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2‰的琼脂和2%~5%的NaCl添加到具有保鲜功能的微生物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液中,制成微生物保鲜菌胶悬剂,其活菌含量高,质地均匀,无上下分层,稳定性能良好。将其应用于枇杷保鲜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微生物保鲜菌制剂对"早钟六号"和"解放钟"枇杷果实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在室温条件下(20~25℃)贮藏8 d时,与对照相比,可显著降低失重率,提高好果率。该制剂经动物急性毒性检测分析结果为无毒级。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8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福州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龙眼微生物保鲜剂工程化技术及其示范应用"进行了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合同任务指标,同意通过验收。项目组完成了龙眼微生物保鲜功能菌株-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生产配方研究、生产工艺设计及中试生产等,实现了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3.
不同保鲜方法对新疆木纳格葡萄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试材,研究和田地区常规贮藏方法(悬挂式贮藏和纸箱包装冷藏)和自发气调(MA)贮藏方法(PVC或PE膜包装+保鲜剂冷藏)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采后木纳格葡萄采用PVC或PE保鲜包装+保鲜剂冷藏,能够有效抑制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水分含量的下降,保持果梗的绿色,显著抑制腐烂与脱粒现象的发生,在(0±0.5)℃条件下,贮藏90 d的好果率可达95%左右,脱粒率<6%,保鲜效果极显著(P<0.01)好于和田地区的常规贮藏方法。  相似文献   

4.
气调冷藏对龙眼保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龙眼果实保鲜质量为目的,采用可控气体成分调节方法,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全自动控制,以普通冷藏为对照对龙眼进行气调保鲜。研究了气调冷藏对龙眼果实保鲜效果、果实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贮藏环境中的O2含量,提高CO2浓度,可有效抑制龙眼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了果实的衰老与变质,保鲜效果好,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5.
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挥发性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筛选到的一株具有龙眼保鲜功能的微生物Brevibacillus brevis FJAT-0809-GLX生产的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不仅对龙眼等多种水果具有很好的保鲜作用,同时具有特殊的挥发性香气。为了解该菌株挥发性香气的成分,采用SPME/GC-MS的方法分析龙眼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24种,匹配度在90%以上的有11种。其中烷类8种,占总成分14.11%,包括正十六烷、十甲氧基五硅氧烷、十四烷、正十七烷、十八烷、2,6,10,14-四甲基-十五烷、4-甲基-十五烷、2-甲基-十五烷;烯类2种,占总成分的1.65%,包括(+)-长叶烯、(-)-α-柏木烯;酯类1种,占总成分的0.70%,为2-丙基-十四烷-亚硫酸酯。(+)-长叶烯、(-)-α-柏木烯这2种化合物是具有香气的成分,为天然的香料;2,4-二叔丁基苯酚是多种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属于热带水果荔枝、龙眼的主要产销国,产品的推广受到贮藏保鲜技术的制约。概述荔枝、龙眼的采后保鲜贮藏现状,分析果实容易腐败变质的原因,同时介绍了低温冷藏、化学药剂处理、热处理、气调保鲜等主要的、现行的以及其他新兴在研的贮藏保鲜技术,旨在为其采后贮藏保鲜以及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前喷硼和采后壳聚糖涂膜对龙眼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龙眼假种皮发育期间,树冠喷施硼营养剂和清水2次,并在果实采收时进行浓度为3g/L、6g/L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处理,以探讨硼营养和壳聚糖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硼改善了龙眼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了果实的耐贮藏性;采后壳聚糖涂膜处理都明显提高了贮藏期间龙眼果实的好果率、降低失重率,有效减缓了果肉营养成分的变化,其中采前喷硼和采后壳聚糖涂膜相结合处理的效应优于其它处理,但两个浓度壳聚糖处理产生的效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龙眼采后保鲜与加工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龙眼民间传统保鲜法、低温气调保鲜法、药剂防腐法与二氧化硫保鲜法,贮藏保鲜前要进行合理的采前与采后处理、选果及分级.同时还介绍了龙眼果实去皮脱核加工机具的研究,桂圆肉、龙眼干加工方法及龙眼果壳与果核综合利用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的复合保鲜垫纸对“蓝美1号”蓝莓采后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1%、0.5% 氯化钙处理保鲜垫纸,并将其垫在聚乙烯蓝莓盒中,以未垫保鲜垫纸的蓝莓为对照,于模拟5—6月的天气条件下(28 ℃,相对湿度75%)贮藏6 d,观察分析蓝莓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花色苷含量等采后感官、理化、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氯化钙保鲜垫纸处理组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贮藏6 d时,其果实腐烂率为66.59%,失重率为10.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度为0.58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75%,VC含量为8.66 μg·g-1,花色苷含量为1.92 mg·g-1,均高于对照组。本试验结果可以为蓝莓保鲜提供一种廉价、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疾病费用预测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肉自溶是影响龙眼采后果实贮运、货架寿命和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龙眼果肉自溶过程的组织结构变化、生理生化变化及微生物侵染与自溶的关系、果肉自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进展,探讨龙眼果肉自溶的机理和常用的保鲜技术,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龙眼果实采后贮运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龙眼采后腐烂相关细菌与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细菌和真菌,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对所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得到11株细菌和7株真菌。菌落形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主要鉴定为奥斯陆莫拉菌、短小芽胞杆菌、柠檬明串珠菌、肠膜状明串珠菌和东方醋酸菌。所分离的真菌主要鉴定为淡色生赤壳菌、葡萄座腔菌科真菌、间座壳菌、疖葡萄座腔菌和木贼镰孢菌。从龙眼腐烂果实中分离到的细菌和真菌目前在龙眼采后病害中未见相关报道,对于其致病性检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回接验证,以明确导致采后龙眼果实腐烂的主导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40个龙眼品种(品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鉴别龙眼新品种(品系),为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冬宝9 号’、‘高宝’等4 个龙眼新品种(品系)与36 个龙眼品种的遗传关系,并建立其DNA指纹图谱。从80 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11 个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结果显示,11 个引物共获得146个位点,有125 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为85.7%。40 个龙眼品种(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0.88 之间。UPGMA聚类结果表明,40 个龙眼品种(品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 的水平处划分为3 组。引物UBC810/UBC818 组合可将40 个龙眼品种(品系)全部区分开,并依此建立了数字化的DNA指纹图谱,为龙眼新品种的鉴别、分类、示范及推广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粤西龙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护和利用粤西野生和栽培龙眼种质资源,通过RAPD技术对粤西野生和栽培共5个龙眼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个10 bp长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2条,占总扩增条带的6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大,但野生龙眼与其他4个龙眼品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平均为0.07375,在系统树上单独聚为一支,其余4个品种聚为另一支,说明野生龙眼与栽培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双孖木’与‘大乌圆’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01236,在系统树上构成姊妹类群,推测二者具有共同起源或为近缘品种。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包膜龙眼对其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脱乙酰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其在常温下(28~37℃)对"乌龙岭"龙眼的保鲜效果及其对龙眼果皮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包膜的龙眼贮藏后,龙眼的褐变率、腐烂率和失水率明显降低,且可保持较高的商品率;此外包膜后,龙眼果皮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受到抑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包膜处理龙眼,可减缓其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减少,抑制龙眼果皮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当脱乙酰壳聚糖的体积分数为95%时,对龙眼的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四季蜜’龙眼成花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调控错开正造花期集中成批开花,以‘四季蜜’龙眼为试材,研究春季修剪、结果母枝单元生长和生长调节剂对调控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母枝单元从促芽修剪到第2或第3次梢转绿、适于进行成花调控需93.3~156.1天。叶片呈浅绿至绿色时开始应用多效唑、乙烯利、细胞分裂素进行成花调控,试验设17个处理,都能促进‘四季蜜’龙眼成花,抽穗枝率为55.1%~98.4%,抽穗整齐率达92.1%~100.0%。根据试验结果,推荐在‘四季蜜’龙眼叶片呈浅绿至绿色时开始进行成花调控,喷布75 mg/L多效唑和142.8 mg/L乙烯利混合液,待顶芽萌芽时喷布37.5 mg/L多效唑和142.8 mg/L乙烯利混合液,之后如果出现冲梢趋势喷布25.5 mg/L多效唑。  相似文献   

16.
龙眼体胚发生中期发育同步化的初步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龙眼“红核子”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同步化调控,获得了心形胚、鱼雷形胚和高度同步化的子叶形胚。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微量调整, 基本能够控制控制龙眼体胚发育中期心型、鱼雷形胚的发育同步化。  相似文献   

17.
龙眼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影响龙眼ISSR-PCR扩增反应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适合龙眼的ISSR反应体系:PCR反应体积为20μl,其中模板DNA 25ng,引物0.2μmol/L,dNTP 100μmol/L,Taq DNA聚合酶0.5U,MgCl2 2.5mmol/L,10×PCR缓冲液2.0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退火温度1min,72℃延伸90s,40个循环;72℃延伸7min  相似文献   

18.
以龙眼成熟叶片为材料,利用实验室构建的龙眼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出Dl WRKY57基因c DNA序列,对其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l WRKY57基因ORF长度为894 bp,编码297个氨基酸,此蛋白属于WRKY基因家族中的域a类,存在1个WRKY结合位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非跨膜亲水蛋白,预测定位于细胞核,存在45个氨基酸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琢-螺旋和延伸链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为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并且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木薯亲缘关系最近。以p MD18-T和p BI121载体为基础,成功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p BI121-Dl WRKY57,利用农杆菌花序法转化拟南芥,经PCR分子检测,获得含Dl WRKY57基因的拟南芥植株,该超表达载体的遗传转化为Dl WRKY57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在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果实发育中对木质素单体合成的影响,克隆了柚CCoAOMT基因ORF序列并构建超表达载体转化至农杆菌。采用Trizol法提取柚汁胞总RNA,经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已知柚CCoAOMT片段序列,设计其ORF引物。PCR扩增得到柚CCoAOMT基因ORF序列,长度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与龙眼(Dimocarpus longan)、麻疯树(Jatropha curcas)、杨树(Populus balsamifera)的CCoAOMT基因同源性大于90%。经软件预测,该酶定位于质膜的可能性最大,不具有跨膜结构。将柚CCoAOMT基因正向导入植物过表达载体p1301,位置在CaMV35S启动子的之后,并将载体转化至农杆菌EHA105。本研究得到的基因片段包含柚CCoAOMT基因ORF,成功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p1301-cmCCoAOMT,并导入农杆菌。含p1301-cm CCoAOMT的农杆菌株可转化多种植物受体,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福眼龙眼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多胺类型,以及随贮期延长,果皮和果肉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3种多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室温贮藏下,果皮的3种多胺含量均不断下降,而果肉中只有腐胺含量下降,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贮藏下,果皮的内源多胺在采后前期迅速下降,接着保持在较稳定水平,而果肉中只有腐胺含量跟果皮的变化趋势一致,精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不明显;且果肉中的多胺含量明显高于果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