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安全问题越发严重,国内外关于绿地系统的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其防灾避难功能。本文对美国和日本的防灾避难规划建设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国内防灾避难绿地建设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国外防灾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试图找到我国防灾避难绿地规划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 要:在城市各类防灾系统中,应急避难绿地是一种既能为城市提供自然空间又有助于防灾救援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应急避难绿地的概念及其建设条件等内容的分析,结合黄山市屯溪区规划布局特点、灾害类型以及城区防灾避难工作现状调查,提出建立屯溪区绿地避难场所的必要性和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公共绿地的防灾功能入手,分析了城市避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以成都活水公园为案例,分析了城市防灾公共绿地的规划,进而对城市防灾绿地体系与避难空间规划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发展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南京市防灾减灾绿地的类型主要为点状紧急避难绿地、带状防灾减灾绿地、块状应急避难绿地和片状临时生活绿地4种类型,并介绍了该4类防灾减灾绿地的特点及规划要求,确定了南京市各类防灾减灾绿地的功能定位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
分析苏州古城区公园绿地现状,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园在防灾减灾方面普遍缺乏相应的防灾规划设计、必要的应急避难设施以及安全的应急避难空间等现状,对苏州古城区现有公园绿地的防灾减灾从规划原则、设施设置等方面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抗震防灾性规划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拥有大量开放空间的公共机构,是不可替代的防灾避难场所。本文提出"防灾校园"的概念,结合人们在校园内发生地震时的避难行为心理特征,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从建筑分布、人口分布、避难场地服务半径分析、基础设施配置及最优避难路径的选择等五个方面对校园抗震防灾性规划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改造的建议与策略,从而为建设安全和谐的防灾性校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焱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111-112,117
包头市昆都仑区紧急避灾绿地的人均紧急避难面积为0.41m2/人,中心和固定防灾绿地的人均固定避难面积为1.19m2/人,均不满足避难要求;中心和固定防灾绿地数量较少,只有植物园、八一公园、包头乐园和啤酒生态园;各类防灾避险的配套设施不足;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亮  朱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45-2947
在现有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着重论述城市绿地对部分城市灾害的防灾减灾作用,结合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在防灾避难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功能,提出加强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措施,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规划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安全隐患越来越大.城市防灾体系与避灾绿地建设呈现出滞后的状况.应该尽快研究和落实城市固定避灾场所和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当灾害来临时,可以避免和减低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案例,通过现场调查、勘测方法,初步对呼和浩特市满都海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探讨.如果能够实施本规划,将提高呼和浩特市防灾避险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大凤  张昌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58-15361
以2001~2010年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城市防灾绿地规划研究的51篇文献为样本,分析了文献研究的状况、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文献研究的内容。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城市防灾绿地研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当前我国防灾绿地规划,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防灾绿地的规划模式、规划过程中的具体指标仍需进一步研究,在实践中修正与完善;应加强新兴的小城镇的防灾绿地规划。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大规模灾害的频繁发生,如何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不容忽视的艰巨任务。在城市的各类防灾系统中,绿地防灾是一种既能为城市提供自然空间又有助于防灾救援的有效手段。具有防灾与减灾功能的城市绿地在整个城市的防灾与减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大连路公共绿地(应急避难示范园)的建设为例阐诉了绿地防灾与减灾功能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石头城公园减灾规划建设工程为例,探讨了应急避难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及园林绿地在城市减灾抗灾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防灾公园建设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合肥市公园绿地进行绿化现状的调研,发现合肥市在规划建设防灾公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合肥园林绿地及其防灾绿化改造的意义和可能性,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各种绿地能够增进居民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它在美化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味、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同时,还有助于防灾避难。设计师在进行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因素,综合考虑、统筹布局,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园林绿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灾绿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抵御、减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减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对城市防震避灾绿地体系的空间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功能要求及要素设计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提出城市防洪绿地、防台风绿地、防沙尘暴绿地及防滑坡绿地的规划建设要点。不同区域范围的城市根据其防灾重点,在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整合优化,构建适合城市自身的防灾绿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难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2008年人口数量、公园面积等数据全面详细的调查,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昆明市区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分析;运用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造公园绿地使其具有防灾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平灾结合是保证城市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其避震减灾功能的主要方法,合理有效的平灾转换模式是避难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河北滦县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平灾转换总体规划与单个绿地平灾转换设计的方法,从而为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形态丰富、功能完善、连结通畅的城市避震减灾公园绿地的规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自然灾难在我国的频繁发生,给我国的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我国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规划中,高校校园作为重要的防灾避难资源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现有的防灾减灾体系规划,提出高校校园在防灾减灾以及应急避难功能上的重要性。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例,探究如何更好的利用高校资源,实现防灾减灾及应急避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防灾绿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健  刘桂林  李丹  王文龙  刘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48-8050
阐述了公园绿地的防灾减灾作用,结合石家庄市的地质灾害环境、地理格局、公园绿地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石家庄市城市防灾绿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艾洁  张浪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9-3680
通过对城市绿地避难场所的概念及其防灾、避难功能的介绍,结合合肥城市特点、灾害隐患分析以及城市防灾避难工作现状调查,提出建立合肥城市绿地避难场所必要性和规划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