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新技术》2005,(2):34-3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1 育雏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在农村养鸩中,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正常体温平衡,会导致部分雏鸡相互扎堆,呼吸闲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  相似文献   

6.
正雏鸡是发展核心鸡群的基础,雏鸡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成为养鸡中主要的技术之一,它关系着雏鸡健康成长和鸡场的经济效益。雏鸡由于刚出壳,器官未发育完全,机能发育不健全,尤其神经系统比较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敏感性强,环境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严重影响着雏鸡生长和成活率。尤其温度因素对雏鸡成活率的影响最大。根据雏鸡的生物学特性,给予适合的雏鸡生长的环境,提高雏鸡的成活  相似文献   

7.
正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是关键,只有提高雏鸡成活率,才能保证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切实的生产措施。1雏鸡成活率低的原因1.1雏鸡养殖环境差在养殖雏鸡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由于雏鸡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养殖场对温度不能很好地控制,就会对雏鸡的生长产生影响。温度过低时雏鸡为了取暖而采取扎堆的方式,很容易发生挤压造成雏鸡死亡,温度过高时  相似文献   

8.
雏鸡出壳后开水、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环境温度过低等,容易造成雏鸡糊肛,病鸡肛门被粪便粘住,生长缓慢,成活率低。 雏鸡糊肛多发生在出壳后最初几天,做好雏鸡出壳后的饲养管理工作能有效预防。通常应在雏出壳后  相似文献   

9.
一例加温过高使雏鸡衰竭死亡申振锋陈海玲(江苏省东台市富安畜牧兽医站·224222冬季时节,气温较低,鸡舍应适当加温,以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但加温温度过高,导致雏鸡大群死亡,也不容忽视。我镇某养鸡户,正因加温过高,使大群雏鸡死亡,损失惨重。发病情况1...  相似文献   

10.
刘青春 《中国家禽》2001,23(10):28-28
1原因分析 1.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 农家育雏一般采用自然温度育雏,有的用纸箱、箩筐等做育雏保温设施,条件好的在育雏舍内用炉火保温或用红外灯保温,很难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常引起室温偏高或偏低。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外层的雏鸡将头钻入雏鸡堆中,俗称雏鸡“打堆”,由于相互挤压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若温度长期过低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造成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1.2鸡舍卫…  相似文献   

11.
1 温、湿度 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育雏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育雏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因呼吸困难甚至死亡。雏鸡到达前,应预温鸡舍,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2.
1 饲养管理因素 1.1 笼舍过于拥挤 父母代雏鸡育成期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是平养时5~8羽/m2,笼养时15~16羽/m2.当饲养密度过大时,雏鸡的运动范围降低,运动量减少,降低雏鸡的抵抗与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14.
隐性雏鸡白痢的防治张广义赵彦雪近年来,中小型鸡场发生隐性雏鸡白痢,造成雏鸡大量死亡,自然耐过的雏鸡长期带毒,影响以后的生长和产蛋性能。现将此病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在曾发生过雏鸡白痢的中小型鸡场中流行。一般从10日龄开始发病,15...  相似文献   

15.
1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1雏鸡的选择和运输1.1.1雏鸡的选择选择雏鸡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雏鸡整齐度要好,个体大小差不多,没有过大或过小的雏。(2)对雏鸡要求"五无",即无胶毛、血胶、挂腺、大肚脐、畸形。(3)用右手握住雏鸡,用无名指、小指轻轻按压腹部,用手感腹部是否柔软富有弹性,如此即为好雏,若腹部不柔软,则不是好雏。(4)看一看雏鸡腹部绒毛是否完好,泄殖腔(肛门)是否干净,干净者为好,若潮湿是鸡粪污染,则为带病雏。(5)听一听雏  相似文献   

16.
繁育家禽的经济效果,很多取决于它的环境条件。禽舍的空气温度就是其中之一。雏鸡对温度的变化就特别敏感。幼龄雏鸡缺乏体温调节就是说明了这点。空气温度低,它们很快感到寒冷。空气温度高,它们很快就感到热,观察证明,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的生长和发育同样是有害的。如果雏鸡所处的房间的空气温度高于培育雏鸡的最适宜的温度,体温就不能很快  相似文献   

17.
1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是导致幼雏发生肺炎的原因。有的养殖者强调保温,而空气不流通,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湿度过高,雏鸡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  相似文献   

18.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许多养鸡者缺乏科学知识,在雏鸡培育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善、消毒防疫不当,造成雏鸡的死亡率过高.因此,做好雏鸡开饮开食,有效控制温湿度、饲养密度、光照时间,适宜通风换气,控制舍内空气质量,可明显提高雏鸡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如雏鸡开水或开食不及时,饲粒中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患病等引发的一种症状。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20.
很多因素都可影响雏鸡质量,其中有些因素可山孵坊管理者控制。孵坊管理者对于遗传、饲养或种鸡场的管理是无能为力的,但他可研究为何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未达到预期要求,为何孵化过迟或为何售出的雏鸡在早期培育阶段的死亡率过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