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微卫星DNA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帆 《畜禽业》2005,(11):29-31
随着种群遗传学的发展,分子遗传标记特别是微卫星标记已经成为研究种群遗传的有力工具。微卫星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新型的、建立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基础之上的一种遗传标记技术,因其数量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在畜禽的遗传育种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微卫星DNA的研究简史、结构特性、形成的机制、功能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序列特异性扩增区、DNA和RNA测序以及SSLP技术。综述了分子标记各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物种(品种)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辅助育种、监测遗传渐渗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3.
3个不同地理群体真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世贵 《水产学报》2004,28(3):334-338
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的检测DNA序列多态性和建立分子遗传标记的技术,Williams等[1]首次运用随机引物扩增寻找多态DNA片段作为分子遗传标记.Welsh等[2]也发现以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产物的图谱表现出高度的变异性.因其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快速高效地提供许多个体或基因型许多位点的DNA序列多态性数据等优点,在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学、分类学及农牧业的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笑侃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30-31
微卫星DNA标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卫星标记在种群结构分析、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专家分析认为,在海洋生物,尤其是经济海产动植物分子遗传学理论与应用综合的研究领域中,微卫星DNA分子标志研究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5.
DNA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种类,以及常用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的原理、特点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受干扰等特点。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概念及其在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7.
DNA的分离是从事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研究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在鱼基因库的构建中,首先就需要分离到大分子量(100 Kb以上)的鱼DNA作为克隆的材料。许多研究表明,真核生物的每个染色单体仅含有一条双螺旋DNA,其分子量平  相似文献   

8.
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分子育种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DNA重组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新型学科。本文从奶牛分子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奶牛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牛基因图谱的构建和奶牛数量性状位点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奶牛重要生产性状或研究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同时指出奶牛分子育种是将来奶牛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海纳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31-31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已在海洋生物研究领域中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有哪些特点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赫英俊等先生研究认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和在畜牧养殖业中的重要意义;综述了DNA指纹、小卫星变异重复序列、线粒体DNA、微卫星等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和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DNA分子标记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DNA分子标记是以脱氧核糖核酸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等我国海水养殖动物中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亲缘关系鉴定、品系家系鉴别、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定位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目前DNA分子标记在海水养殖动物遗传改良和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海水养殖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喻子牛 《南方水产》2010,6(3):74-80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基因组水平上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之后的第三代分子标记。最初SNPs主要应用在人类重要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中,随着检测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生物SNP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其逐渐被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群体遗传学、亲缘关系、关联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文章主要介绍了SNPs的发生、特点及常用检测方法,综述了SNPs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将SNPs更好地应用到海洋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中。  相似文献   

13.
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态性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SSR(Simple SequenceRepeat)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它们通常表现为共显性、呈孟德尔式遗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遗传信息量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实验中的技术要点。并总结了其在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是一种新的DNA指纹技术主要用于检测DNA多态性。AFLP技术是根据基因组DNA水平的差异进行检测,不受组织和器官、发育阶段、生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水产动物中应用AFLP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水产动物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及种质分类研究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贝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瑾  舒妙安 《水利渔业》2007,27(2):17-19
微卫星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实验操作简单和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微卫星标记是一种DNA分析手段,是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微卫星标记技术已经应用于贝类遗传多样性评估、种质资源保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 DNA 是分布于基因组的1~6个碱基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或简单序列重复。微卫星 DNA 具有多态性高、数量丰富、共显性遗传和分析简单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最受青睐的分子标记之一。微卫星分子标记的获得首次必须从实验生物中分离。分离微卫星 DNA 位点的方法有多种。文章对几种微卫星 DNA 位点分离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比较,为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虾类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应用形态学、同工酶、DNA标记等技术在虾类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检测、物种及品种的分类鉴定,亲缘关系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形态学研究易于开展,广泛使用在研究和生产上;同工酶研究操作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多态性;DNA标记可以准确反映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目前被广泛使用.但形态学研究缺乏量化指标,同工酶技术反映的多态性较少,DNA标记不能直接和生产相结合,因此多种标记相结合在虾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RAPD技术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辰莹 《淡水渔业》2005,35(5):59-61,64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s和Welsh两个研究小组同时发展起来的一项DNA多态检测技术.RAPD技术与其他分子标记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生物种群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检测、物种亲缘进化关系鉴定、基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与分离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鱼类研究中也有了一定应用,并取得相应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RAPD技术在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 ,其方法主要是从形态学、经济性状、同工酶、线粒体DNA和核 DNA等几方面分析。对 DNA的研究以前主要测量 DNA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大小 ,现在已深入到 DNA序列的测定和功能基因的标记等层次。 RAPD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一、RAPD技术的原理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简称 RAPD)技术由 Williams等 (1 990 )首先运用 ,它是建立在聚合酶链反应 (Polyin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检测基因组 DNA多态性、基因组遗传标记的方法。其原理是…  相似文献   

20.
采用RAPD技术,用20个随机引物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杂交一代的精巢DNA进行扩增反应,发现引物OPZ-14和OPZ-18在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之间扩增出有差异的DNA片段,作为鉴定两种鱼的分子标记有较高可信度.对这两种鱼的杂交一代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能获得足够的多态性,20个引物中有8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性产物,表明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