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筛选产中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外生菌根真菌及最佳诱导底物。【方法】以酵母粉(对照)和4种菌根伴生真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1、T.harzianum HDTP-3、Mucor hiemalis SA10-6 HDTP-4和M.hiemalis XSD-98 HDTP-5)灭活菌丝体为诱导底物,研究其对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e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菌根伴生真菌均明显促进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其中Mucorhiemalis SA10-6HDTP-4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极显著,而4种菌根伴生真菌对铆钉菇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3的抑制作用最强。4种菌根伴生真菌诱导的4种外生菌根真菌所产的中性蛋白酶活性,均以褐黄牛肝菌最高,铆钉菇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褐环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T.harzianum HDTP-3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酵母粉和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但其诱导褐黄牛肝菌和铆钉菇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仅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结论】4种菌根伴生真菌中,M.hiemalis XSD-98 HDTP-5是外生菌根真菌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诱导底物;而4种外生菌根真菌中,褐黄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Aminita vaginata)、乳黄粘盖牛肝菌(Suillus lactifluus)和绒粘盖牛肝菌(S.tomentosus)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油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量(0,4.5,9和18mg/L硝酸铵)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灰鹅膏菌、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交互效应。【结果】(1)同一氮水平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生长量和生物量积累均高于不接种对照,不同菌种的促生效果不同,以灰鹅膏菌效果最好,乳黄粘盖牛肝菌和绒粘盖牛肝菌次之,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不变,施氮量为9mg/L时生长量和生物量都达到最大。(2)接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油松幼苗,其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Fv/Fm和ΦPSⅡ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施氮量为9mg/L时,以上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接种灰鹅膏菌能显著提高油松的净光合速率。【结论】施氮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生物量和光合速率有交互效应,且以接种灰鹅膏菌并附加9mg/L施氮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北京山区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为有效、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2004,2005年8—10月对北京延庆四海、云蒙山、大杨山、密云、房山山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北京地区的野生大型真菌31种隶属12科22属,其中食用、药用菌22种,有毒真菌9种;小蜜环菌、灰树花、短柄粘盖牛肝菌、美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血红铆钉菇等6种是北京地区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本次调查结果仅反映了北京大型真菌的一小部分。北京周边地区的大型真菌作为可研究利用的生物资源,应值得进一步重视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云杉外生菌根菌种为试材,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云杉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粘盖牛杆菌的最佳培养温度是20~25℃,最适pH值是6.0;播种时接种外生菌根菌可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使出苗时间提前.菌根菌能显著提高云杉幼苗的苗高、地径和侧根数,经褐粘盖牛肝菌、微甜乳菇和土生空团菌液体菌剂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比对照提高了26.8%、23.9%、22.0%;就各种菌根菌而言,以微甜乳菇菌株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褐粘盖牛肝菌和土生空团;黑紫红菇和白乳菇对云杉苗促生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6.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蹯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 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丰富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实现高大环柄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烟台的1株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编号EF-5)为大环柄菇属高大环柄菇,其子实体直径8.5cm,上有同心圆状排列的棕褐色鳞片,子实体中央乳头状凸起,褐色;菌柄中生,长8.2cm,直径0.8cm,上有双层移动菌环;菌褶近白色,不等长,离生,孢子印白色;菌落不规则圆形,灰白色,菌丝多分枝,具锁状联合;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氮源为土豆浸粉,碳源为糖蜜,温度为25℃,pH为8.0,无机盐为硫酸锰;此菌在麦粒二级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时间为60d,接种栽培料后66d长满菌袋,经仿野生栽培成功获得了子实体。【结论】采集的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为高大环柄菇;此菌二级种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在实验室无法获得子实体,经仿野生栽培虽然获得子实体,但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测定云南常见野生牛肝菌中总Hg含量,分析不同产地、种类及不同部位牛肝菌对Hg的富集规律和积累特征,评价野生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为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食用安全评估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采用MA-2000直接测Hg仪—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牛肝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计算同一牛肝菌菌盖与菌柄总Hg含量比(QC/S),分析不同种类、部位牛肝菌中总Hg含量的差异和富集规律。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限量标准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每周Hg允许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现行标准,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的食用安全性。【结果】同一子实体菌盖与菌柄的比值(QC/S)在0.3~8.8之间,95%牛肝菌样品菌盖、菌柄总Hg含量比(QC/S)≥1,表明多数牛肝菌菌盖对Hg的富集能力强于菌柄。本研究中多数野生牛肝菌菌盖、菌柄总Hg含量超过GB 2762—2012规定的食用菌中Hg含量限量标准(≤0.1 mg/kg);根据PTWI标准,假设成年人(60 kg)每周食用300 g新鲜牛肝菌,则多数样品Hg摄入量低于允许摄入量,无安全风险,而2013年采自玉溪大营街的美味牛肝菌,2012年采自楚雄永仁县的铜色牛肝菌及2014年采自玉溪新平的绒柄牛肝菌等少数样品Hg摄入量高于该标准。【结论】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中总H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有少数牛肝菌总Hg含量超过相关标准,食用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暗褐网柄牛肝菌仿生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宿主树、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时间、接种后不同时间段对宿主树根系感染牛肝菌以及栽培出菇的影响。【方法】将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BerkBroome)Boedijn]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种及收菇后菌种接种于凤凰木、柚子、咖啡树的根系进行仿生栽培。【结果】(1)凤凰木、柚子、咖啡树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固体原种,接种半年后各宿主树根系表面生长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菌索。菌丝、菌索与土壤蚧虫形成菌腔虫瘿将根系包裹,感染率70.5%~85.6%。成熟子实体孢子液、液体菌种、固体原种及收菇后菌种均可感染凤凰木根系,并与土壤中蚧虫形成菌腔虫瘿,感染率27.0%~90.0%。(2)侧根接种、覆膜是较好的接种方法,菌腔虫瘿感染率高(80.6%),接种至出菇时间较短为120 d。(3)以凤凰木为宿主仿生栽培,全年均可进行接种,接种180 d后菌腔虫瘿感染率达80.76%~87.67%。(4)凤凰木宿主树仿生栽培牛肝菌产量较高,接种次年鲜菇的平均的产量(4791.0 kg/hm2)极显著高于柚子(1282.5 kg/hm2)及咖啡(1104.5 kg/hm2)。【结论】凤凰木、柚子、咖啡树均可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并产生牛肝菌子实体。侧根接种、覆膜是较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主要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调查云南主要野生食用菌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背景值,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Boletus duriuscul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 granulatus)、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鸡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12种野生食用菌共165个鲜样,分别采用硝酸-高氯酸湿式消解法和高压消解法对As、Cd、Hg、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中As、Cd、Hg、Pb含量存在差异。其中,As平均含量为0.055-0.515mg·kg-1,最高的是松茸,最低的是华丽牛肝菌;Cd平均含量为0.039-1.280mg·kg-1,最高的是鸡菌,最低的是茶褐牛肝菌;Hg平均含量为0.015-0.608mg·kg-1,最高的是美味牛肝菌,最低的是干巴菌;Pb平均含量为0.272-1.782mg·kg-1,最高的是鸡菌,最低的是白牛肝菌。【结论】在这12种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As、Cd、Hg和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菌根真菌对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移植的影响,为高山杜鹃开发利用及菌根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从野外桃叶杜鹃菌根中分离出的真菌混合制剂与不同培养基质混合接种,在不同覆盖条件下,研究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移植情况。【结果】桃叶杜鹃种子在接种菌根真菌的基质中发芽时间提早,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成活率及移植成活率比非接种处理均有较大提高,且差异极显著。其中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处理发芽势最高,达39.00%,发芽率达72.67%;腐殖土基质接种苔藓覆盖处理幼苗成活率最高,达88.33%,移栽成活率达82.21%。【结论】菌根真菌极显著地影响桃叶杜鹃种子萌发及移植。播种采用腐殖土+珍珠岩基质接种松针覆盖效果较好;移植采用腐殖土基质接种菌苔藓覆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影响机理。【方法】基于2006-05-10的21场降雨和气象及林分结构资料,用修正的Gash林冠截留模型对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的模拟值分别为57.33,1.03和229.51 mm,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的模拟值分别比实测值减小12.6和0.39 mm,相对误差分别为18.02%和27.46%,穿透雨量模拟值高于实测值13.17 mm,相对误差为6.09%;累计林冠截留量模拟值小于实测值,累计林冠截留量相对误差最小值为6%,最大值为32.64%,相对误差在20%~30%的占76.2%,平均累计林冠截留相对误差为25.2%。【结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的累计林冠截留量,但模型在本试验区域油松林中应用时,模拟出的累计林冠截留量应加上25.2%的实测林冠截留量值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气温都有所增加,冬季最大,达到0.5℃/10 a.冬季和秋季最高温增加均较明显.冬季、年平均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都不明显.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平均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管理区域农业、水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赵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区的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以及环境因子相关性,为橡胶林高效种植管理及增产提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海南和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橡胶树根际土壤样品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并对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海南和西双版纳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根际真菌组成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西双版纳的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高于海南,但其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的相对丰度低于海南。降雨量和铵态氮(AN)对海南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速效钾(AK)和全钾(TK)对西双版纳橡胶树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优势菌门中,子囊菌门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担子菌门与SOM呈正相关被孢霉门与SOM、AK呈显著负相关。在OTU水平上,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Shannon指数高于西双版纳,差异极显著(P<0.01);两地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海南植胶区橡胶树根际真菌的γ多样性更大。海南橡胶林根际真菌中内生菌—凋落物腐生菌—土壤腐生菌(Endophyte-litter saprotroph soil saprotroph)、真菌寄生菌(Fungal parasite)和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西双版纳橡胶林根际真菌。【结论】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橡胶树根际真菌的最主要原因,西双版纳的SOM高于海南,从而导致西双版纳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子囊菌门较低,且西双版纳的AK也高于海南,故西双版纳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7.
邵淑杰 《北京农业》2012,(24):106-107
油松属松科松属,油松容器育苗适宜在赤峰地区石质山区、黄土风沙等地生长,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性能,是营造水土保持林、用材林、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笔者详述石质山区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温宿县、莎车县、察布查尔县、乌鲁木齐市等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稻瘟病发生情况不同,同一水稻种植区域不同地块稻瘟病发生情况也不同;2016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莎车县>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2017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莎车县>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水稻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与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稻瘟病的发生,其中正播水稻温宿县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为害均重于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与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虫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物种组成看,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有5属9种,分别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棒束孢属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虫草属高雄山虫草、线虫草属下垂虫草和蜂头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44.09%和33.33%。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澜沧县思茅松林下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明显。从侵染寄主昆虫种类看,球孢白僵菌的寄主范围最广,共16种,其中鞘翅目昆虫占侵染个体总数的41.46%,叶甲被侵染的数量最多,占29.27%;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主要为松毛虫和鳞翅目蛹,其中细脚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中鳞翅目蛹数量最多,占58.06%;白僵菌、棒束孢和高雄山虫草均可感染松毛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可感染金龟子和膜翅目蚁科。【结论】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种为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在松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潜力,应加强对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