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茹芳 《四川草原》2006,(4):45-46,53
生态移民是治理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重要选择。本文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重要性、移民“再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实施生态移民的对策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三江源区开始实施的移民项目。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5.66×104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9.37%。近年来,随着移民项目加快实施,三江源区部分生态移民进驻聚居点后,牦牛、藏羊也由原始传统的游牧饲养方式逐步转变为全舍饲或半舍饲,从而促进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生态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类型、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移民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移民后续生产和产业发展缓慢、移民技能培训教育不足是三江源移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三江源区果洛州当前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刻分析制约果洛州生态移民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是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战略发展、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调整、新牧区建设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对青海省同德县和兴海县生态移民集居点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依法保护草地生态,实行以草定畜等措施,有效遏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依法保护草地生态,实行以草定畜等措施,有效遏制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三江源区生态的好坏,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1〕。2003年,国务院将三江源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以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移民、封山育林、“黑土滩”综合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以保护和恢复三江源区  相似文献   

9.
关于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海 《青海草业》2005,14(1):55-56
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工程于2003年在“三江源“地区的十二县实施,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以草定畜、禁牧和生态移民的暖棚及房屋建设等,其中暖棚建设是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牧民群众后续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暖棚利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牧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因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生态移民集聚区,在燕麦干草基础日粮条件下,分别添加精料补充料300 g/(d.只)和400 g/(d.只),对14~15月龄藏羊进行60 d短期育肥,日增重分别达到156.00 g和174.67 g比仅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54.67 g)分别提高了185.37%和219.51%;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56.21%和57.83%;经济效益提高了29.99元和31.23元。有利于生态移民在冬春季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藏羊生产,提高藏羊的出栏率,减轻草场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生态移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