宜增加基本苗数,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在中氮量条件下,通过扩大行距,提高秧苗素质,移栽适宜的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增产;在高氮量条件下,只有通过扩大行距,提高秧苗素质,移栽适宜的基本苗数,才能促进水稻高产与稳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新品种盐粳228可获得700.9 kg/667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11.
早籼新品种浙408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浙408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金华红壤稻区进行浙408全程不同纯氮施用水平及基肥、分蘖肥、穗肥不同比例的氮肥运筹试验,明确浙408对氮肥的需求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浙408的始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全程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前期施氮量较大处理的始蘖期早,有效分蘖期短。基肥、蘖肥、穗肥按6∶3∶1施用时,浙408的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最高,按4∶4∶2和5∶3∶2施用时,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结论]浙408全程纯氮总量为172.5~210.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按5∶3∶2或6∶3∶1施用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方法]以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为试材,设5种施氮量处理进行免耕移栽的稻作试验。[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茎干物质减少,叶干物质逐渐增加;在齐穗期茎、叶干物质逐渐减少,穗干物质比例和穗/茎叶逐渐增加;成熟期的情况与齐穗期相反。在75~225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输出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下降,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以抛物线形式增加,施氮量为284.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春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473-4474
[目的]探索氮肥在免耕早稻水稻的合理应用。[方法]以皖稻143为供试品种,小区试验,塑盘旱育,氮肥施用量设5个处理(0、135、180、225、270 kg/hm2),研究了施氮对免耕早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早稻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早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3 601.80~4 869.15 kg/hm2,提高131.71%~177.29%。产量和效益均能获得较好的施氮用量处理是180 kg/hm2,其中基施90 kg/hm2,促蘖肥施45 kg/hm2,保花肥45 kg/hm2。早稻增施氮肥可延长生育期,每增施3 kg氮素可延长1 d生育期。[结论]氮用量运筹对免耕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秸秆还田量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影响。[方法]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4(早熟晚粳)、扬粳4227(早熟晚粳)。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南粳44和扬粳4227为2个主区,主区内均设对照(无秸秆还田)、半量麦秸秆还田、全量麦秸秆还田3个裂区处理。[结果]在基肥、分蘖肥以及穗肥一致的前提下,随着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前期分蘖起步越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位面积穗数均低于对照,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单位面积穗数均呈相反趋势;水稻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且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及试验前的土壤养分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秸秆还田种植水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殿平  王桂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03-10805,10875
[目的]以超级稻东农431(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处理:渗落式全程深施肥(DAF)[施基肥(氮肥和钾肥各50%,磷肥100%)之后进行翻地;追肥分别于幼穗分化前施氮30%,抽穗前施氮10%和钾50%,齐穗期施氮10%;灌水方法为浅、湿、干交替,追肥在晒田干至有裂纹时结合灌水施下,"裂纹渗落,以水带氮"];全层施肥(IAF)[施基肥(氮肥60%,钾肥为50%,磷肥为100%)后耙地;追肥分别于分蘖始期施氮20%,抽穗前施氮15%和钾50%,齐穗期施氮5%];表层施肥(SAF)(耙地后将基肥施入,追肥同全层施肥);不施氮肥(对照CK)(纯氮为0 kg/hm2,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方法同表层施肥)。各处理施纯氮150 kg/hm2,N∶P∶K=4∶2∶1,即尿素262.5 kg/hm2,磷酸二铵163.5 kg/hm2,硫酸钾75.0kg/hm2。[结果]全程深施肥方法中,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其他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17.18%~23.73%和14.08%~18.96%;最高分蘖临界期较其他施肥方法延长了7 d左右且有效分蘖数达到361个/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9~39个/m2;从灌浆始期(IS期)至灌浆末期(LS期),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从拔节期(JS期)至成熟期(RS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全程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达到11 580.0 kg/h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 112.0~2 844.0 kg/hm2。[结论]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适于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氮素施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仁  罗朝晖  何长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02-11803,11808
[目的]明确超级稻适宜的施氮量及各生育期追施比例。[方法]采用3种不同施氮量(纯氮165、195、225kg/hm2)及各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比例共9个处理,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进行氮肥施用技术的试验。[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超级稻成苗成穗,降低前期施氮比例、增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数。不同氮肥施用技术处理间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差异明显,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增加施氮量和前期氮肥施用比例,超级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各处理全生育期植株总吸氮量变幅为146.86~213.68kg/hm2,总吸氮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及后期施用比例提高而增加。增加施氮量和增施穗粒肥对水稻成穗数和穗粒数均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超级稻Ⅱ优航1号采用施氮量225kg/hm2,基施30%、插后7d施40%、幼穗分化2~3期施20%、始穗期施10%的氮肥施用技术,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级稻Ⅱ优602植株对N素水平和配置方式的动态反应。[方法]试验以II优602为材料,分析不同施N量及配置方式下功能叶、叶鞘、茎秆全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N素水平下功能叶的最高全N含量出现的时期不同,其中A3水平下以复水期最高。齐穗期、成熟期植株各部位的全N含量均表现为施肥处理>CK,功能叶>叶鞘>茎秆,而不同处理下,植株不同部位的全N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Ⅱ优602在成都平原种植,适宜的施N水平和配置方式为:N素165kg/hm2,底肥:追肥=6:4。[结论]该研究为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提供N素调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以勇  吴镐均  姜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1-21613
[目的]为提高机插粳稻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9746(武运粳7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进行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对机插粳稻分蘖的影响试验。[结果]栽插深度应控制为"叶不见土"。即第2片真叶叶耳不接触实土土面,在3 cm以内,最适宜的插深为0~1.5 cm,不宜超过3.0 cm。应根据机插粳稻分蘖发生的特点,栽后3 d,晴天浅水活棵,阴天不上水;栽后15 d内干湿交替;15~25 d是低位分蘖盛期,浅水间隙灌溉;25 d后多次轻搁田。应根据机插粳稻中小苗移栽、机械植伤相对较重,生根稍缓等特点,基肥以复合肥为主,占总N量20%~30%,分蘖肥分3次轻施,以N肥为主,第3次视苗色和长势确定用复合肥或N肥,以利稻株C∶N协调,保证拔节正常。基本苗应确定为3~5苗。应根据机插粳稻育秧质量(均匀度和成秧率)确定取秧量。单位面积穴数应以24~27万穴/hm2为宜(即株距11.7~13.1 cm)。[结论]确定了机插粳稻适宜的栽插深度、管水条件、施肥及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