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稻田养殖辽河蟹及长江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河蟹成蟹的个体大于长江蟹,且成活率及产量高于长江蟹。由于这2种结果直接决定经济效益,认为,辽河水系河蟹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生态养殖是太仓市浮桥镇的特色水产养殖之一,现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放苗、日常管理、捕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华绒熬蟹扣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特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在河蟹育苗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亲蟹的交配及抱卵蟹的培育是两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冬末与春季是亲蟹交配时节,根据河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成功的经验,作者认为搞好亲蟹的交配及抱卵蟹的培育应分别抓好如下几点。1 亲蟹的交配把雌、雄亲蟹分别从各自的越冬池中捕出,放进一个池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杂交种成体肌肉、性腺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1)3种群绒螯蟹雄体肌肉中,K、P和Zn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螫蟹的Na、Mg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但Mn和Fe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Ca含量最低.就精巢而言,3种群蟹精巢中的Na和Mg含量无显著差异;日本绒螯蟹的Mn和Fe含量最高,杂交种的K、P和Zn含量最低,而中华绒螯蟹的Ca和Cu含量最低.就肝胰腺而言,3种群蟹的Mg、Ca和P含量无显著差异;杂交蟹的Na、K和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蟹,但其Fe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则分别具有最高的Cu和Zn含量.(2)3种群绒螯蟹雌体肌肉中,5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Cu、Zn和Mn元素含量最高,而日本绒螯蟹的上述微量元素含量最低.3种群绒螯蟹卵巢中的9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卵巢中的Na、P、Mg和Zn含量高于其他种群,除杂交种的Na和中华绒螯蟹的K含量最低外,日本绒螯蟹卵巢中其他6种元素含量均最低.肝胰腺中,3种群绒螯蟹的矿物质整体含量排序为:日本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杂交蟹.整体上,3种群绒螯蟹肌肉中的Na、Mg、Cu和Zn含量低于海水蟹类,但Ca、P和K含量高于大部分海水蟹;3种群绒螯蟹矿物质元素组成模式较为接近,但仍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蟹类的分子进化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从中华豆蟹和太平大眼蟹的肌肉组织中提取总基因组DNA,对其ITS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对其序列同源性、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中华豆蟹与太平大眼蟹ITS序列片段分别为739和769 bp,存在明显长度差异。中华豆蟹的AT含量和GC含量分别为49%和51%,而太平大眼蟹分别为40.79%和59.3%。4种碱基(A、T、G、C)在2种蟹中ITS序列的平均含量基本相当。中华豆蟹与太平大眼蟹ITS序列片段共有777位点,其中变异位点346个,碱基转换与颠换比约为0.8。颠换数大于转换数,表现为较高的颠换偏岐。[结论]中华豆蟹和太平大眼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03。  相似文献   

6.
徐承旭 《新农村》2006,(1):20-20
1.放养时间生产实践证明,蟹种以冬放为宜,其优点:①气温低,蟹种活动能力弱,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擦伤蟹体,放养后成活率高。②蟹种越冬后,能很快适应水体新环境,开食早,生长快。③有利于蟹池混养鱼种、投放虾苗及其他配套工作的安排。2.蟹种选择目前市场上的蟹种,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幼蟹温棚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俗称河蟹、毛蟹、大闸蟹、螃蟹[1]。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而成为我国著名水产食品和创汇水产品。在河蟹短暂的生活史上,蟹苗是薄弱环节,因其娇嫩,不论在...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扣蟹优质高产培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苏州市吴中区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培育操作规程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该操作规程的关键技术.该扣蟹培育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扣蟹产量3 750 kg/hm2左右,最高能达到6 000 kg/hm2,平均规格在120~140只/kg,该模式适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油蟹是粤港等地近年新兴养殖和食用的名贵蟹种,有“蟹中之王”的美称,其价钱更是国产众蟹之冠。黄油蟹堪称为粤港等地的独特珍贵养殖品种和海鲜食品。黄油蟹生长在咸淡水域交界地区,要养此蟹也必须在这样的区域。目前多见于香港流浮山海域、珠江口流域,尤其是东莞市虎门太平(本湾)以及顺流而下的深圳市后海湾海面。但养育生产季节通常只在农历五月末至八月中旬(公历为9月中旬)的短短两三个月,为“当造”季节,亦是供应市场和食用黄油蟹的最佳时节。所以要养育黄油蟹在时间上必须抓得很紧。黄油蟹的前身是膏蟹,全属青蟹雌性,其外表与膏蟹无…  相似文献   

10.
河蟹,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其适应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生长环境要求易于达到。苗种是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苗种是河蟹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正常蟹种与性早熟蟹种的形态区别则是鉴别河蟹苗种质量、获得高质量苗种  相似文献   

11.
<正> 从蟹苗到第Ⅱ、Ⅲ期幼蟹的育成率很低。为了提高该阶段幼蟹的育成率,我们根据蟹苗脱皮变态、生长发育成幼蟹的这一特点及其所需环境条件,进行了不同的饵料、底质和水体等因素影响蟹苗发育成幼蟹的试验。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第Ⅱ、Ⅲ期幼蟹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其成活率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容器。标本瓶16个,其中直径12厘米、高24厘米的8个,直径12厘米、高36厘米的8个。每瓶装同一塘水1000毫升,进行不同底质及不同饵料影响蟹苗变态为幼蟹的成活率试验。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4,11(2):21-21
受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天津农学院科技处组织专家对天津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利用地热培育河蟹幼蟹当年养成商品蟹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函审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经3年努力工作,课题组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该项研究成果中利用地热养殖河蟹取得的结果,在国内同类养殖结果中居领先水平。“利用地热培育河蟹幼蟹当年养成商品蟹技术的研究”项目鉴定$天津农学院科技处  相似文献   

13.
中华绒螯蟹(Erioch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近年来养殖的河蟹,幼蟹性腺早熟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探讨幼蟹性腺早熟的生理机制及其与自然河蟹生长的差异,我们对自然生长河蟹、非早熟精养河蟹和早熟精养河蟹的体重、体长进行了定期的测量,从而得出它们各自的生长数学模型,进一步证明河蟹体重的增长符合W=aRb的幂回归方程,W代表体重,R代表累积天数,以日期来表示.幼蟹暂养期:自然河蟹生长公式为WS7-自=4.264 949×10-3R0.75326,而早熟精养河蟹的生长公式为W88=1.48277616×10-4R2.075153.在蟹种期(幼蟹期),自然河蟹生长公式为W自=3.080 628×10-8R4.390 53,非早熟精养河蟹生长公式为W87=5.325 97×10-8R4.259239,早熟精养河蟹生长公式为W88=5.464436×10-5R2.71758。无论从a值和b值来看,早熟精养河蟹与自然河蟹差异较大;而非早熟河蟹与自然河蟹差异则较小。从而我们可以认为从 5月 24日(大眼幼体的第 7天)至 7月 18日的 54 d内,幼蟹增重过快、蜕皮过频是造成性腺早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 蟹苗育成幼蟹,其成活率直接影响河蟹池塘养殖及人工放流的产量。湖泊蟹苗的放流回捕率通常只有2~3%,最高也只有5%。同样,用蟹苗直接在池塘养殖成河蟹的成活率也不高。主要原因是,蟹苗容易死亡和流失,长成幼蟹的比例小。故提高蟹苗培育的成活率,是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利用网箱在池塘内进行蟹苗育成幼蟹(0.5克左右)的试验,观察蟹苗生长变态的生活习性,并定期测定浮游生物、水温等,从中找出影响蟹苗育成幼蟹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立功 《农家致富》2004,(23):42-42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的蟹在60~100只/千克时,雌蟹腹部即变圆,并见周围生长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骨质化,掌节绒毛稠密。一龄蟹早熟的原冈主要是人工养殖条件优越、饲料允足以及蟹菌质量不佳等。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控制技术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成蟹生长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高淳县固城湖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区,安装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成蟹蜕壳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观测并分析成蟹蜕壳生长与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蜕壳生长的主要因素;日照通过影响水草生长和水温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降水除特大暴雨和严重干旱外,对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者详细描述了蟹蛛科(Thomisidae)中分布于我国新疆的褐绿蟹蛛属一新种——新疆褐绿蟹蛛,新种Heriaeus xinjiangensis sp.nov.,并附触肢器和外雌器等的结构图。本文量度单位:mm.模式标本保存在新疆八一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相似文献   

19.
<正> 蟹种放养是成蟹养殖的第一道工序,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蟹种科学放养,是养蟹成败和效益高低的关键。放养蟹种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从放养条件、苗种选择、放苗密度和时间、饲养管理、蟹病防治等方面综合介绍了扣蟹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