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病毒性、高度致死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致死率高达100%。文章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后,传播快、病程短、病死率高。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本病。我国养鸭地区发病情况也比较严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对当前鸭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地养鸭生产发展较快,雏鸭病毒性肝炎也随雏鸭的引进而传入。本文对该病的临床变化,试验室诊断动物感染作了试验,初步确定为小鸭病毒性肝炎,并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予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点,阐述了该病的临床症状,总结了该病的预防和中药治疗措施,旨在有效防治鸭病毒性肝炎,降低鸭群患病风险,保障养鸭业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浅谈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本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兽医临诊上曾多次处理过雏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就该病的诊断与防治作一介绍。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侵害2天龄至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感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发病率可高达100%,致死率可高达95%。随着天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病率均明显降低。咸鸭可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病毒鸭。病鸭和带病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粪便排病毒,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鸭舍、饲料、饮水、车辆…  相似文献   

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以肝脏肿大和出血斑点为病理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具有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等特征。不同日龄的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死亡率可达90%~95%,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因此加强对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笔者遇到一起雏鸭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幼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肝炎和出血。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本病,几乎各养鸭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严重影响养鸭业发展的疾病之一,常给鸭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雏鸭鸭病毒性肝炎病例,现将发病情况、诊治过程及小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病的鸭常表现为头部痉挛,角弓反张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以看到,患病鸭的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出血斑,鸭病毒性肝炎病给养鸭行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鸭病毒性肝炎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我市养鸭行业的对鸭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易感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发病初期,病鸭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市棚养樱桃谷肉鸭的养殖覆盖面的增大,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困扰着养殖户,影响着我市养鸭业的发展。现就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诊断与治疗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养鸭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养鸭业.在该病的诊断上,依据其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和病毒定型必须依赖进一步的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此文根据多年来有关学者对该病的研究,概述了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优劣.并认为建立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该病诊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d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Levine等(1949)最先在美国长岛白色北京鸭群中发现,并于1950年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肝炎病毒。1953年以后,本病一 蔓延至世界许多养鸭地区。我国黄均建等(1963)首次报道了上海某些鸭场于1958年秋和1962年春发生该病。王平等(1980)在北京地区首次分离上炎病毒。郭玉璞等证实我国当地流行的DVH多为I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随后研制出DVH的弱毒苗和相应的卵黄抗体,使该病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最近随着我省养鸭业的发展,该病仍时有流行。对我省养鸭业造成亚重威胁。1999年,我省某市禽业公司雏鸭发生一起以肝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病原分离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通过免疫卵黄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继续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导致雏鸭有较高致死率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影响养鸭产业的重要的疾病,该病临床上主要以肝脏肿大,并伴有出血斑点,病情发病突然、过程短、死亡率高为特点。2015年6月我辖区发生一起疫情,经诊断后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鸭专业户黄某于6月12日从外地引入1日  相似文献   

13.
樱桃谷肉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有三种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该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鸭肝炎病毒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用原来的常规疫苗免疫预防效果下降。2008年9月,内乡县湍东镇一养鸭专业户饲养的5000羽樱桃谷肉鸭突然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通过采取紧急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及高度传染性病毒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常给养鸭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基层生产实践经验,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鸭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养鸭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感染后会出现急性死亡,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会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介绍。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也要做好也预防工作,对鸭子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采取免疫预防措施,降低鸭感染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死、高度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并常和其它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严重影响了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现将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duck virus hepatitis)是雏鸭多发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具有高度致死性。本病主要感染35d以内的小鸭,尤以14d以内的小鸭最易感染,常在出现角弓反张症状后迅速死去。病毒以肝脏肿大并伴有出血点为主要特征。该病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发病初期死亡率达90%以上。该病一旦发生常给养鸭业生产带来很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针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临床诊断、疗效试验及防治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鸭I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鸭I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的检测方法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脸和乳胶凝集试验等。通过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上鸭I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有利于减少该病给鸭农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