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资源田间抗寒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资源田间抗寒性调查张静茹陆致成(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关述杰时万录(黑龙江省农科院浆果研究所·绥棱)1993~1994年冬春,黑龙江省李树普遍遭受了严重冻害。田间冻害使李抗寒性得到客观反映。不同的品种和类型冻害程度不同,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  相似文献   

2.
<正> 1978—1980年对欧洲李品种Gorkusha 1和Rannyaya Sinyaya(花芽抗寒)、李品种 Gaviota(花芽不抗寒)、樱桃李品种Purpurovaya(花芽抗寒性中等)、黑刺李品种Krymskii 5(花芽抗寒性较好)进行了研究,这些品种解除体  相似文献   

3.
孙升 《北方果树》1992,(1):40-42
通过对李属264个品种和类型枝干的调查,发现无病的种有黑刺李、樱桃李、美洲李、加拿大李;中抗种有杏李、乌苏里李、杏与李杂交种;欧洲李有93.75%的品种无病;在中国李的236个品种中,无病的有57个,高抗品种79个,中抗品种51个,中感品种29个,高感品种20个。  相似文献   

4.
三个葡萄品种叶片中激素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贝达(抗寒性较强)、赤霞珠(抗寒性中)和梅鹿辄(抗寒性较弱)3个葡萄品种的1 a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不同低温胁迫(-15、5℃)下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ABA、IAA、GA、iP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3个葡萄品种叶片中AB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IAA、GA、iPA则显示出先降低后有所升高的变化;ABA与IAA、GA、iPA的比值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其变化数值与温度呈负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贝达叶片中ABA/GA、ABA/IAA均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梅鹿辄,其中ABA/GA和ABA/IAA的变化与抗寒性关系最为密切。据此推断,ABA/GA和ABA/IAA可以作为判断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是永泰县的主栽果树,现有李树面积0.84万hm2,年产3.2万t。但主要是加工品种,鲜食品种所占比例少,存在品种退化、单产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李生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品种进行改良和更新是永泰县水果生产的当务之急,1992—2001年我们承担了省、市科委下达的引进国内外李、梅优良品种项目,其中李品种66个,梅品种27个。现将原产美国的两个李品种布鲁斯、好莱坞几年来的引种试栽情况简介如下。1基本情况1995年底从国家种质熊岳李杏圃(辽宁省果树所)引进好莱坞(美国品种)接穗,1996年初从武…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枣树主栽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西北地区枣树主栽品种抗寒性,对枣树适地适栽提供依据,以该地区9个枣树主栽品种的1 a生休眠枝条为试材,测定了不同低温处理相对电导率(REC),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确定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9个主栽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LT50在-20.16~-32℃,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相似文献   

7.
2013-2018年,对引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4个俄罗斯李品种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抗性等开展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威卡’为早熟品种,离核,较丰产,抗寒性及抗病性强;‘阿尔泰禧’为中熟品种,丰产,果实口味酸甜适口,抗寒性及抗病性较强;‘安卡斯凯’为中熟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16.00%,抗寒力及抗病性强;‘普里莫’为晚熟品种,半离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7.20%,果肉紫红色,抗寒力强。因此综合分析认为,4个俄罗斯引进李品种均适宜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栽植,另外,4个引进品种与当地主栽对照品种相比,果实耐贮性及树体抗寒性表现优异,在育种工作中可以作为杂交亲本重点加以利用,以实现育种突破。  相似文献   

8.
分别调查了1993—1994、2006—2007、2011—2012年冬春黑龙江省61个李品种(系)主干、主枝和1~2年生枝条田间受冻情况,分析评价其树体抗寒能力。调查结果表明,61个李品种(系)中有13个李品种(系)无冻害,38个李品种(系)轻度冻害,10个李品种(系)中度冻害。为我国李资源抗寒性鉴定、李树抗寒育种及李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菊花8个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许瑛  陈发棣 《园艺学报》2008,35(4):559-564
 通过测定秋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菊花脚芽的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了8个不同花期菊花品种在不同降温时期的抗寒性,并通过生长恢复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8个菊花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因品种而异,从4.0~9.4℃不等。8个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金陵黄鹤'>'银星'>'奥运晚霞'>'金陵之光'>'奥运锦云'>03(6)-16>03(6)-12>'奥运火炬',植株抗寒性与花期相关性不显著。11月底菊花脚芽恢复生长试验与当月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半致死温度可作为菊花抗寒性评价的一个可靠指标。当温度降到-14℃时,供试品种的脚芽均不能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4个李品种为试材,以喷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水杨酸(SA)或脱落酸(ABA)对-2℃低温处理4h后4个品种的李花抗寒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20mmol·L~(-1) SA、0.15mmol·L~(-1)SA、50mg·L~(-1) ABA、20mg·L~(-1) ABA可以分别显著降低"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的过冷却点温度,提高李花的抗寒性;对"大石早生李""安哥诺李""黑宝石李""李王"4个李品种分别喷施适宜浓度的激素,低温胁迫下4个品种电解质外渗率比对照依次降低了32.19%、15.82%、40.60%、35.52%;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依次降低了5.46%、5.11%、17.98%、9.40%,O_2~·产生速率比对照依次降低了10.24%、32.44%、7.67%、53.09%;H_2O_2含量比对照依次降低了19.99%、53.15%、30.17%、24.04%。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SA、ABA可以减弱低温胁迫下李花的膜质过氧化作用,降低低温对细胞膜的破坏,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李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李种质资源ISSR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好的利用目前收集得到的李资源,对重庆地方李品系和国内外引进的李品种共40份资源进行了ISSR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134条带,多态性条带10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81.3%,其中9条特征性谱带可用于品种鉴定和系谱分析的参考性标记。此外,13条引物可将40份材料完全区分开来,图谱分析表明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组,进一步可细分为4个亚组;主坐标分析将其分成6类,其中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分别单独成类。2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均与按原产地划分的结果不完全相符,奉节李、脆红李和万盛鸡血李与其余品种(品系)的亲缘关系较远。来自江苏的早黄李与日本和美国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初步推测国外中国李可能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南亚热带李新品种‘华蜜大蜜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蜜大蜜李’是从‘三华李’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新品种, 果实近圆形, 平均单果质量51.5 g,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1% , 酸甜味浓, 肉质软溶, 丰产稳产, 是‘三华李’中的大果品种, 适合于南亚热带山区栽培。在广东6月中下旬果实红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李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秀芬  张立彬 《园艺学报》1992,19(2):123-128
  相似文献   

14.
‘岭溪李’是从广东省地方品种‘竹丝李’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31.7 g,含可溶性固形物11.2%,可溶性总糖9.5%,可滴定酸0.67%,果皮黄绿色,皮薄。果肉化渣,脆甜可口,香味浓郁,适合于南亚热带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李种质资源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8,自引:10,他引:48  
以5′-(AC)_9 A-3′为引物对牛心李(Prunus salicina cv.Niuxinli)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表明,25μL ISSR反应体系中,Taq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是:0.3U、1.5mmol/L、0.2μmol/L、20ng和0.16mmol/L。利用该优化体系,以5′-(AC)_9 T-3′为引物,构建了中国李18个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可将这些品种完全区别开来;以5′-(AC)_9 C-3′为引物,构建了李属6类种质资源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区分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李RAPD的优化反应体系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乔玉山  章镇  房经贵  郭洪 《果树学报》2003,20(6):445-449
以5'-GACCGCTTGT-3'为随机引物,以奉化李(Prunussalicinacv.Fenghuali)为试材,对中国李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或用量分别是:1.0U、2.5mmol/L、20ng、40ng和0.2mmol/L。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10个随机引物,构建了5个中国李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并以共有谱带率对这些品种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5个中国李品种的共有谱带率平均为33.2%,变异幅度为20.1%~44.9%。  相似文献   

17.
‘云开1号’李是从广东地方品种‘三华李’芽变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皮和果肉红色,单果质量49.4 ~ 57.2 g,可溶性固形物11.2% ~ 13.2%,可溶性总糖7.3% ~ 8.1%,总酸1.0% ~ 1.4%,5 ~ 7年生株产50 ~ 75 kg。果大,果粉厚,风味浓,成熟早,采收期长,耐热性强。适合华南南亚热带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李和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中国李(Prunus salicina)‘绥李3号’、樱桃李(P. cerasifera)‘红果樱桃李’及其种间杂种‘蜜思李’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蜜思李’、‘绥李3号’和‘红果樱桃李’分别检测出58、53和29种香气成分,且‘蜜思李’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绥李3号’主要香气物质是醛类,‘红果樱桃李’为醇类,‘蜜思李’为酯类;γ–十二内酯和γ–癸内酯是‘蜜思李’特有香气物质;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可将‘蜜思李’和‘红果樱桃李’分别划为“酯香型”李和“醇香型”李类型。  相似文献   

19.
抗寒紫叶李新品种‘长春彩叶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彩叶李’为中国李( P. salicina) ×紫叶李( P. catropurpurea) 人工杂交培育的新品种, 叶片全生长季为紫红色, 生长季节的不同色泽有程度上的差异, 为园林绿化树种, 适合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栽植, 使寒冷地区有了彩叶常色乔化树种。  相似文献   

20.
‘瑶山李’是从广东地方品种‘三华李’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46.1 g,含可溶性固形物14.1%,可溶性总糖8.8%,可滴定酸0.73%,果皮红色,有少量淡黄色小斑点,皮薄。果肉红色,硬熟时甜脆,软熟后味似蜜并有浓郁的类似香蕉香气,适合于粤北山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