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新疆顶冰花属5种早春短命植物的叶表皮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结合扫描电镜技术,测量并统计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的一些参数。[结果]新疆顶冰花属植物叶表皮多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乳突和刺毛等结构组成,气孔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虽然属内种间整体系统特征是相近的,但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微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结论]植物的许多局部细微形态特征对部分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河北省坝上七星湖夏季9种湿生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七星湖9种湿生植物进行花粉形态观察和研究,记录其花粉的大小、形状、表面纹饰等形态特征。[结果]花粉粒呈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3沟、6沟、3-4沟、3孔沟、3~4孔沟等5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网状、条纹状、具刺、颗粒状等4种类型。同时根据这些植物的生境、产地及分布,讨论了它们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结论]该研究为古环境、古植被、古气候研究提供了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木兰科4属7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7种植物的花粉均为长球形,为远极单沟花粉,两侧对称,均有穿孔或疣状突起。4属有明显的属间差异,鹅掌楸属穿孔大而显著为典型的穴-网状纹饰,含笑属具穿孔或小穴拟网状纹饰,木兰属外壁平滑具稀疏的小孔或疣状突起,木莲属具不同程度的网格状的纹饰。根据花粉的极轴长度(P)、P/E值的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类型,证实木兰属和含笑属较进化,木莲属和鹅掌楸属较原始,和花粉形态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6.
菊苣族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15属,28种菊苣族(Cichorieae)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研究。根据花粉萌发孔的数目,极面特征及纹饰特点,菊苣族植物花粉可分为6类:(1)4孔沟花粉类型,(2)具发达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3)具小极板3孔沟花粉类型;(4)多小穴3孔沟花粉类型;(5)具条纹3孔沟花粉类型;(6)具3苣极面网胞3孔沟花粉类型。据各属种主要花粉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种检索表。本文还对菊苣族植物花粉形态的多样性、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以及花粉类型和纹饰在分类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香花槐与刺槐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EM技术,对香花槐的花粉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根据花粉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证花粉的类型.发现花粉粒呈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附近具萌发孔,外壁纹饰为桔皮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植物花粉数量大,形态特征具有遗传性.一般认为,同属的植物花粉,其形态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同一属的共同点.从花粉资料显示,香花槐和刺槐花粉在形态上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属,这一论断有待于香花槐的细胞学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岛白花油茶(Camellia oleosa Rehd.)生物学特征和花粉粒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白花油茶为常绿灌木或中小乔木,树皮光滑呈灰褐色,嫩枝有粗毛,单叶互生,叶片呈深绿色,革质光滑,叶形卵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长5~7 cm,叶缘有锯齿,叶柄长4~8 mm,花两性白色,顶生,蒴果,种子黄褐色,具浓毛,多呈三角状卵形、半球形或球形。(2)花粉具有山茶属花粉的种属特征,总体呈长球形,具三(拟)孔沟,外壁纹饰为穴网状。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山茶属红山茶组某些种的花粉较相似,表明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山茶属短柱茶组植物花粉形态相差较远。(3)花粉粒大小与果重呈负相关,与果形指数和产油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扫描电镜(SEM)对2种金合欢属(Acacia Mill.)植物,即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 R. Br.)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的雄雌蕊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这2种金合欢属植物的花药均为底着药,呈翼瓣状,左右对称。开裂方式为纵裂,其开裂程度仅容1粒复合花粉散出,每侧可同时上下并列散出2粒复合花粉,整个花药可同时最大限度散出4粒复合花粉;复合花粉呈圆饼状或椭圆饼状,均由16个花粉粒排列而成,萌发孔为孔状,具纹饰,有金合欢属花粉的种属特征。扫描中发现,台湾相思不乏有15合和14合花粉,乃至整个复合花粉处于"独粒"状态;败育的花粉粒呈不充实凹陷,以至于严重变形;子房均为梭形,黑木相思的子房表面具绒毛和乳突状球体,而台湾相思的子房表面相对平滑。柱头和花柱的分化程度不明显,柱头均呈浅杯,仅容1粒复合花粉。花柱为闭合型,具引导组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29个新疆野苹果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花粉为3孔沟、圆球形、近球形、长球形。外壁呈条纹状纹饰,带有穴状穿孔,可分成5类:条大穴纹饰、条小穴纹饰,条穴纹饰、条穴—附属物纹饰及穴短条纹饰。花粉的P/E 值用于探讨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野苹果以新源县为起源点,向西发展,经巩留、伊宁到达霍城。在苹果属植物中,新疆野苹果可能是苹果亚组中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秦素平  张志雯  陈于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21-17822
[目的]研究3种木犀科药用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为木犀科药用植物的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木犀科的迎春(J.nudiflorum)、连翘(F.suspensa)和金钟花(F.viridissima)3种药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3种木犀科植物的花粉粒赤道面观呈椭圆形、卵圆形,极面观呈3裂圆球形、3裂片状,外壁表面具有清楚的网状雕纹,网眼大小不等,呈不规则形,但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这3种木犀科植物的种间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拟南芥花粉体外和体内2种萌发的差异。[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2种体外萌发培养基的萌发率差异并比较体外萌发率和体内萌发率的差异。[结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平均为51.01%,而在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平均为83.97%;在体外,液体萌发培养基优于固体萌发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萌发率较固体培养基萌发率高,稳定;体内萌发较体外萌发稳定,萌发率高,平均萌发率为94.00%。[结论]研究结果为检测花粉活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标准,为拟南芥花粉的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狼尾草属土生种花粉的形态。[方法]对狼尾草属土生种3草种、1变种的3个变形共6份材料的花粉颗粒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花粉粒形态为近球形或近球形,萌发孔为单孔,位于远极面,周围有明显加厚处,花粉壁薄而易皱,分为2层,外壁纹饰与颗粒大小各不相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狼尾草土生种结实率低的问题与花粉粒形态不够饱满具有一定关系;花粉粒形状与外壁纹饰的差异性与狼尾草属草种、变种的划分相一致;花粉形态与结实率的关联性,为引种狼尾草优良草种及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青阳参的坐果率。[方法]用解剖针小心将花粉块取下,并在解剖镜下将花粉块的膜剥开使其花粉粒散开置于载玻片上,用碘-碘化钾染色法(I2-KI)、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花粉离体萌发法以整个花粉块为单位进行离体培养。[结果]:碘-碘化钾染色法(I2-KI)、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法的染色率均低于30.0%,而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的萌发率高达97.6%。[结论]花粉离体萌发法能对青阳参的花粉生活力进行有效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花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的生活力和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为一串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采用TTC法和培养基法研究其生活力和萌发率。[结果]在TTC浓度为0.5%时活力测定效果最好,其中紫色和红白相间一串红达到94%。适宜一串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1.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83%(紫色一串红)。在常温贮藏条件下,6 h左右开始萌发,12 h的时候萌发率达到最高(紫色一串红为86%),48 h以后花粉几乎丧失了萌发力。[结论]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规律在一串红可育性上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筛选出一种较准确地快速测定火龙果花粉生活力的方法。[方法]以红肉和白肉火龙果为试材,对其开花动态进行观察,并采用形态测定、碘-碘化钾染色、联苯胺染色、葡萄糖液培养和蔗糖液培养等5种方法对新鲜花粉和室内常温保存24 h的花粉进行生活力的测定。[结果]晚上21:30~22:30火龙果花瓣完全打开,花粉自然散开,是花粉采集的最佳时间;形态观测较适合用于火龙果花粉生活力的检测,碘-碘化钾染色法不适合,联苯胺染色法染色结果不准确,葡萄糖液培养和蔗糖液培养法检测花粉萌芽不理想。[结论]该研究为火龙果授粉、花粉采集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梨花粉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振铭  胡化广  孟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41-5942
[目的]为梨树的田间授粉、杂交育种及探讨其花粉的生理代谢过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鸭梨、茌梨和砀山酥梨的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其花粉的萌发势、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结果]不同品种在8、12、16、20、24h的花粉萌发势差异显著,鸭梨在8、20、24h的萌发势均显著高于茌梨和砀山酥梨在同一时间的萌发势,3个梨品种的花粉萌发势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动态特征。不同品种在4、8、12、16、20、24h的花粉管长度有显著差异,鸭梨在4、8、12、16h的花粉管长度均显著长于茌梨和砀山酥梨在同一时间的花粉管长度。[结论]鸭梨花粉比茌梨和砀山酥梨的花粉有较强的萌发能力和较长的花粉管,用鸭梨做授粉树能提高梨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因型、花粉发育时期对诱导胚状体的影响和胚状体形成过程中花粉粒的变化特性。[方法]以市场购买的"贼不偷""大黄888""中蔬四号""黄香蕉""顶心红""粉宝莲""宝石"7个番茄品种的花粉粒为材料,以B5为基本培养基,液体培养诱导胚状体。[结果]基因型是影响诱导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供试的7个番茄品种中只有"贼不偷"品种的花粉粒对花粉培养有响应,其余品种无响应;花粉发育时期又是影响诱导胚状体的关键因素。"贼不偷"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花粉粒对花粉培养的响应有差异,最佳时期是单核中期及单核靠边期;诱导出来的胚状体呈现带有胚柄、多细胞、球形或心形。[结论]试验结果为建立番茄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及其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禾本科三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八倍体小黑麦、二倍体黑麦以及普通小麦的微形态特征,探讨它们的染色体组倍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倍体黑麦、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形态与微结构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二倍体黑麦、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微观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八倍体小黑麦的一些微观形态特征介于二倍体黑麦和普通小麦之间。通过对比发现,三者的花粉粒大都为近圆形,在萌发孔和表面饰纹上有明显的差异,萌发孔从大到小依次为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二倍体黑麦;在叶片下表皮特征、气孔大小和特征以及刺毛等方面,八倍体小黑麦都要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结论]花粉粒和叶片表面形态与微结构可作为区分种属差异的一项指标,同时对鉴定利用染色体工程创造的不同倍性新的多倍体物种以及研究物种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