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油菜菌核病子囊盘在田间符合聚集分布,且聚集的强度与田间子囊盘的密度呈同步增长趋势。根据子囊盘田间分布型,对3种抽样方法(平行线法、对角线法、棋盘式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测验,所得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无显著差异,以棋盘式抽样法所需抽样数量较少,所得均值更接近总均值。  相似文献   

2.
水稻螟害白穗田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频次分布法、扩散型指数法、Taylor指数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模拟,测知水稻螟害白穗在田间呈嵌纹分布,可用负二项式或截尾负二项式显著模拟。螟害白穗在田间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螟害白穗在田间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理论适宜抽样大小为3×3=9(穴),田间正确的抽样方法是Z型抽样法,本文同时给出了不同密度和精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野老鹳草在安徽夏熟作物田间的发生情况,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揭示其在田间发生、演替的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间,野老鹳草的发生频度由23.08%上升到91.84%,在样地中的平均优势度由0.024极显著上升到0.559(P <0.01),这种演替主要发生在年降水量增加的皖南地区和人口密度上升较快的淮北地区.水旱连作田的发生频度显著高于旱连作田,农田作物连作模式成为影响野老鹳草发生频度的关键因子.而影响野老鹳草发生优势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则是最热月均温,低于28.7℃的水旱连作田中野老鹳草发生的优势度最高,而最热月均温高于28.7 ℃的旱连作田中该种发生的优势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包括:C、CA、K、Iδ、M/X和L/1+X^-)测定,以及Iwaosm-X^-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麦田播娘蒿种群在各种密度下都是聚集的。种群内个体间表现为相互排斥、其聚集是由植株本身的行为造成的。经方差的U检验,表明平行线式、棋盘式和Z型3种抽样法适用于麦田播娘蒿的田间调查,且万以平行线式取样为最佳。用平行线式取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一般草情调查时为3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田间用涕灭威作播前土壤处理抑制土壤中线虫虫口,测定分析田间小麦孢囊线虫对3个小麦品种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分布模型为聚集分布,土壤中其卵密度范围为0~42.8粒/g土,平均密度为6.5粒/g土,已达到危害水平以上。小麦中前期生长调查表明,小麦孢囊线虫没有对分蘖期小麦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孕穗期小麦孢囊线虫的危害能造成小麦每株穗数减少13.8%、鲜重降低14.5%,但对株高没有影响;孕穗期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的反应差异显著,受小麦孢囊线虫危害后,新麦12和皖麦50的单株鲜重量分别降低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了25.9%和11.1%,但徐州8562孕穗数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相似文献   

7.
水稻中后期三化螟白穗田间空间分布型呈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即白穗团,而白穗团内的白穗在田间分布呈聚集型。三化螟高密度发生时,采用平行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和棋盘式取样法与对照(全田普查法)无显著盖异。利用反正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取样方法中以棋盘式取样法更接近全田普查法,说明该法对三化螟为害状调查更适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模型法和Taylor幂法等,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卵块在秋植蔗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条螟卵块在田间呈现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型分布;在单位样方(5 m行长,1.3m行距)内,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加;条螟卵块聚集原因同卵块密度相关;在田间抽样方式上,以五点取样效果最佳;卵块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098/m+0.147).  相似文献   

9.
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通过对春季番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1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番茄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比较几种抽样方式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007 9/m+0.0633],Tn=1.0079/[D20-0.0633/n]。  相似文献   

10.
采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测定茶小绿叶蝉成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为:m*=0.875+0.9747m(r=0.9967**),S2=1.8118m0.9439(r=0.9434**)。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呈聚集趋向于随机分布,Z形、对角线和棋盘式3种抽样方法均适用于小绿叶蝉的田间调查,测试的所有地块虫口密度为19~146头/m2,在允许误差为0.2时,其适宜的抽样数量为8~76盆(0.12m2/盆),折算为抽样面积0.96~9.12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