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农五师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奶牛的常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奶牛的胎衣不下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胎衣不下是指奶牛产后超过12 h后胎衣仍然不能排除,常引起子宫炎症,影响再次怀孕和产奶,严重时危及奶牛生命.为找到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正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12小时内可自行排出胎衣,12小时内胎衣不能自行全部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称为母牛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胎衣不下可引发母牛子宫内膜炎,影响其正常繁殖,严重者子宫感染,导致奶牛患乳房炎、不孕症等,甚至引起败血症而死亡。一、发病原因1.日粮营养不均衡母牛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后期(奶牛干奶期),如果粗饲料品质差,日粮营养水平不均衡,特别是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含量少,或钙磷比例不合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奶牛体质、活动量、饲料营养的搭配、子宫疾病、胎盘组织结构以及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收缩过早、季节等有关。胎衣不下常继发子宫内膜炎、子宫积水、子宫蓄脓以及卵巢囊肿、卵巢萎缩、卵巢静止、永久黄体、黄体囊肿等。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繁殖疾病之一,直接影响奶牛产犊和产奶等重要经济指标,同时也是品种改良的最大障碍之一。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营养、管理、微生物、人工授精操作不当、胎衣不下以及产犊时助产操作不当和产房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引起。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就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分类和治疗进行阐述,以期对工作在生产一线的畜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也称胎衣滞留。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3~5小时内排出胎衣,如经8~12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即为胎衣不下。主要原因为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和胎盘炎症。此外,流产和早产等原因也会导致胎衣不下。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子宫脱出,是指子宫或全部产道(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及阴道)翻出于阴门之外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奶牛分娩后12小时之内,常随胎儿或胎衣一起排出。该病为奶牛的多发病之一,以年老、经产及体质瘦弱的牛较易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丧失,严重者可引起大出血或继发败血症而死亡。一、病因分析根据临床经验,可引起奶牛子宫脱出的主要原因有:奶牛年龄较大,生产胎次过多,饲料单纯、搭配不当或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按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乳房炎是由于奶牛机体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原发性乳房炎则是由于奶牛乳房或乳头损伤,挤奶时消毒不严等外在因素引起的感染。一般来说,继发性乳房炎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痊愈,而原发性乳房炎则需要在识别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治愈过程相对复杂,且治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是母牛的常见病,临床上较多见。是指母牛分娩后胎衣在一定时间内没能排出体外。其症状是多数母牛于阴门外垂牛部分胎衣,个别停留在子宫或阴道内,患畜食欲减少,体温、呼吸等一般无异常。本人从事基层工作多年,曾治疗数十例母牛胎衣不下病例,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轻者延长母牛的繁殖周期或造成产奶量下降,重者导致母牛丧失繁殖能力。近几年笔者对52头产后2~3天的奶牛灌服益母生化散,连用2~3剂,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1.发病因素环境卫生条件差、子宫积水、双胎子宫严重扩张、产道损伤和低血钙等都能引发子宫内膜炎。身体抵抗力降低和饲养管理不当会使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分娩结束后,一般经10~60分钟排出胎衣,若超过3小时不排出胎衣则为胎盘停滞,又称胎衣不下、胎衣滞留。猪每个子宫角内的胎囊的绒毛膜端凸入另一绒毛膜的凹端,彼此粘连形成管状,分娩时一个子宫角的各个胎衣往往一起排出来,如果发现分娩仔猪数多于胎衣的脐带断端数,说明胎盘停滞。年老体弱、过肥过瘦、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奶牛乳房炎按病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继发性乳房炎是由于奶牛机体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原发性乳房炎则是由于奶牛乳房或乳头损伤,挤奶时消毒不严等外在因素引起的感染。一般来说,继发性乳房炎会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痊愈,而原发性乳房炎则需要在识别病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治疗,治愈过程相对复杂,且治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分娩后,在18小时内胎衣还不能自行排出,便确认为是胎衣不下。1~2天后,胎衣腐败分解,从阴道内流出红色恶臭液体,内含胎衣碎片、血液与脓液,病牛卧地时流量较多,继而出现精神不振、腰背拱起、常常努责、食欲稍减、反刍变慢等症状,引起前胃弛缓、瘤胃积食或臌气。  相似文献   

13.
母牛产后阶段是母牛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时期。此时,由于母牛分娩后生理代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做好产后护理,或使用了错误的护理方法,母牛产科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代谢类疾病如产后瘫痪、酮病等就会接踵而至。轻则花费较大的治疗费用,影响产奶和犊牛成活率;重则使母牛失去继续繁殖的能力而遭淘汰,给养牛场(户)带来经济损失。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山东琪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执业兽医师李连任撰写的"母牛产后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系列",希望对养牛户和同仁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牛属子叶型胎盘,由于其特殊性产后不易脱离,若产前劳役过度、营养不良,更易导致胎衣不下。一、治疗方法产后12~24小时发生胎衣不下,可用新鲜的小白菜煮水熏蒸;产后24~48小时发生胎衣不下,可采用手术方法剥离,术后口服抗生素消炎;产后48小时以后发生胎衣不下,则用新鲜的六月雪、仙鹤草、益母草煮水灌服,同时辅以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子宫脱出分为部分脱出和全部脱出,部分脱出的子宫可下垂到患牛股部,全部脱出可下垂到跗关节,是由子宫角内翻发展而来。衰老、营养不良、运动不足、分娩时间过长、腹压高、持续努责以及难产时操作不当等,都可引起奶牛子宫全部脱出。子宫全部脱出如果不能及时整复,会导致奶牛丧失繁殖能力,重者因并发症而死,因此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6.
1.病因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分娩时或产后细菌感染为多发原因,此时细菌最易侵入,加上牛舍不洁,牛床潮湿,粪便污染严重等,使奶牛产道发生细菌感染而发病。人工授精使用的器具消毒不彻底,用不卫生的输精器械操作等往往导致细菌侵入子宫。少数细菌侵入子宫一般不引起发病,细菌繁殖引起发病通常取决于子宫黏膜抵抗力的强弱及生殖激素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奶牛只有经过发情、配种、妊娠和分娩后才能产奶,而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和生殖监护等多项技术环节,也伴随着子宫及卵巢等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牛群繁殖不仅决定着再生产所需的犊牛的提供,而且决定着泌乳性能的发挥,因此牛群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首要环节,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是实现牛场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疆石河子从国外大量引进良种奶牛,但由于饲养管理和生产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奶牛卵巢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奶牛卵泡囊肿和持久黄体疾病占相当大的比例,已严重地影响奶牛的繁殖和发展,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急需针对本地区两病的发病规律展开调查,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犊牛期进行分期饲养,对奶牛成年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料的能力和产乳、繁殖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新生犊牛护理1.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立即用清洁的软布擦净鼻腔、口腔及其周围的黏液。对于倒生的犊牛,如果发现停止呼吸,应尽快两人合作抓住其后肢倒提起来,拍打其胸部、脊背,以便把吸到气管里的胎水咳出,使其恢复正常呼吸。随后,让母牛舔舐犊牛3~10分钟(一般夏季时间长一些,冬季时间短一些),以利犊牛体表干燥和母牛排出胎衣,之后清除干净犊牛被毛上的黏液。  相似文献   

20.
奶牛繁殖疾病不仅影响奶牛再生产,而且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的发挥。双轨饲养技术认为“如果1/3的奶牛患有繁殖障碍疾病,那么牛场的效益就为零”。对于奶牛的繁殖疾病防重于治,力求及早发现和处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