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小麦收获后尚有近90d时间的土地闲置情况,进行早熟玉米复种尝试.麦收后复种采取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措施.复种玉米品种均选择早熟型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冀植9831、内早9号.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成熟程度最好,达到85%,如追求籽实产量,复种玉米应首选育苗移栽冀承单3号或更早熟的品种.不论育苗移栽还是直播,每推迟4d和3d,产草量、籽实产量均显著下降,产草量平均分别降低509.5 kg/667m2和218 kg/667m2,籽实产量平均分别降低53.4 kg/667m2和58.4 kg/667m2.采用育苗移栽措施可大大提高产值,如种植晚熟小麦品种采取直播措施.利润也可保持在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1选择良种,适期早播 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应选择耐肥抗倒,后期耐寒性较强,保证安全齐穗,穗瘟发生轻,穗粒并重型,优质高产的中熟中粳水稻良种作为繁殖对象为宜.如武育粳3号、镇稻88等.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的播期虽然比移栽种繁水稻推迟25d左右,但是抽穗成熟期仅推迟6~7d.麦茬机械旱直播种繁水稻播期要越早越好,最迟在6月上旬播种结束.  相似文献   

3.
沿黄稻区直播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田直播可减少水稻栽培中育秧和插秧等繁琐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选用适宜直播水稻品种、精细播种、科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沿黄稻区直播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豫东地区花生麦后贴茬夏直播高产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豫花 7号等中早熟大果大粒型花生品种的推广应用 ,豫东地区大果花生主产区花生种植方式由春播、麦垄套播向麦后贴茬夏直播的转变 ,为夏花生的优质高产开辟了新的途径。试验表明 ,豫花 7号麦后贴茬夏直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协调进行 ,前期茎叶生长迅速 ,花期集中 ,中后期能保持较大的叶面积 ,荚果膨大快 ,饱果率高 ,能正常成熟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1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适合江苏淮北地区种植且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等新品种.夏直播田宜选用莱农14号、鲁玉10号等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优质丰产多抗水稻新品种龙粳2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20号(原代号龙育03—1126)具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和多元化的遗传资源。以中间桥梁亲本龙育98—211与龙选9782有性杂交.根据寒地稻区的特殊生态型,选育出的适宜寒地稻区种植的集早熟、优质、丰产、多抗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克服了寒地水稻生产中现存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早熟、优质不广适、优质不抗病的主要问题。2007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为龙粳20号.同年3月获品种保护权。品种申请保护公告号CNA003515E。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黄瓜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种子及种子处理 品种选用优质高产如津春2、3号,津2、4号早熟品种。用55℃温水浸泡15min,不断搅动至水温30℃。再继续浸种4。5h冲净黏液后晾干催芽。育苗场地应与生产田隔离。育苗土配制应用3-5年内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园土与优质腐熟有机肥混合。育苗床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育苗方式采用营养钵、纸袋等护根方法育苗。播种期春茬1月下旬播种育苗。加强苗期管理,适当放风炼苗。嫁接防病,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密刺型黄瓜品种做接穗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8.
1选用高产品种 宜选用高产的大白苦瓜、翠玉苦瓜等. 2培育壮苗 宜采用营养钵育苗法.苦瓜自播种至采收约需100d左右,大棚冬季温度较低,如在春节前后上市,播种育苗期在10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马铃薯鲁引1号不同种源,地膜覆盖,施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其中明确了在旱地多熟间套种条件下以地膜覆盖,选用高山种薯、一次性用足基肥、中切薯(25g),种3500-4000穴/667m^2的密度等,应用早熟品种和促早熟措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浙西南山区马铃薯早熟高产增效的关键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丰油9号和丰油10号迟播冬发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秋发栽培是充分发挥油菜高产潜力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国审油菜品种丰油9号、丰油10号在长江中游地区秋发油菜播种育苗的适宜时期是9月上旬,但遭遇秋旱或茬口等原因,就会让很多油菜实际播种时间推迟到9月底10月初,甚至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天、30 天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天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天左右,感光性晚稻20 天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山东省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求助于小麦育种家,直接引进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经5年试种观察,严格去杂、去劣,逐步纯化成“高优03”。该品种表现抗旱耐寒、早熟、高产、优质的特性,适宜在我国冬麦区种植,尤其适宜晚播麦田种植,是实现小麦、夏直播花生(或其他作物)一年两熟双高产的理想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品种隆8优华占在汉中地区推广种植已来,因其株型矮、生育期短、分蘖力强、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农民的喜爱,为了适应轻简化栽培的需要,对该品种在汉中地区直播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高产直播种植技术方法,为农民的直播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宁粳4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日本优质水稻越光与高产水稻镇稻99杂交育成,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9040。2013年入选农业部超级稻。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种植。在江苏苏中地区可作直播稻麦后直播。  相似文献   

15.
徐宗俦  冯明友 《种子》1997,(3):61-64
通过对杂交稻组合“汕优桂41”的八代定向定型系统选育成功的常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安优粘”,经两年区域试验、两年生产试验、一年多点大面积生产示范,通过了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米质优异、产量高和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等特点,适于在黔中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周文富 《种子科技》2001,19(2):119-120
鲁单 50号是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以母本鲁原92、父本齐 319杂交育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 1998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委员会审定。为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其突出优点是高产、稳产、多抗 ,适应性广 ,宜于栽培并获得高产。1 特征特性1.1 中熟品种。夏播全生育期 97d,比掖单 13号早熟6~ 7d,比农大 10 8早熟 4~ 5d,适宜麦田套种和板茬直播。 6月 10日前播种 ,宜实现生育进程与生长季节同步 ,播后 2 5d拔节 ,50~ 52 d进入抽雄期。1.2 抗逆性强。鲁单 50号是具有优质种质基础的杂交种 ,高抗玉米产区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锈病、青枯…  相似文献   

17.
姜龙 《中国种业》2016,(7):10-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三水稻生产大省,也是最大的粳稻产地,因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冻土时间长,为了抢积温,创高产,多年来主要采用棚室育苗移栽的水稻生产方式,但目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育苗取土难、育苗难、春季用水紧张、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轻简化的直播方式正逐渐被选用,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增加水稻生产者收入,需要加强直播稻栽培的配套技术研究,解决水稻轻简化栽培与高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选用几个杂交水稻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特性分析与研究,得出品种生育期与其叶龄有明显的正相关,生育期长的品种比生育期短的品种主茎叶片数多,营养生长期间长,比早熟品种易获得高产;对秧田期叶龄生长快的品种要及时做好栽插准备工作,避免栽老秧;在控苗措施中早熟品种要推迟控苗,迟熟品种宜提早控苗,以避免群体不足或过大;构成水稻产量的三因素中,争取大穗多粒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从各品种的籽粒灌浆速度来看,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灌浆期延长,故此晚熟品种在灌浆成熟期田间不能排水过早,否则会使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朝阳棉区是辽宁省特早熟棉区最大的传统优质棉基地,为满足当地棉花生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将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 45号进行了示范种植,总结了该品种种植表现及其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辽宁特早熟棉区增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五优3 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不育系五丰A 与恢复系广恢3 号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稳产、矮秆抗倒等特性。2020 年10 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陕南海拔60m 以下稻区作直播稻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