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广西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猫儿山的实地考察,选取不同海拔的6个山地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猫儿山土壤的形成特征,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检索,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有淋溶作用强烈和富铁铝化特征。B层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在12.5%~21.9%之间,而铝饱和度高,在78.1%~86.7%范围;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52%以上,粘粒硅铝率在0.94~2.32之间;猫儿山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可划归为2个土纲3个土类。  相似文献   

2.
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的状况,在东灵山山麓草甸选取了3个剖面,在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3版中的方法,对样区内土壤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样区内的土壤类型主要为暗厚干润均腐土,暗沃干润雏形土2个土类,并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暗厚干润均腐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2个亚类,由此说明,东灵山亚高山草甸土壤具有山地草甸土壤典型特质,即腐殖质表层积累丰富,但底层含量较少,易于受自然与人为因素流失。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贵州省土壤的定量化分类研究与应用,利用近期在贵州省调查的185个代表性土壤剖面结果,结合贵州省以往的土壤调查资料,对贵州全域土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成土特点分析、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鉴定与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类别划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丘陵山地土壤的脱硅富铝化主要以中度至弱为主,土壤有机质积累和腐殖质特性明显,土壤中铁质特性和铝质特性出现较为频繁,土壤粘化、黄化及碳酸盐岩岩性特性较为普遍;人为活动对该省土壤演变影响明显。该省土壤温度状况主要属热性和温性,土壤水分状况有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和潮湿等类别。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3版),共鉴定出有机土、人为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8个土纲,包括16个亚纲、41个土类和85亚类。文章对该省主要土纲分布的成土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贵州省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与地理发生分类类型进行了参比,并提出了在潜育土中增设水耕简育滞水潜育土、水耕暗沃正常潜育土和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三个亚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区典型土壤(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不同土壤剖面发生层次容重、机械组成、有机碳、全氮、全磷等理化特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区,典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均表现出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容重、pH值的变化出现相反的趋势,且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量不同,牧草地土壤>农田土壤。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黑钙土>黑土>栗钙土>草甸土>暗棕壤;全氮:黑钙土>黑土>栗钙土>草甸土>暗棕壤;全磷:栗钙土>黑土>暗棕壤>草甸土>黑钙土。在所有典型土壤中,全钾和机械组成在土壤剖面层次上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揭示贵州烟田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及分布特征,指导植烟土壤保育。选取贵州代表性烟田,分析不同土壤类型耕层厚度、pH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深耕后pH和速效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烟田土壤耕层普遍偏浅,平均为18.88 cm。平均pH 6.21,依次为人为土>淋溶土>雏形土>富铁土>新成土,不同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速效钾含量平均为332.81 mg/kg,依次为淋溶土>富铁土>人为土>雏形土>新成土,其中淋溶土和富铁土显著高于人为土、雏形土,淋溶土与富铁土、人为土与雏形土之间无显著差异。pH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递减型、递增型和均一型3种模式,pH以递增型为主(72.21%),速效钾以递减型为主(72.21%)。深耕后不同土壤类型pH平均增加0.12个单位,速效钾含量平均减少49.43 mg/kg。贵州烟田土壤耕层偏浅,存在酸化现象,速效钾含量总体偏高,不同土壤类型pH和速效钾含量不同,剖面分布特征影响土壤深耕后pH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成土环境下土壤形成规律和分类现状, 推动中西部山地土壤发生学研究和土系建立, 为山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有关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的研究资料, 包括中国亚热带山地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 亚热带山地土壤分类的主要诊断层、 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以及高级分类单元的垂直分布规律, 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 展望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值得重视的 4个方面:(1)深入理解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和成土过程;(2) 建立中国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代表性土族、 土系, 检验和完善现有基层分类单元的诊断指标体系;(3) 强化山地土壤系统分类中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化意识;(4) 重视薄片微形态、 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成土环境下土壤形成规律和分类现状,推动中西部山地土壤发生学研究和土系建立,为山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综述了有关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发育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的研究资料,包括中国亚热带山地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和成土过程特点,亚热带山地土壤分类的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和诊断现象以及高级分类单元的垂直分布规律,基层分类单元的主要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亚热带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值得重视的4个方面:(1)深入理解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地球化学和成土过程;(2)建立中国亚热带典型山地土壤的代表性土族、土系,检验和完善现有基层分类单元的诊断指标体系;(3)强化山地土壤系统分类中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化意识;(4)重视薄片微形态、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盐成土土纲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所积累掌握的大庆市土壤资料,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进行检索,建立了大庆市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系统。将大庆地区土壤分为5个土纲,盐成土纲是其中的1个土纲,在盐成土纲中又可以分为2个亚纲,3个土类。笔者主要从生境条件、形态特征、性状、生产能力、典型剖面等几个方面介绍弱盐潮湿碱积盐成土,弱盐简育碱积盐成土,弱碱潮湿正常盐成土,潜育潮湿正常盐成土,为土壤的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方石灰岩土壤发生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逐渐从土壤发生分类过渡到系统分类,与同地带其他土壤相比,石灰岩土壤由于其本身发育的特异性,在系统分类中需衡量的属性更为复杂。笔者总结分析中国南方石灰岩土壤发育特性,综述其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提出未来南方石灰岩土壤分类需进一步加深了解石灰岩地区地质演变及生态环境过程,运用多技术综合分类对比检索、检验土壤分类系统。同时,由于岩溶区“人多土少”,土地利用强度较大,尤其应加强人为土诊断特性和现象的精细辨识,最终为推动石灰岩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和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镉在东北地区4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273-276
吸附是外源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首先发生的最重要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采用间歇法研究了不同重金属镉浓度时,镉在东北地区4种农业土壤黑土、盐碱土、暗棕壤和草甸白浆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常用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Cd在东北地区4种土壤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开始的快速反应阶段和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慢速反应阶段,低浓度下Cd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黑土和盐碱土吸附速率、吸附量都要高于草甸白浆土和暗棕壤,这在初始Cd 1.6 mg L-1时表现的更加明显,这与黑土高有机质含量、盐碱土的粘粒较多、pH高有直接关系。通过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获取了适宜描述Cd在东北地区土壤上吸附动力学特征的最优化模型,综合来看,指数方程和指数函数方程比较适宜于描4种土壤对Cd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平原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变化分析——以河南省民权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剖析平原潮土区1982年和2009年2期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期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采用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民权县土壤有机质含量(SOM)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1982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与1982年相比,2009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1个级别,增加最多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中部。时间上,1982-2009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施肥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的合理化和水利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整个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增加。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从6.23 g/kg增加到13.19 g/kg,增加了111.7%。通过2个时期土壤分析得到的结果对合理施肥、农业种植区划具有指导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为了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将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不同配比配制作为改良材料,研究改良材料配比、时间等因素对四川省宜宾市3种类型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改良材料后,土壤腐殖质含量相比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且随膨润土和PAM施用量的增加,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改善效果更好。随着改良材料施入时间的延长,冲积土和灰棕紫泥腐殖质含量在前3个月先减小,后3个月趋于稳定;而暗紫红泥的腐殖质含量在前3个月先增加,后3个月呈现下降趋势,但比2009年12月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可见,改良材料的施入,能有效的防止土壤腐殖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羊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盐碱化程度草地对羊草不同器官氮、磷元素含量及其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pH的逐渐升高,羊草氮磷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均在中度盐碱化(pH 9.16~9.35)时突然升高出现峰值,随后羊草氮含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而磷含量则呈升高趋势。羊草根、茎、叶中N/P均在中重度盐碱化时出现最低值。羊草氮磷元素在地下部分的含量均小于地上部分的含量。羊草氮磷元素含量虽然随着pH升高而降低,但总体变化不大。可见,羊草耐盐碱性很强,是吉林省西部盐碱化草地重建的优势牧草。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江淮丘陵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以肥东县为例研究土壤侵蚀问题,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采用分段3次Hermite插值法对土壤质地粒径进行转换及几何平均粒径修正模型进行计算,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SPSS相关性分析和ArcGIS软件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土壤质地类因子和可蚀性K值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土、黄褐土土壤质地组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异较显著,黄棕壤变异系数差异较低;(2)水稻土、黄褐土质地类各因子主要通过CLA和Dg对土壤可蚀性进行作用,且均为负向作用;(3)肥东县土壤可蚀性K均值为0.02797,水稻土0.0279,黄褐土0.0281,黄棕壤0.0263;(4)不同土壤质地K值平均值中粉壤土最大,砂壤土最小,且土壤质地K值均呈弱变异性;(5)肥东县土壤可蚀性以中等可蚀性、高可蚀性为主。肥东县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的趋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趋势,存在极大的土壤侵蚀风险。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改良效果,以松原市乾安县分布的柽柳林、黑杨林、油松林、黑杨白榆混交林及枸杞林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未造林地作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各林分0~3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未造林地相比,5种林分均表现为土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渗透性能得到改善。各林分对0~10 cm表层盐碱土pH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69%~7.50%。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未造林地相比有显著提升,各土层深度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大于未造林地,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层深度,呈表聚现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土壤改良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枸杞(43.81)>柽柳(40.79)>黑杨白榆混交林(40.33)>黑杨(39.31)>油松(39.03)>未造林地(33.55)。结果表明5种人工林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进行盐碱地改良时,可考虑枸杞与柽柳为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土壤供钾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省西部黄土丘陵、中部盆地和东部丘陵土壤缓效钾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其释放过程符合幂回归(y=ax~(-b)).其释放容量是:保德红土>午城黄土>黑垆土、(土娄)土(褐土)>绵沙土,但释放强度则相反.土壤缓效钾释放累积量与不同土壤类型缓效钾释放容量一样,是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客观评价云南省不同地区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为不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昆明、宜良、弥勒、建水和文山5个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土样,对其进行土壤粒度、理化性质和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地区的土壤主要以砂粒、粉粒为主,保水性差,抗旱力弱;石漠化土壤中有机质、N、P、K、速效P、速效K的含量低,土壤肥力差;石漠化土壤矿化严重,矿质元素含量高,土壤风化程度低,可溶性钙镁和不可溶性钙镁含量高,不适于植物生长。云南省昆明、宜良、弥勒、建水、文山5个典型石漠化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几个典型石漠化地区可以采取相似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